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忠晶 《重庆师专学报》2008,27(2):50-52,99
从《庄子》全书的总体内容看,“上无为而下有为”的思想不是庄子的思想,它应该是夹杂在《庄子》一书中的其它思想流派的东西——是儒家的甚至法家的南面术,与庄子的思想是格格不入的。庄子的思想应该是“无为不治”。建立在“无为不治”的思想基础上,庄子对仁义,即通常的社会规范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相似文献   

2.
《庄子》外杂篇历来被大多数学者认为是伪作,本文对支持其为伪书论点的论据逐一进行驳斥。主要基于,(1)庄子思想完全不同于儒家,故出现抑毁孔子的内容不能作为外杂篇伪出的证据;(2)《庄子》一书内外杂三分系后人所为,不能以内篇为标准判外杂篇为伪;(3)书中有庄子身后的名、物等的说法,缺乏事实考证和支持。《庄子》诸篇从外杂篇发展至内篇,符合成书的逻辑过程,也符合庄子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只有还《庄子》外杂篇为庄子出的真实面目,才能实现它所应具有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儒道两家思想基本理念不同,但有趣的是,以儒家圣贤著称的孔子却是道家经典《庄子》中出现频率最高、最活跃的人物形象之一。对于《庄子》一书中出现的孔子形象,历来众说纷纭。本文从对《庄子》中孔子形象的几种形态分析入手,通过揭示孔子形象的性质及其异化的成因,从而进一步挖掘《庄子》中所体现出的追求人格独立与精神自由的思想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庄子·天下》的作者究竟是谁,据我所知,现有两种说法。清代王夫之在《庄子解》中说:“若其首引先圣六经之教,以为大备之统宗,……或疑此篇非庄子自作,然其浩博贯综,而微言深至,固非庄子莫能为也。”他站在儒家正统立场上,用儒家思想来套道家思想,又不顾《天下》的具体思想内容,其观点显然是不能成立的。但其中“或疑此篇非庄子自作”一句值得注意,它表明在清代或清代以前已经有人怀疑庄子作《天下》了。它对我们们今天的研究有一点启示作用。所以任继愈、阎韬说:“《天下》篇虽然是《庄子》书中最末一篇,但它既不是庄周或庄子学派的著作,也不是道家的  相似文献   

5.
庄子哲学及其内在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的思想世界既涉及庄子其人,也涉及《庄子》其书。作为哲学家,庄子的哲学追求与他的存在方式,往往呈现内在的一致性。从《庄子》其书看,无论就内在的思想系统抑或外在的历史影响而言,《庄子》都首先呈现了整体、统一的历史品格。从哲学思想的衍化看,庄子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首先通过《庄子》一书而实现,尽管在具体篇数、篇目的划分等方面,它曾发生了某种变化,但《庄子》一书始终作为庄子的思想符号和哲学载体而内在于并影响着思想史过程。庄子的哲学沉思以道为内在指向。作为形上之域的对象,道具体表现为天道与人道的统一,它所实际涉及的,则是广义的存在与人之“在”。  相似文献   

6.
“天籁”是《庄子》书中一个重要的名词,是开启庄子思想的一把钥匙。但长期以来,历代注家对它的解释大多似是而非,从而也就无法完全正确地理解庄子“齐物论”的思想。本文重新梳理了天籁一词的阐释史,然后回到《庄子》的原始语境中去考察它的含义,最后指出。天籁的本义是心声和物论,庄子对它的态度是否定性的。  相似文献   

7.
《庄子》中塑造了众多类型的人物形象,其中涉及儒者形象的文字占了相当大的篇幅,儒家圣人孔子不仅是《庄子》一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人物,且形象多变而复杂,与历史原型有很大差异。《庄子》内篇中以孔手为主的儒者形象。既是道家嘲讽、批判的对象,又是道家思想的宣扬者,有时甚至代道家立言,服务于抑儒扬道的需要。这与当时儒、道论争的形势有关。  相似文献   

8.
因为《庄子》在历史的流传过程中,曾羼入后人伪作,故须廓清《庄子》一书中与庄于思想似是而非的部分,才能正确认识庄于思想的本质,这是研究必须注意的。本就《庄子》外篇存在的问题,如:篇题命名,老庄思想混同,神仙思想,君臣思想,以道德合仁义,称谓不妥,思想矛盾字重复等问题一一举例说明、以引起庄子的爱读和研究思考。  相似文献   

9.
安培 《文教资料》2014,(35):65-66
本文列举了徐复观先生《中国艺术精神》一书对庄子艺术思想的研究,从人生观、生死观等角度展现出庄子对万事万物博大悦纳与善意的精神境界,分析了庄子"至乐"天乐与儒家仁义之乐的区别,消除了人们对庄子"消极避世"的片面理解,探求庄子特立不羁的外表之下掩藏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0.
《庄子》思想蕴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使它成为各种倾向共生的思想矿床。过去在讨论庄子的社会思想时,注重其避世和愤世的一面,而忽略了它矫治时弊、疗救社会的倾向。这就漏采了庄子思想中一些珍贵的矿藏,造成庄周学派的贬值。挖掘《庄子》书中的社会疗救思想,区分它杂揉在一起的精华和糟粕,有助于对庄子思想的全面认识和准确评价。  相似文献   

11.
《诗》不仅是儒家的经典,而且也是先秦诸子思想的源头,作为道家代表人物的庄子就曾经引《诗》和论《诗》。庄子的许多思想和重要的观点都可以在《诗》中找到相对应的篇章。一部《庄子》不仅在精神内涵上对《诗》有诸多继承,而且在艺术上,其虚荒诞幻的世界是对《诗》中颂神母题的深化,《诗》中浪漫夸张手法、《诗》之寓言和叠词等表现手法对庄了审言和重言等的形成也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庄子》一书借用了许多古帝王形象,这些古帝王形象经过作者寓言式的改造而成为了道家思想的代言人。本文对《庄子》一书古帝王形象形成的原因进行探析,从社会现状、士人风貌、文化思潮和庄子自身入手,对《庄子》一书进行深入体认和把握。  相似文献   

13.
《孔子家语》是一部儒家经典著作,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了早期儒学发生、发展的情况,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书中体现了儒家伦理道德思想、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对后世有着积极而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庄子》一书涵括了先秦科学技术极为丰富的思想内容,《庄子》把深奥玄妙的哲理与生动具体的工程技术及其制造结合在一起论述,其想象丰富,内涵深刻,不仅使抽象的逻辑思维与具体的形象思维统一起来,而且使我们一窥先秦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以此为题,探讨了《庄子》中的技术思想:其一,讨论了庄子道艺合一的思想。其二,讨论了庄子“道通为一”的观点,论述庄子“以道观分”、“不同同之”的技术思想。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教育史上,儒家学派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有一个大致相同的思想体系,就是它有一以贯之的基本典籍,即孔子所编纂、删订的“六经”:《诗》《书》风》《乐》《易》《春秋》。《庄子·天运》指出:“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孔子世家》中曾强调:“孔子以《诗》《书》《礼》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孔子根据自己的思想,把“六经”作为教育学生的主要教材。那么,孔子编订这些教材的指导思想究竟有哪几方面?对这一问题,孔子本人没有给出…  相似文献   

16.
《药地炮庄》解《庄子》为儒家作品,认为庄子用类《易》的文风和通篇寓言遮蔽其真正的《庄子》之象,庄子的真正思想并非《庄子》中所述的内容.按照《炮庄》解《庄子》的观点,《炮庄》亦可能不是一部解《庄子》的作品,解《庄子》是为遮蔽《炮庄》想要表达的真意,方以智设置局中之局,《炮庄》虽在“炮”《庄子》,但其真意不在《庄子》.  相似文献   

17.
《庄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创造了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人物形象中,以儒家圣贤著称的孔子却成为道家经典代表作之一《庄子》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人物形象。《庄子》杂篇中的孔子往往是反面人物,形象异化,与传统中神圣、儒雅、完美的孔圣人大相径庭。以杂篇代表《盗跖》一文来分析《庄子》散文所体现的孔子人物形象,这对于梳理儒道两家思想的渊源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据统计,《庄子》文本中,庄子作为历史人物共出现30次。其中,内篇4次、外篇13次、杂篇12次,是《庄子》一书中仅以正面形象示人的人物。分析《庄子》文本中的庄子形象,有助于更好的了解庄子的思想内涵,加深对原典的解读。  相似文献   

19.
《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是先民思想的体现。儒家将《诗》列为经典,使后世人们常从儒学角度研究《诗》。实际上,《诗》产生于先秦,先秦诸子的著作中常常出现《诗》的痕迹。道家的代表著作《庄子》无论在精神内涵上还是表现艺术上均可体现《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谈庄子学派,只能依据《庄子》一书.它是庄周及其后学的集体创作.司马迁在庄周木传中说:“其著书十余万言.”我们基本同意传统的看法.内篇应为庄周观点的代表作.因此,庄周的思想是全书的主体思想,内篇及与之观点一致的外杂篇、章,都应属庄子学派的正统思想.至于整个庄子学派的思想,我以为当以《天下》篇的观点为界限.《天下》篇的作者,以往一般认为是庄周本人,是庄周给《庄子》所写的后序.但近人从《天下》篇中找出许多与内篇不合的地方,或者根据篇中提及公孙龙之事,断定非庄周所作,更有提出是荀况或刘安作的.我们把《天下》篇与《庄子》全书比较,清楚地看到,它确实与内篇有出入,但并没有违背内篇的基本思想,作者是站在庄子学派的立场,以庄子学派的观点对全书所进行的总结,并力图调和、统一内篇与外、杂篇的一些矛盾,概括了庄子学派的继承与特点,阐明庄子学术在整个学术思想发展中的崇高地位.这应该作为庄子学派与非庄子学派划分的标准.只要不违背《天下》篇的,都应该看作是庄子学派的.过多地把《庄子》书中的外杂篇摒除在庄子学派之外是不恰当的.既然《庄子》是一个学派的总集,那么写作的时间就有失后.写作的水平就有高低,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