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认识一位小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是小学阶段认识小数的起始课。教材结合长度单位和商品价格,帮助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初步感知整数、小数、分数之间的关系。贯穿全课的主线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操作实践,体验一位小数的本质内涵——这也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四年级"生活中的小数"一节时,我是按照小组交流课前预习情况—全班汇报所学知识—归纳提升—巩固练习的顺序进行的。1.课上交流预习情况本节课教学内容包括生活中的小数的意义、名数改写的意义和名数改写的方法。上课伊始,先交流课前收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数的意义。由于课堂  相似文献   

3.
"小数的意义"一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小数的意义.怎么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只是记住"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这样的结论能称之为理解吗?学生三年级已经初步认识小数,四年级教学"小数的意义"如何精准定位?选用什么学材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小数概念?小数意义的本质是什么?小数与分...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 一、复习引入 师:三年级下学期我们初步认识了"小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  相似文献   

5.
"小数的意义"是小学数学的一节经典课,北师大版教材和人教版教材都安排在四年级下册学习,虽然编排体系不同,但都是在"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我尝试结合两个版本教材的不同编排体系,对这节课重新设计.  相似文献   

6.
刘悦红 《辽宁教育》2002,(1):119-120
师:已请同学们在课前自学"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这节课,并收集有关"小数"的信息.现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你收集到的信息,并说说你通过自学对"小数"有哪些认识.  相似文献   

7.
<正>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数的加、减、乘混合运算"。学生在本册的前期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以及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本节课在此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小数的混合运算。教材以为希望小学献爱心为背景,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呈现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在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感受之前学习的整数运算  相似文献   

8.
[备课花絮] 一次,我在听一位老师教学"小数的意义"时,感觉这节课上起来比较吃力,素材比较琐碎,启发学生思考的并不多,而需要讲授的却很多.尤其,学生在三年级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就已经通过米、分米、厘米的互化来感知了,而现在学习"小数的意义"时,教材呈现的素材与方式都是一样的,感觉就是一次重复,只不过多了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但学生要真正感知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也是很困难的."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与"小数的意义"教学应该在什么地方有所区别呢?"小数的意义"能跳出米制单位的换算来进行教学吗?我陷入了沉思.  相似文献   

9.
市里举办"高效课堂模式"赛课活动,我上了节《认识小数》。《认识小数》的第一课时从量桌面(长度5分米、宽度4分米)开始,让学生回忆出第八单元已经学过的知识(5分米就是510米,4分米就是410米),再引入小数教学。例1教学整数部分是0的一位小数,重在让学生初步体会一位小数的含义,例2教学整数部分不是0的一位小数,让学生继续感受一位小数的意义,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就是对小数意义的理解。为了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我进行了三次试教,得到三种风格迥异的效果,感受很深。  相似文献   

10.
105节优课"学"后有发展175位名师"导"中见师魂一、活动时间:重庆(小数:3月23-25日;小语4月7-9日);杭州(小数:4月13-16日;小语4月20-23日)二、活动地点:报名后告知确切报到及会议地点。三、活动主题:重庆:亲亲课堂教学探究;杭州:学导课堂环境建构探究。四、活动内容:(一)杭州会议:系第二届"千课万人"全国小学数学、语文学导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展示63节示范课、160位名师与会。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55页例1。【教材分析】知识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乘整数的学习也为以后小数乘小数的学习打下基础,小数乘法的计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由于小数和整数都遵循十进制计数法的位值原则,小数乘整数的竖式形式、顺序都可以仿照整数乘法的规则进行,所以本节课引导学生将整数乘法的经验迁移到小数中来。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我参加了新课标解析与教学指导专题研究会,在会上我有幸听到特级教师朱德江的"小数点搬家"一课,深受启发,觉得这是诠释和践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一节值得借鉴的好课. "小数点搬家"是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数乘法"中的学习内容,其核心内容是"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上课伊始,朱老师利用讲述"小数点搬家"的故事,创设情境之后组织学生交流:"什么发生了变化?"重点让学生体会"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使小数的大小发生了变化",为探索规律提供了认知起点.接下来引导学生"探索‘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这是本节课的主体,朱老师以"0.01→0.1"为例,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小数点移动一位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 一、复习引入师 师:三年级下学期我们初步认识了“小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  相似文献   

14.
胡钰 《教学与管理》2003,(10):75-75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五年制小学第七册69页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变化"这节课是小数乘除计算的根据,是复名数与小数相互改写的基础.为了在这节课中把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有机地统一起来,我通过对教材进行再发现、再创造,探究出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建议灵武县城三小秦玉玲一、教材分析小数的意义,学生在学习第六册教材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了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含义.这一小节教材进一步说明小数的意义,并且把认激范围扩展到三位小数,加强了小数与分数的联系,目的是使学生明确小...  相似文献   

16.
小数的意义是小学数学的一节经典课,北师大版教材和人教版教材都安排在四年级下册学习,虽然编排体系不同,但都是在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我尝试结合两个版本教材的不同编排体系,对这节课重新设计。  相似文献   

17.
[案例]"小数的意义"一课的导人片段. 师:认识小数吗?你能说几个小数吗? (学生回答并举例,教师根据回答有选择地在黑板上写下一个一位小数、一个两位小数、一个三位小数)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三种材料:一张正方形纸,一把米尺,一条线段.请你选择一种材料表示出黑板上的其中一个小数.  相似文献   

18.
"小数的意义"是小学数学的一节经典课,北师大版教材和人教版教材都安排在四年级下册学习,虽然编排体系不同,但都是在"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我尝试结合两个版本教材的不同编排体系,对这节课重新设计。  相似文献   

19.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第一次正式认识小数,除北师大版外,其他教材均将其编排在三年级下册"初步认识分数"之后学习。对于这样一节新概念的起始课,教师会以怎样的方式导入?笔者通过搜集、整理关于本节课的设计类文章,发现导入环节的设计可以分成两类:现实生活情境导入和数学内部知识导入。一、现实生活情境导入小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已经知道了一些生活中的小数,特别是价签上的小数。从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节全镇青年教师数学评优课,内容是《分数和小数互化》。上课的老师是位长相甜美的女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