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考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原则是以逻辑思维为核心。全面考查考生各种能力。特别是高考命题,已经完成了“以知识立意命题”到“以问题立意命题”直到“以能力立意命题”的发展过程,强调以能力立意命题,更提高了“教”与“学”双方的要求,要适应新的命题形势,必须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  相似文献   

2.
高考命题从“以知识立意”的传统命题思想转变到“以能力立意”的新型命题思想后,重点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现正逐步走向成熟、成型.笔者认为高考对三角函数的题型考查最能体现这一立意,即由原先比较笼统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国大部分省市相继进入新课程卷考试,使得高考数学命题理念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从以前的“知识立意命题”发展到“问题立意命题”,再到现在的“能力立意命题”,可以看出新课程卷考试淡化了知识的覆盖率,强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突出了对综合能力的考查.“能力立意命题”已成为高考数学命题的主流思想、鉴于高三复习时间紧、内容多、要求高,如何提高整体复习效益,是中学教育的一个大课题,需要不断探索,为此,笔者谈谈2005年高考数学复习的一些想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新课标要求化学中考命题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坚持核心素养立意。新课标下的中考命题趋势体现为:考试功能从重“甄别选拔”到“四位一体”,命题立意从知识、能力到核心素养,考查载体为真实应用情境,试题呈现从“散点式”到“结构化”,考查要求兼顾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一线教师在教学中需做出积极的变革。  相似文献   

5.
高考对考生能力的考查,原则是以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考查考生各种能力,对考生数学能力的考查,以基本知识与方法为基础,加强对思维品质的考查。无疑,这将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思维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高考命题,已经完成了“以知识立意命题”到“以问题立意命题”直到“以能力立意命题”的发展过程,强调以能力立意命题,更提高了对中学数学“教”与“学”双方的要求。为了适应高考深入发展的形势,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  相似文献   

6.
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已经完成了“以知识立意命题”到“以问题立意命题”直到“以能力立意命题”的发展过程,强调以能力立意命题,更提高了对中学数学“教”与“学”双方的要求,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优化解题思路,提高思维品质是摆在中学数学“教”与“学”双方面前的首要任务。解数学题的两个基本要求是:一要准确,二要迅速,能否在解题前收集到有用的正确的信息,找准解题的切入点,优化解题思路是解数学题的关键。本文就如何拓宽解题思路,优化思维品质,提高解题能力,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7.
恢复高考32年来高考化学命题立意的变迁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恢复高考32年来高考化学命题发展的变迁过程,阐述了“知识立意”和“能力立意”的内涵和区别,指出近年来高考化学命题已实现“能力立意”,给中学化学教师以启迪。  相似文献   

8.
高考命题如何改革?教育部指出:高考命题应该更加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命题范围要“遵循教学大纲,但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要加大应用型和能力型题目的分量.’99上海高考卷的命题人员在这方面作了较大的探索,获得了广泛的好评.1.强化了命题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的转化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高考数学主要是考查数学基础知识与数学潜能两个方面.传统的知识立意命题偏重于知识点的广度和深度,强调“70%的知识点覆盖率”,试题的难度、区分度着眼于知识点的深度上;而命题的能力立意偏重于考查学习新的数学知识的能力,应用数…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指出,命题立意要从课程性质、时代要求和学生发展三个主要维度体现考查核心素养。“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思想政治素养立意命题初见端倪。从思政课素养立意命题现状检视入手,深化素养立意命题的价值意蕴,揭示素养立意命题的样态要素,探寻素养立意命题的应然进路。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考历史命题已走过20多个春秋,经历了“知识立意”和“能力立意”两个阶段。在“知识立意”阶段,试题和答案照抄教材,导致考生死记硬背,高分低能。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三新”的命题思路:采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从而为试题的命制开辟了新天地,命题进入“能力立意”阶段。情境式试题是“能力立意”命题思路的一种体现,这种试题以问题情境为桥梁,把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的考查完美地结合起来,能够较好地选拔人才。下面试就情境式选择题略作解析。从命题构成上,情境式选择题可分为题干式  相似文献   

11.
从1999年起,中国高考数学命题就把“能力立意”作为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能力立意”命题具有显著效果,对中学数学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具有积极意义。但“能力立意”也存在一些问题或不足:(1)加重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2)削弱数学基础知识的教与学;(3)助推“题海战术”;(4)不利于体现高考的公平性。针对这些问题或不足,提出如下对策:(1)高考数学命题应坚持“知识立意”与“能力立意”并重的原则;(2)高考试题的编拟应立足于教材;(3)借鉴国外考试的数学命题经验。  相似文献   

12.
黄瑜  李力 《物理教师》2010,31(5):28-28
“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而“以知识为载体、从能力立意”则是高考命题一贯的原则.作为2009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Ⅱ压轴题的第26题,充分地体现了“能力立意”和“注重跚陷联系”的高考命题特点.在当今全球能源危机的背景下,此题以“石油勘探”为素材,通过石油存在时产生的重力加速度反常现象的研究,勘探测定石油的位置与储量.  相似文献   

13.
王昕昉 《求学》2001,(6):45-46
高考命题将传统的“以知识立意”的命题思路转变为“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思路,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方向,近几年来,高考命题者把填空题当作创新改革题型的“试验田”,相继在题目的立意、创设的情景、设问的角度和方式上推出了一些题意新颖、构思精巧、具有相当深度和明确导向的创新思维题型。  相似文献   

14.
一、提高教师对学科能力测试的理性认识和实际水平以“3 X”为标志的新一轮高考改革的真正核心是对高考自身内容的改革,集中体现在“从以知识立意为主转向更加注重能力立意为主”的命题上。2002年底,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林蕙青在2003年高考改革培训班上的讲话:“高考改革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继续深入推进高考内容改革。总体上要更加注重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命题立意要从  相似文献   

15.
目前,高考命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在考查学科能力的同时,注意考查跨学科的综合能力”。笔者从7个方面谈谈在化学学科的复习教学中,如何适应高考科目设置及高考命题立意的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学科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国大部分省、市相继进入新课程考试阶段,高考数学命题理念产生了深刻的变化,由“知识立意命题”发展到现在的“能力立意命题”,它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突出了对综合能力的考查。怎样在高三短暂的时间内搞好数学复习,提高复习效率,在高考中考出优异成绩,是每位师生所关心的问题.我在进入新课程  相似文献   

17.
新课改以来,语文试卷命题发生巨变:价值取向,从“知识立意”走向“能力立意”、从侧重单维走向“兼顾三维”;命题内容,从单一走向综合、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刚性走向弹性;命题方式,增强了趣味性,注重人性化。  相似文献   

18.
2006年江苏高考卷作文题为“人与路”,这是一道关系型文题,没有限定文体。材料用语的前两句话提示了作文立意的主要指向,最后一句“还有人说……”又为其他立意选择预留了空间。这种命题形式应该属于材料型命题作文。这种形式的命题在上海卷已多次出现过。如此命题,既有文题的制约性,又有内容选择与立意提炼的灵活性。这种“约”与“活”相结合的特点,显示出今年江苏高考作文命题富含深意的导向性。一、立意的提示蕴含鲜明深刻的现实针对性“人”与“路”的关系之密切毋庸置疑,甚至人们还会因司空见惯而熟视无睹,这便对构思立意的深入开掘形…  相似文献   

19.
曹兴戈 《新高考》2007,(2):16-17
2006年江苏高考卷作文题为“人与路”,这是一道关系型文题,但没有限定文体。材料用语的前两句话提示了作文立意的主要指向,最后一句“还有人说……”又为其他立意选择预留了空间。这种命题形式应该属于材料型命题作文。这种形式的命题在上海卷已多次出现过。如此命题,既有文题的制约性,又有内容选择与立意提炼的灵活性。这种“约”与“活”相结合的特点,显示出今年江苏高考作文命题富含深意的导向性。一、立意的提示蕴含鲜明深刻的现实针对性“人”与“路”关系之密切毋庸置疑,人们甚至还会因司空见惯而熟视无睹,这便对构思立意的深入开掘形…  相似文献   

20.
一、“立意自定”要名副其实高考作文的终极目的是考查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所表之情是自己的真情实感,而所达之意则应是自己的思想见解。古人就特别强调“文贵有识”,因为“识”之有无,不仅是反映考生认识水准、思想境界和思维品质高低优劣的标志,也是衡量所发表的见解能否给人以启迪的重要尺度。这大概也是高考命题者提出“立意自定”的思想基础。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就立意而言,虽说命题中有“立意自定”的规定,但只要对新世纪的高考作文命题作一整体观照,就不难看出,似乎大多考题已限定了立意的指向,命题本身并没有给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