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核辐射通常被称为放射性,它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这是亿万年来存在的客观事实,是正常现象。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  相似文献   

2.
近来由于日本核电站事故造成的大量放射性物质外泄,人们似乎一夜间忽然注意到,自己的身边有着许多各种各样的辐射源。核辐射的危险,在某些网络帖子和口耳相传中似乎也变成了凶残的食人饿虎。其实,核辐射并没有一般人以为的那么可怕。核辐射来自于原子核反应。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质子之间由于电磁力互相  相似文献   

3.
李方 《老年教育》2011,(5):47-47
公众受到自然本底辐射剂量约为2.4毫希弗/年 当核爆炸或人为事故等引起核泄漏时,核辐射作用于人体组织,产生的电离效应对人体有一定损害。因此,公众对于日本福岛核泄漏问题忧心忡忡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4.
铀是最主要的核燃料。是核能发电与国防军工的重大战略物质,铀资源开发与利用又是环境安全的敏感话题。以东华理工大学为牵头单位、联合贝谷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攻关的“铀资源勘查与环境监测中的核辐射探测技术及系列仪器”项目就是以地层岩石中的铀、钍及衰变子体等天然放射性核素,以及核能利用产生的天然或人工放射性核素为主要探测对象,自主研发的一批面向铀矿资源勘查、辐射环境监测的核辐射探测关键技术与应用仪器装置,以及相关技术支撑体系。项目荣获2013年度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日本东北地区宫城县北部发生了9.0级特大地震并引发海啸,而在地震、海啸之后,最让人揪心的,莫过于震中附近的福岛核电站爆炸,一旦发生大规模核物质泄漏,核辐射甚至可能危及邻国。前苏联切尔诺贝利的灾难还历历在目,历史又会重演吗?  相似文献   

6.
核辐射易造成人体造血系统损伤,为此建立急性辐射骨髓衰竭小鼠模型,通过单次腹腔注射异基因小鼠多份不同胎盘源细胞/细胞因子,明确其治疗急性辐射骨髓衰竭的疗效.实验将造模后小鼠随机分为胎盘源细胞治疗组、胎盘源细胞因子治疗组、胎盘源细胞联合细胞因子治疗组以及模型小鼠对照组4组,治疗后统计分析各组小鼠存活时间.结果表明,胎盘源细胞联合细胞因子可有效延缓急性辐射骨髓衰竭小鼠的寿命(P <0.05).  相似文献   

7.
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1人死亡,200多人受到严重的放射性辐射.然而这仅仅是灾难的开始,爆炸在当地留下了数量庞大、分布广泛、具有放射性的残留物,导致了可怕的环境灾难.几年后,核电站周围地区仅由于核辐射而致癌的人数就  相似文献   

8.
当炎热的夏季来临,我们首先感到的是热;刮风下雨,我们又会看到电闪雷鸣;天空晴朗,则会看到光芒四射的太阳。热、闪电、阳光,是自然界的一种电磁辐射,但这种辐射的能量很低,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9.
在日本核泄漏的阴影尚未消除的时候,美国科学家发出惊人之语,未来人们可以背一个箱式微型核电站移民外星球。多层外壳的核电站尚不能完全屏蔽核辐射,小小的一个箱子就能让人不受到核辐射吗?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分析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辩证关系,针对目前高校核辐射探测理论和实验课程的教学现状,指出了理论课与实验课脱节的现状,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探讨了核辐射探测课程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1.
2007年5月13日,《红楼梦》电视剧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撒手人寰.这个曾清纯如玉、风华绝代的女星,竟因为乳腺癌晚期就香销玉殒了,让人遗憾不已.害死陈晓旭的"元凶"是谁?竟然是跟物理学有关的核辐射.此结果一出,令人震惊.一提起核辐射,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原子弹、氢弹爆炸,或者核电站泄漏等等,觉得核辐射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很遥远.其实核辐射普遍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每个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在与它打交道.举个简单例子,假如你咳嗽了,医生会开一张胸部透视单,  相似文献   

12.
辐射排行榜     
日本福岛核泄漏成为全球瞩目事件,引发了人类对核辐射的担忧,而孕妈影响胎宝宝。专家已经声称此次核泄漏不会影响中国。虽然此次核辐射污染(即放射性污染)不会影响到我们,但孕妈咪不可掉以轻心.在生活中还很多放射性物质能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伤害胎儿。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日本3.11大地震引发的福岛核电站核辐射灾难,已成地球人再度反思核“安全”的焦点,但很遗憾如果像往常那样,只局促于技术层面去反思,从长远看,毫无疑问,是无济于事的。让人类身陷囹圄的何啻技术,难道出路仍然是创造更好的技术?人类想改变一切,却往往不肯改变自己,自作孽却不自知。核灾难的历史本身,就用毁灭性的事实反复...  相似文献   

14.
章青 《生物学教学》2012,37(1):64-65
本文介绍了核辐射的有关知识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辐射在中国大陆引发了民众疯狂抢购食盐的混乱场景。反观处于核辐射中心的日本人却没有丝毫混乱。在大地震中日本人的表现也使得世界各国赞叹不已。日本人在灾难之中的良好品行根源于其从小学就开始接受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6.
奔康 《课外阅读》2011,(11):48-49
2011年3月11日,里氏9级的强烈大地震和海啸,引发了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氢气爆炸,导致大规模核泄漏;3月15日,继1号、3号机组发生爆炸事故之后,2号机组又传出爆炸声;3月16日清晨,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4号反应堆所在机房再度发生火灾……核辐射瞬间成为世界性话题,关于核辐射的知识,你知道多少?  相似文献   

17.
新闻背景: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了海啸,同时引起了位于13本福岛县的核电站的核泄漏,引起了对东京等地的核辐射.中国等国家纷纷派出救援队帮助13本救灾.以地震和核辐射为背景的试题,可以帮助同学们运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生物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18.
最近的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让许多人意识到,核辐射这种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可怕东西原来真有可能来到我们身边。于是大家大为恐慌,抢购碘盐、酱油、海带、碘片、防辐射服等据说能够防辐射的东西,而商家也乘机推销起了号称能够抗辐射的保健品。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核辐射无处不在。在地面上,在岩石、土壤中存在着各  相似文献   

19.
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了核泄漏,不由得让人联想到可怕的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那么,究竟什么是核泄漏?怎样自我防护呢? 核泄漏危害 核泄漏就是核燃料生产厂、核电厂等核设施发生事故,造成放射性物质外泄。核泄漏释放的大量放射性物质,会产生多种能使物质发生电离的射线(我们通常称为"核辐射",也叫"电离辐射");也会通过裸露的皮肤、吃的东西、呼吸的空气等进入人体,造成放射性损伤;还会污染环境,使土地不能种植,牧场不能放牧,水不能饮用、灌溉、养殖……  相似文献   

20.
核技术主要包括反应堆技术、加速器技术、同位素制备技术、核辐射探测技术 核分析技术、核成像技术、核军事技术、电离辐射计量技术、辐射防护技术和应用核技术等。其中应用核技术又包括同位素示踪技术、辐射加工技术、辐射改性技术,同位素仪器仪表,核医学和核农学等。可以说,“核”与“核辐射”基本上囊括了该学科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