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西南联大成为一所人才辈出、蜚声中外的高等学府,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秉持并实践了通才教育的办学理念。严格的教学制度,自由的学术环境,优秀的教师队伍,为西南联大成功实施通才教育提供了制度、思想、师资方面的保障。我国的一些高等院校在实施通才教育上,面临着理念认识不全面,师资薄弱,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西南联大通才教育的成功经验为我国的通才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及启示。  相似文献   

2.
西南联大主张自由探讨之风气,兼容并包,百花齐放,学术自由广阔;主张大师之谓,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本精神;主张从管理制度和课程设置上实践通专兼顾、重心所寄通才教育思想。对现代高等教育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各高等院校的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第二课堂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形式更为灵活多样。事实上,这正是“通才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其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能适应社会需求的人。70余年前的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在这方面做出了典范。“通才教育”的办学理念,不仅体现在西南联大的教学管理上,而且还在第二课堂的社团活动中得到充分展现。它的理论和实践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启示,指导我们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去贯彻和实施“通才教育”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的课程设置中,专业知识类课程设置过多,通识、综合素质课过少。高等教育是“通才”与“专才”教育的融合,而本科教育是宽口径、厚基础的基础教育,适用“通才”教育更能适应行政职业能力的复合性要求,构筑结构科学、合理、动态的课程体系,增强学生就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梅贻琦的高等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梅贻琦是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史上一位有作为的大学校长和教育思想家。他在任清华大学校长和主持西南联大的工作期间,十分重视教师在提高办学水平中的作用,提出了“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论断。从“大师论”出发,在具体的办学实践中,他实施“民主治校”,“教授治校”;他积极倡导“通才教育”,并始终把学术自由作为治校准则之一。他的上述思想和举措,大大提高了30年代的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的学术水平,并为我国培养出了一批蜚声中外的大师级杰出人才。  相似文献   

6.
梅贻琦通才教育思想是建立在他对“己”、“群”关系的认识、大学观以及知识观的基础上的,是对构建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理念的早期探索,会通性和实践性是其特征。梅贻琦认为通才教育是培养具有主体性、道德性的个体去融通知识和技能,通才教育的内容是诸育并举,实施途径包括课程教学、师生从游、实践、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7.
西南联大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虽然只存在了短短九年,但它却留给我们太多值得追思的卓越功绩和精神情怀。西南联大的成功绝非偶然,强大的师资队伍、通才教育的办学理念以及教授治校的管理模式,等等,都是造就其昔日辉煌的重要原因。反思当代高等教育,我们可以从西南联大成功的办学经验中得到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简要分析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等师范院校在教师培养中的社会责任和国际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阐述了当代意义下的通才教育理念,并着重介绍了基于通才教育理念下科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5+3”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前,高等师范院校通才教育的教育现状不容乐观,需要重新编写各科课程的教学大纲,改革教学方法。通过通才教育美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可以发现,将各个专业之间的共同点贯穿融会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高宇  王海燕 《文教资料》2006,(28):181-182
本文通过对美国“通才教育”思想及实践经验的介绍,从克服大学教育职业化倾向,重申人文教育的潜在价值,增加学科教育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四个方面谈了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