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担负着陶冶学生情操、提高素养、增强学生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开启儿童创造思维的重任。以往小学美术教学大多采用封闭落后的临摹式教学,以及变相临摹的模仿教学。虽然有些学生的作品能够在明暗、色彩、构图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准,但这样的美术教学结果,会使儿童思维形成定势,限制儿童创造思维的发展和想象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临摹是学生学习美术的一种基本技能。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小学中高段学生在创作中完全依赖临摹他人作品,丧失了自己创作的主动性。究其原因,学生的模仿天性、教师权威示范、学生缺乏创造与积累经验、评价单一。笔者认为可以从开放理念、示范引领、培养创新、积累素材、多元评价等方面,在适当临摹以提高美术技法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欲望。  相似文献   

3.
王林山 《考试周刊》2011,(21):213-214
作为基础教育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担负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素养,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开启儿童的创造思维的重任。以往小学美术教学大多采用封闭落后的临摹式教学方式,以及变相临摹的模仿教学方式,虽然有些学生的作品能够在明暗、色彩、构图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准,但是会使儿童思维形成定势,  相似文献   

4.
模仿,可以沟通读与写的联系,读写结合,读中学写,也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它利于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学会写作方法,提高写作积极性。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模仿是创造的基础,创造是模仿的成果。这就像学书法、学画画的临摹一样,只有先临摹得像了,才能写得好。学生有了灵感的激发,并且有了老师课堂教授的方法,自然就产生了优秀的新作品。  相似文献   

5.
临摹作为一种学习方法.不是美术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艺术创造能力的方法和手段。而且是非常重要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6.
美术第二课堂是美术教育的另一种形式,是对有美术爱好和美术天赋的学生学习的补充与延伸.美术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绘画能力的培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素描是一切美术造型的基础.素描训练是从简到繁、由浅入深融思维和创造为一体的造型过程.初期训练先从石膏几何形体的写生和临摹人手,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和绘画步骤.经过一段的写生和临摹学习之后,学生对物体的理解和塑造能力会得到提高.为了培养学生的整体造型能力,正确地了解物体的内部结构,教师可分层次讲解物体的基本组合.  相似文献   

7.
临摹是照着美术作品作画,而写生是对客观真实事物进行美术创作。而目前的美术教学从临摹到写生却缺乏过渡,以致二者难以完美衔接。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从临摹到写生的转变过程中,应明确模仿写生的意义、地位、作用以及模仿写生的选材和教学方法等等。  相似文献   

8.
学习中国山水画,要提高对临摹教学重要性的认识,选择好临摹教学中临摹的内容,并解决好临摹教学中的实践问题,同时培养学生把握高层次审美规律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意识,在临摹的基础上解决创作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陈爱平 《考试周刊》2014,(35):173-174
<正>兴趣是成才的前提,实践是登高的阶梯,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因材施教,分层达标,用画展刺激学生,用荣誉发展学优生,用温暖关怀学困生,给予学生登高的"梯子",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探索实践,创造创新,成为奇才和怪才。在传统美术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注重让教师上好一堂课,学生画好一幅画,这样虽然完成了美术教学任务,却忽视了对学生美术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违背了美术课程标准,特别是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为此,我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回顾教学实践,参加了多次新课程培训,并深入钻研,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把培养学生兴趣贯穿于美术教学和实践活动中。一敢与悲鸿争伯仲  相似文献   

10.
临摹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但这种教法,如果实施不当,学生为临摹而临摹,把临摹变为复制,反而使学生产生了很大的依赖性,学生只习惯于机械的模仿,没有灵活地掌握基本技法、技能,最终作业上形  相似文献   

11.
临摹在学生绘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生学习美术的一座桥梁。如果学生能够在临摹的时候汲取经验,增长见识,学会技能,就可以创造出更好的美术作品。所以,如何更好地开展临摹教学一直是广大教师积极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中笔者立足于小学美术教学,对其展开探究,希望能为广大同仁的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潘亚兵 《天津教育》2022,(2):123-125
<正>小学美术作为教育基础课程之一,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绘画动手实践能力,也有助于促进学生艺术情感的养成。在日常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多样化的儿童绘本教学资源可以将传统单一枯燥的美术教学过程变得更具趣味性,促使学生在临摹和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美术绘画能力,这种富有趣味性的美术绘画实践学习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改革和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基于此,在日常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发掘儿童绘本的教学应用价值,从小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出发,  相似文献   

13.
完成美术教育,使受教育者掌握美的规律,并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我们美术教师的职责。让学生在直观中提高"眼力",通过临摹增强学生想象力,从美术实践中体会表现的乐趣;通过培养感受能力、操作能力和创造意识,来发展学生个性、完善人格,是提高美术鉴赏力和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小学美术教育是学生艺术能力培养的起点,培养想象力是提高他们美术知识接受审美和创造能力的必需条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一定要抓住美术课堂上的学习机会。提高他们美术接受兴趣和能力;放飞想象的翅膀,在自己的构想中创造出有意义、有价值的美术画面,获得美的体验。  相似文献   

15.
论美术教育中的新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完成美术教育,使受教育者掌握美的规律,并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我们美术教师的职责.让学生在直观中提高"眼力",通过临摹增强学生想象力.从美术实践中体会表现的乐趣;通过培养感受能力、操作能力和创造意识,来发展学生个性、完善人格,是提高美术鉴赏力和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观察能力是学习美术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它在学习美术所需的诸多能力中占首位。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却没有重视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把教学重点仅仅放在学生的造型能力上,片面地认为美术教学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而已。美术是一门脑手协调的造型艺术,是以观察为基础的,看不出来,当然也就画不出来。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进行临摹训练时,不仅能够把美术作品完整临摹下来,而且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可是一上到写生课时,他们就感到手足无措,更别说默画练习与创作了。有的教师认为是由于学生的美术基本功…  相似文献   

17.
静物素描是美术学习的基础,也是独立的一门艺术形式。在中学美术教学中,静物素描的原创性和自由性较为收敛,容易带给学生枯燥无味的感觉。教师应当对这种思想进行正确引导和纠正,鼓励学生发现静物素描的美学意义和学习价值,探索创意性的表达方式,在临摹和写生中加入创作和情感意识,提高鉴赏和评审的能力,获得更高一层的艺术感知。  相似文献   

18.
美来源于生活。任何事物里,都有未曾被发现的或没有被发现尽的美的特点,但人们容易受惰性支配,在看待某一事物的时候,往往习惯于忆记前人对该事物的看法和结论,习惯于用别人的结论套用今天的新事物。当然,临摹作为一种模仿性学习,对于初学美术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只要摹本的质量是高的,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就有益处。可是,不少人往往习惯于依样画葫芦,因而作用不大,因为临摹不是学生对生活的直接感受。美国心理学家索里指出:“通过模仿不可能产生适合于新情境的反应模式”。仅仅是摹仿别人,就不可能有出众的创造。我们往往看到这样的情景,当我们在美术课上让学生一味地临摹时,学生一个个就像一部部复印机,把一张纸上的图象搬到另一张纸上去,学生毫无激动  相似文献   

19.
临摹,就是照着范画描绘。美术教学中的临摹就是让学生吸收别人的绘画技巧,这是学习绘画的一种好方法。根据职校美术专业的教学要求和特点,教会学生运用正确的临摹方法,提高绘画水平,提高对事物的表现力,这在教学中是很重要的一环,切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0.
正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人们认识某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进行美术学习和创作的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也是推动学生探求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在美术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激发创新精神、陶冶审美情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