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三节(探究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动手动脑学物理”中有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必修2第42页的[科学漫步]中写到:"第一宇宙速度又叫环绕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又叫逃逸速度."而在课改前的人教版<物理>第三册第94页却写到:"第二宇宙速度也叫脱离速度,第三宇宙速度也叫逃逸速度".  相似文献   

3.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课本第51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6题:在家庭电路中,导线相互连接处往往比别处更容易发热,加速老化,甚至引起火灾.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4.
“想一想:萤灭虫、电子表上的液晶,正在放映电影时的银幕都是光源吗?为什么?”这是华东地区初中物理教材编写协作组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试用课本《物理》第一册第16页中的一段话。与之配套使用的教师教学用书《物理》第一册第56页第二段第五行中是这样解释的:“萤  相似文献   

5.
莫斯科第315中学是苏联教育科学院的实验学校。这所十一年制学校从八年级开始比现行大纲减少授课时数,腾出时间对学生进行重点课程教学。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所学的专业知识。第315中学深化学习的课程是数学和物理。 根据十一年制学校实验教学计划,物理教学的基本方案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五——六年级。这个阶段解决以下问题:让学生初步认识他们在周围世界中直接遇到的物理和化学现象;培养学习物理和化学的兴趣;为学生系统学习这些课程作好准备。 第二阶段:七——九年级。这是物理基础课程的主要阶段。这个阶段包含物理课的基本内容,教授学生在今后生活中选择任何专业时所需要的全部物理知识。 第三阶段:十——十一年级。在这些年级中,物理课可以作为独立的一门课程教授,或者作为自然科学的组  相似文献   

6.
陈建忠 《物理教师》2006,27(1):27-27
南京市2005年中考物理卷第Ⅱ卷第33题原题:2005年为“世界物理年”,南京市某中学举行“让物理照亮世界”为主题的知识竞赛活动,其中有如下一个问题,请你解答.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小朋友用吸管水平吹出的肥皂泡,常常开始时上升,随后便下降,这是为什么?试卷所给参考答案:肥皂泡刚  相似文献   

7.
朱学亮 《物理教学探讨》2001,19(11):F003-F003
新编初中物理第二册第22章第4节焦耳定律的演示实验中使用的是煤油,我认为存在如下几点不足: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中应用比较分析方法,有利于学生掌握找出各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抓住其本质。物理教学中应用比较分析方法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第一,把新学的概念和原有的概念相比较;第二,有联系的物理概念进行比较;第三,用比较分析方法进行复习;第四,用比较分析法解难题。  相似文献   

9.
初中物理第一册(人教版)《引言》第4页明确指出:物理知识对于学好化学、地理、生物等课程,是必不可少的。实际上:,物理与生物相互依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一、物理原理用来解释生物现象  相似文献   

10.
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基础训练》第1册中有这样一个实验题:  相似文献   

11.
王问洋 《物理教师》2007,28(5):28-28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在“熔化和凝固”一节中指出“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在教学中教师出现了两种理解:第1种是“非晶体没有熔点”.《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第203页有一道选择题: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相似文献   

12.
本刊编辑部编辑出版的《高三物理教学研究》(1997年版)第95页单元测试卷中选择题第4小题的题目是:  相似文献   

13.
物理实验年年考,年年有变化,年年有创新,2007年高考物理实验题的显著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推陈出新高考物理实验题从既定的教材实验中脱颖而出,这就要求考生不能死记硬背实验目的和原理等,而是要理解教材中的实验原理,再根据已学过的实验方法灵活解决变化的新问题,贵在灵活、善于应变.如:全国卷一中第22题的第(2)问是教材验证动量守恒实验的改进,天津卷中第22题的第(2)问、北京卷中第21题的第(2)问  相似文献   

14.
守恒思想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一个重要思想,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贯穿于整个物理学,在物理奥赛题中利用守恒思想也是最常见的一种解题途径,以下举例示之:例1(第五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  相似文献   

15.
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沪科版8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中的实验装置是:铁架台、杠杆、钩码等。这个实验很重要,是学生学习物理来第六次系统地实施的探究实验,并且在初中毕业考试的实验操作考试中亦是常考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6.
巩晓雁 《山东教育》2021,(11):38-39
物理学科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谈一谈在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四章第五节《测量电压》一节中教学环节的实验设计,以及在实验的基础上有效设计问题,点拨和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和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点滴做法。  相似文献   

17.
物理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是: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和兴奋感……由此可知,在我们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第  相似文献   

18.
在九年义务教育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第十一章第五节"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实验中,学生按教材的做法进行实验存在以下不足:  相似文献   

19.
河南义马市崔建才同志在来信中说: 贵刊1992年第12期《从1992年高考题谈相逆策略的应用》一文将1992年高考题第18题的答案少选答案(D),正确答案应当是(A)、(B)、(C)、(D)。《物理教师》杂志作为物理教师教学参考和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参考读物,发行以来,深受欢迎。鉴于在读者中的影响,望今后贵刊作好对来稿的审查工作,以免造成不良影响。甘肃白银市实验中学何万龄同志在来稿中指出:  相似文献   

20.
(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科书《物理》第1册第10章第1节.) 教材分析: "压力"和"压强"是初中物理两个重要的概念,而且也是学习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等知识的基础.要理解压强的概念关键在于认识压力产生的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