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巧用橡皮筋     
除了扎头发之外,橡皮筋还有什么用处?其实,如果用得好,橡皮筋还可以解决我们家居生活中的困惑呢。近期美国出版的《家庭主妇》杂志就推荐了橡皮筋的七种用途。  相似文献   

2.
一天,一只蚂蚁爬到一张纸上,看见一枝钢笔正在那里一笔一画地写着。“这可真有意思,”蚂蚁说道:“这个非凡的东西有其自己的生命,并能在美丽的纸上画出这些曲线并达到了这样一个程度,即所消耗的能量要相当于世界上所有蚂蚁的总和。这些曲线多么长呀,就象把数百万只蚂蚁连接在一起。”它把这个观感告诉了另一只蚂蚁,结果使后者发生了同样的兴趣,它赞扬了第一只蚂蚁的观察能力和反应能力。但是,另外又有一只蚂蚁说:“你的努力的确值得赞扬,其实我已经观察过这种奇怪的物体,但我觉得它并不是从事这项工作的主人.你没有注意到这枝…  相似文献   

3.
《科学中国人》2003,(10):32-33
在运动场上,我们很难看到一名运动员对足球、篮球、排球样样精通,然而在科学界,却有这样一位科学家,他多次转换研究方向,涉足了很多学科领域,并且在每个领域里,都有相当的成就,然而,他把自己比喻成懒蚂蚁,他为什么会这样比喻自己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听郝柏林和他懒蚂蚁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曾爆出一条难以置信的消息:一名未婚姑娘生下了一个孩子,然而在此之前,这个姑娘既未与异性发生过性关系,又未经人工授精。事隔不久,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又报道了另一种人类生育的奇异现象:一些孕妇在怀孕后期已查明胎儿性别,到分娩时却产出了性别相反的胎儿。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些怪现象的发生?其实在其他生物身上,我们可以发现更多类似的现象,也许从中可以找到答案。“不男不女”的蚂蚁 长期以来,研究人员在对蚂蚁进行研究后,发现蚂蚁中一部分新生的雌蚁总会在生长过程中慢慢变成没有性别的蚂蚁,失去了生儿育女的能力,这曾令研究人员感到困惑不解。后来,人们才发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病毒。在雌性幼蚁体内就已经潜伏着大量病毒,它们破坏雌蚁性激素的正常分泌,使雌蚁在发育过程中逐渐变性,这种破坏导致了大部分蚂蚁“不男不女”。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大部分“不男不女”的蚂蚁反而使蚁群能够得到更多的好处。如果每只雌蚁都能生育,那么大批的幼蚁需要哺育、保护,还要为蚁群建巢,寻找食物,而蚂蚁社会中专职生育的雌蚁,即蚁后是不参加任何劳动的,那么繁重的工作由谁来负担呢?蚁群的“人口”膨胀无疑会给整个蚂蚁种群带来生存压力,于是大...  相似文献   

5.
乡下外婆家有许多蚂蚁,外婆经常为蚂蚁爬到家中而感到头疼。这一天,她让我用火攻的办法,烧死蚂蚁,以解决“蚁患”难题。于是,我便抄起几张废报纸,拿起一个打火机往门口跑。我先将废报纸堆在蚂蚁洞口,然后点燃。不一会儿便冒起了对蚂蚁们来说的“熊熊大火”。一场大火过后,洞口蚂蚁“尸横遍野”。我一看蚂蚁烧死不少,就收了工。几分钟后,我再去察看,发现从洞里又爬出许多蚂蚁。仔细一瞧,呦嗬,真有趣!只见有的蚂蚁用前肢将刚被烧死的蚂蚁的尸体托了起来,慢慢向窝内移动,有的蚂蚁甚至将比自己大好多的蚂蚁尸体背了起来,运回洞中。蚂蚁的这种行…  相似文献   

6.
nook 《科技新时代》2006,(12):98-99
冬天来了,可爱的蚂蚁们在干什么呢?是不是像熊一样冬眠?带着好奇,我决定用奥林巴斯μ740数码相相去拍摄一次蚂蚁。拍得过于入神了,我甚至幻想自己就是一只蚂蚁,并试图以蚂蚁的视角和心理来观察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7.
正你知道吗?蚂蚁也是可以作为宠物喂养的。我就很喜欢它们,现在家里就养了可爱的大头蚁和日本弓背蚁两种蚂蚁。可能你要问,就不怕它们到处乱爬吗?的确,为了给它们选择一款合适的蚁巢,我可没少下功夫。我首先做了调查,现在市场上的人工蚁巢主要有3种:凝胶做的蚂蚁工坊、石膏蚁巢及沙巢。为了我的宝贝蚂蚁有个舒适的家,我需要比较这  相似文献   

8.
蚂蚁的眼睛是由成百上千的单个眼睛结构构成的复眼,而每个单眼结构就像一个简单的眼睛一样发挥作用。然而这么多的眼睛并没有帮助蚂蚁更好地洞悉周围发生的一切。它的视野只有3度,而它的视力只有人类平均视力的十分之一。因此,如果用蚂蚁的这套眼睛结构取得与人类眼睛一样的效果,它那小小的身躯上就得安上直径6米的大复眼。  相似文献   

9.
100多年前,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他把许多蚂蚁放在一个圆盘的周围,并让它们首尾相连,绕圆盘组成一个圆形。这些蚂蚁就绕着圈儿转,说不清哪是头哪是尾。  相似文献   

10.
赵建伟 《知识窗》2014,(23):39-39
蚂蚁是一种司空见惯极其微小的生物,是群居性的一类昆虫.对于这种小东西,很多人不屑一顾,从所谓的“把某人搞定,就像踩死一只蚂蚁”这样的比喻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蚂蚁在人们眼中的分量.其实,蚂蚁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无用,它的作用非常大,大到可以保护地球,调节地球的气候。  相似文献   

11.
社会的进步与熵增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我们能看到橡皮筋的分子结构,我们会发现它的结构在拉紧和放松的状态时是不一样的。放松的时候它的分子结构像一团乱麻交织在一起。而在把橡皮筋拉长的时候,那些如同链状的分子就会沿着拉伸的方向比较整齐地排列起来。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两种状态:一种是自然,或者自发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结构呈“混乱”或“无序”状。而另一种是在外界的拉力下规则地排列起来的状态。这种“无序”的状态还可以从分子的扩散中观察到。用一个密封的箱子,中间放一个隔板。在隔板的左边空间注入烟。我们把隔板去掉,左边的烟就会自然(自发)地向右边扩散,最后均匀地占满整个箱体。这种状态称为“无序”。  相似文献   

12.
蚂蚁是人们比较熟悉的昆虫,蚂蚁入药在我国古已有之,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就有记述。应用蚂蚁健身或治病不仅简单、花钱少,而且其功效还颇为神奇。现代科学告诉人们,蚂蚁是微型的营养宝库和天然的药物工厂,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成份,其中合成草体蚁醛是一种珍奇的高功效滋补物质,目前还没有哪种高级补药能和它相比,蚂蚁能背负起比自身重几十倍的东西,主要就是蚁  相似文献   

13.
正在《西游记》里,孙悟空只要用金箍棒在地上画个圈,将唐僧圈在里面,妖魔鬼怪就休想闯进圈里伤害唐僧。不过,这仅仅是神话故事,令人称奇的是,在动物世界里,确确实实存在这种有"魔法"的怪圈。蚂蚁在外觅食遇到危险时,颌的分泌腺里会马上分泌出一种强烈的信息素气味。这种气味30秒内会在蚂蚁周围扩散,产生一个直径12厘米的怪味圈儿。在附近活动的蚂蚁一嗅到这种气味,就会急忙赶过来相救。蚂蚁的气味圈  相似文献   

14.
刘妍 《科学与文化》2011,(7):2+1+22-F0002,1,22
蚂蚁是一种十分古老的昆虫,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亿年前,与远古的恐龙同处一个时代。目前世界上已知的蚂蚁约有9000种。蚂蚁在世界各个角落都能存活,其秘诀就在于它们生活在一个非常有组织的群体中。蚂蚁们分工有序,它们一起工作,一起建巢筑穴,以使它们的卵与幼蚁能在其中安全成长。  相似文献   

15.
絮儿 《今日科苑》2006,(4):27-28
2006年1月6日,世界著名的《科学》杂志发表了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细菌学家卡梅隆·柯里的研究论文。研究者声称,从5000万年前开始,以真菌为生的蚂蚁就进化出自己的抗生索,这种蚂蚁向类似于蘑菇的真菌作物喷洒一种能产生抗生素的细菌,使它们的作物不受病虫害侵袭。这一发现,或许会为蚂蚁家族兴旺发达提供一些佐证。研究者发现蚂蚁和细菌有一  相似文献   

16.
据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报道,当蚂蚁遭遇交通堵塞时,它们喜欢用一种“别废话,给我让开”的方式把别的蚂蚁挤到一边,走别的路。这一缓解交通的方法出乎科学家的意料,却很有效。科学家们曾经发现, 找食的蚂蚁一路上会留下气味,这样别的蚂蚁就可以循着气味找到蚁巢和食物源之间的路。如果更多  相似文献   

17.
《知识窗》2009,(4)
新加坡有一只蚂蚁和一只蚂蚱。蚂蚱什么事也不做,只是四处跳跃尽情玩耍。而蚂蚁却整天辛勤苦干,寻找食物储藏巢中。  相似文献   

18.
放大一张图画或者草样,普通是用的放大器,但在放大器得不到的时候,可以用一根橡皮带、一枚针和一支铅笔来替代。要放大的图,放在图画板的当中,针钉在图的左边,绘放大图的空白纸也用图画钉揿紧在板的右方。于是把橡皮筋的圈一头套在钉上,一头套在铅笔上,而在圈的中心点打上一个白线结。线结的作用,就跟放大器中的尖端一般。放大的时候,用铅笔拉橡皮筋,拉得使线结  相似文献   

19.
蚂蚁上战场     
谁都知道蚂蚁是世界上的“小不点”,也许人们不是很注意它,可我,一个喜爱蚂蚁的人,对它的感情可不一般了!蚂蚁的种类很多,有的个头很小,小巧玲珑的身体还比不上一粒米大。可是,不能小看它哦!它的力量之大可是了不起的啊,居然能举起比自己大数倍的物体。尤其是它们那团结一致的蚂蚁精神,更令人钦佩。记得那是个炎热的夏天,我在大树旁看到一只大甲虫在忙乎着,它在干什么呢?走进一看,原来它正和两只小蚂蚁战斗呢。如此悬殊的个头,两只蚂蚁要对付这么一个“庞然大物”,简直是小鸡碰老虎。这时,只见一只蚂蚁用触角碰了碰另一只蚂蚁,然后就匆匆忙…  相似文献   

20.
我们小的时候都注意过蚂蚁,小孩子们喜欢趴在地上观看这些勤快的小昆虫整天忙忙碌碌的样子。其实,不仅小孩子,科学家们也一直在研究这种小昆虫,看看它们是怎么解决很多难题的,在这个过程中,能给人们带来很多有益的启发。比如,当一只蚂蚁找到食物之后,为什么大群蚂蚁能够很快地找到通往这个食物的最短路径?蚂蚁的这种智能被有关研究人员称为群集智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