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硫与硝酸的反应比较复杂,许多教材与手册都将主要氧化产物写成H_2SO_4,其反应的方程式为:S 6HNO_3(浓)(?)H_2SO_4 NO_2↑ 2H_2OS 2HNO_3(稀)(?)H_2SO_4 2NO↑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理论和实验为依据.说明硝酸与全属反应时中间体HNO_2的存在,以及HNO_2对稀硝酸氧化性的影响,指出硝酸与金属反应的复杂性跟中间体HNO_2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二、归纳和说明: 1、Ag(一价)、Cu(二价)、Al(三价)三类金属与浓、稀HNO_3反应系数整体趣记。 (1)金属的系数:浓酸时都为1,稀酸时则为3; (2)前提(1)下,三类金属对应的浓HNO_3系数(2、4、6)和稀HNO_3系数(4、8、12)都呈等差递增数列,且公差分别为2和4; (3)前提(1)下,每一类金属对应HNO_3系数都有n稀=2n浓,但与等质量金属完全反应时,耗酸量都是浓酸多于稀酸;  相似文献   

4.
通常,在一个密闭的体系里,发生放出气体的反应,其体系内的压强应该是增大的;然而,若利用NO与O_2反应生成NO_2等的性质,则可以产生在密闭体系下发生放出气体反应而缩小压强的情形。 1、实验目的 (1)使学生加深认识一组系列反应:Cu与稀HNO_3,反应;NO与O_2反应;NO_2与H_2O反应; (2)使学生掌握放气反应的负压现象; (3)对学生进行逻辑知识教育和创新意识教育。 2、实验原理 (1)3Cu+8HNO_3(稀)=3Cu(NO_3)2+4H_2O+2NO↑① 2NO+O_2=2NO_2 ② 3NO_2+H_2O=2HNO_3+NO ③ (2)在密闭体系内预留适量空气或氧气,控制反应①产生NO的量,反  相似文献   

5.
针对2010年一道阴离子检验高考题和解析存在的问题,就HNO_2歧化产物,碱性介质中NO_2~-能否氧化I~-,HNO_2(NO_2~-)氧化(NH_4)_2Fe(SO_4)_2中的Fe~(2+)以及在HNO_2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检验Fe~(3+)生成等反应原理和现象,从实验和理论层面进行探讨,并对高考实验试题命制技术、认知取向和新课程理念渗透等提出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例题 将αg Fe、Mg合金溶解在一定量的HNO_3中,当合金完全溶解时收集到标准状况下NO气体bL(设HNO_3的还原产物只有NO)。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可得到沉淀的质量为_____g。  相似文献   

7.
<正>在学习中,经常会遇到金属与硝酸反应计算的题型,考试计算难度比较大,常常会出现错误。我在自己的错题本上整理硝酸与金属反应的知识点很多,现把我总结的规律归纳如下,与大家一起分享。(1)HNO_3与金属反应一般不能产生H_2。(2)还原产物一般为HNO_3(浓)→红棕色的NO_2;HNO(稀)→无色的NO;很稀的硝酸还原产物也可能为NO、N_2或NH_4NO_3。(3)硝酸与金属反应时既表现氧化性又  相似文献   

8.
<正>金属与硝酸反应是中学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方面的一个重要计算。由此编制的计算题变化多端,思路广,隐蔽性解题难度大,本人从思维角度加以阐述,仅供参考。一、原子守恒法:可以解决金属或合金与硝酸的部分计算问题,利用金属的物质的量求出金属成盐所用的硝酸,进行一系列的计算n(消耗HNO3)=n(被还原HNO_3)+n(成盐HNO_3)例1.1.92g Cu与一定量的浓硝酸作用,当收集到1.12LNO和  相似文献   

9.
一、铜与硝酸反应的实验改进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必修加选修)演示实验1-7铜与浓硝酸和稀硝酸的反应,若按教材内容进行操作,实验效果较差。原因是试管上方存在大量空气,对产物颜色的判断存在影响,对实验结论缺乏说服力。笔者在平时教学中对实验稍作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实验器材:普通注射器(或一次性注射器)2支。2.实验药品:浓 HNO_3、稀 HNO_3、细铜丝(密绕卷成圈  相似文献   

10.
二、使用范围(1)可用于制取某些气体。如H_2(Al和NaOH溶液反应;Zn和HCl溶液反应;Na和C_2H_5OH反应)、H_2S、CO_2、NO_2、NO(Cu和HNO_3反应)、C_2H_2等多种气体。  相似文献   

11.
一、考查硝酸的不稳定性知识要点:硝酸见光、受热易分解,硝酸的浓度越大越易分解.知识运用:由于分解产生的NO_2能溶于硝酸溶液中,故久置的浓硝酸往往呈黄色,这也说明了4HNO_3=4 NO_2↑ O_2↑ 2H_2O这一反应的可逆性.由这一反应也可推出硝酸的不稳定性,推出HNO_3的制备和相关的实验一般不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推出HNO_3一般要保存在棕色的试剂中,且置于阴凉处.  相似文献   

12.
<正>1.电子守恒法的适用范围。氧化还原反应类题目。2.解题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氧化剂得到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去电子总数相等。3.利用电子守恒法配平方程式。例1配平反应Cu+HNO_3(稀)—→Cu(NO_3)_2+NO_2↑+H_2O。分析:在这个反应中,Cu由0价升为+2价,HNO_3中的N由+5价降为NO中的+2价。一个铜原子变化2个单位,一个N原子变化3个单位,2和3的最小公倍数为6。那  相似文献   

13.
一、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变化规律1.浓度与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增大物质的浓度,其氧化性(还原性)随之增强,减少物质的浓度,其氧化性(还原性)随之减弱。如浓硝酸氧化性强于稀硝酸,浓硫酸氧化性强于稀硫酸等。例1:38.4mg 铜跟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反应后,共收集到气体22.4mL(标态),反应消耗的 HNO_3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A.1.0×10~(-3)mol B.1.6×10~(-3)molC.2.2×10~(-3)mol D.2.4×10~(-3)mol解析:铜与浓 HNO_3反应生成 NO_2,但随着硝酸量的逐步减少,硝酸溶液的浓度变稀,则硝酸的氧化性渐弱,故随  相似文献   

14.
1.将配有双孔胶塞的烧瓶(或大试管)装入适量浓HNO_3,固定在铁架台上。胶塞上的双孔一插入玻璃导管,一插入盘有罗旋的铜丝。 2.制取气体时,打开弹簧夹,将铜丝向下推进,与浓HNO_3接触,反应即开始,有NO_2气体生成。可用集气瓶直接收集。集气瓶充满后,将铜丝向上拉起,脱离浓HN0_3,反应即停止。同时将弹簧夹夹好,防止有少量N0_2气体逸出。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所选的二道计算题,学生题解的错误率很高。从中可看出学生的知识缺陷,值得引起教师的注意。〔例一〕19.05克的铜与稀HNO_3全部反应,计算有多少摩尔的硝酸被还原。〔误答〕 3Cu 8HNO_3=3Cu(NO_3)_2 2NO~ 4H_2O 63.5×3克 8摩 19.05克 x x=((8×19.05))/190.5=0.8(摩)  相似文献   

16.
1.判断反应能否发生例1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KNO_3和NaCl B.CaCO_3和K_2SO_4 C.HNO_3和KOH D.Ca(OH)_2和Na_2CO_3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同学们是否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只有当反应既满足反应物又满足生成物条件,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对于生成物来说,  相似文献   

17.
<正> 无机化学微型实验的一个:取二支指型试管,分别加人2滴0.1M NaNO_2溶液和2滴0.1M HNO_3溶液,再各加2滴1M H_2SO_4,最后分别加人2滴1M KI淀粉溶液,观察到前者迅速变蓝,后者则不变。 这个实验明显地体现了HNO_2的氧化性大于稀HNO_3,前者能发生如下氧化还原反应,后者则不能:  相似文献   

18.
取一直径30—40mm,长约350—400mm带塞玻管,橡皮塞中插入两根金属电极,竖放在放有水的玻璃水槽中,电极接在感应圈上。 操作方法 用感应圈产生的高压电弧在密闭管中放电,被封闭在玻璃管中的空气中氮气,被氧化成一氧化氮。刚一生成的无色一氧化氮和空中的氧化合而成棕色的二氧化氮。 当棕色气体在管中呈现,可切断感应圈电源。 一旦停止反应即可看到管中的棕色气体缓缓消失,这说明二氧化氮已开始水化成硝酸和亚硝酸,反应式:2NO_2+H_2O=HNO_3+HNO_2 (或3NO_2+H_2O=2HNO_3+NO  相似文献   

19.
<正>我针对红色喷泉实验存在的问题,设计、组装了实验装置,采用硫氰化铁([Fe(SCN)_6]-)在水溶液中显血红色的特点,将其与二氧化锰(MnO_2)催化过氧化氢(H_2O_2)分解放出氧气的反应结合在一起设计红色喷泉实验。在硝酸铁(Fe(NO_3)_3)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HNO_3)抑制铁离子(Fe-)在水溶液中显血红色的特点,将其与二氧化锰(MnO_2)催化过氧化氢(H_2O_2)分解放出氧气的反应结合在一起设计红色喷泉实验。在硝酸铁(Fe(NO_3)_3)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HNO_3)抑制铁离子(Fe(3+))的水解使溶液基本显无色,然后加入  相似文献   

20.
铜与稀硝酸作用时,可用下式表示: 3Cu+8HNO_3(稀)=3Cu(NO_3)_2+2NO↑+4H_2O 那么在这个反应中,硝酸的氧化当量如何计算呢?常见学生解答中有下列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