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李尔昌 《桥牌》2011,(11):30-31
读过杨树森同志《相信同伴应胜于相信对手》一文,心中颇有感触。以前,和同伴予盾较多,均是因为叫牌而引起,激烈的争执过后,留下的是很多惨痛的教训。经过多次失败后,我逐渐在心里坚定了一种信念,要相信同伴,不论同伴作出什么样的选择,作为搭档,我都无条件支持。因为,只有信任同伴,才能赢得胜利。  相似文献   

2.
张健 《桥牌》2010,(1):39-39,41
2009年3月2日我在BBO参加锦标赛,我的搭档是一位网名叫rozl的孟加拉国好手。遇到这样一副牌,我坐南,持牌如下:  相似文献   

3.
李兴平 《桥牌》2011,(1):19-19
有幸代表我们学校参加了今年的全国大学生桥牌锦标赛,在比赛中我遇到一副再加倍的牌,使我久久不能忘怀。下面我就把这副牌写给大家,希望大家多提些建议。南北有局,西开叫,我坐南,持牌如下:  相似文献   

4.
徐立青 《桥牌》2012,(4):45-47
2011年11月初,我有幸代表甘肃省参加第二届全国智力运动会的桥牌比赛。我参加了男子团体和混合双人两个项目,看到了与高水平牌手的巨大差距。特别是男子团体项目,可以说是输得溃不成军,没有还手之力。五天高强度的比赛,既有一些收获,更多的是沮丧和无奈。下面将我们在比赛中得失向大家汇报,希望各位牌友吸取我们的教训,共同为提高桥牌水平而努力。  相似文献   

5.
陈继 《桥牌》2008,(9):19-21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我初到兰州便感觉到了湿润的空气,据说这在干燥的兰州是很不寻常的。更为奇妙的是,我还透过车窗看见了两道直挂山前的亮丽彩虹。显然这是个不错的兆头。大约一个星期前,我答应了好友秦军的邀请,来兰州参加一年一度的甘肃省“主席杯”桥牌团体邀请赛。  相似文献   

6.
边凯 《桥牌》2011,(11):32-33
我参加全国协会锦标赛已经是第三次了。第一次是2006年,那时我对桥牌的认识很肤浅,我和朱日晖大师、还有两名天津的业余好手就去参赛了,很荣幸地获得了小组最后一名。如果我本人能够具备2009年以后的水平,其余不变,打成倒数第一也是极为“艰难”的。  相似文献   

7.
最后的记忆     
边凯 《桥牌》2010,(3):35-35
2009年全国桥牌A类俱乐部资格赛于12月在武汉举行,尽管我不具备参加比赛的时间,但是因为年初我向队友承诺过参加,我还是和伍岷、刘纪军、王福海报名参赛,我的工作实际上中断了整整八天。  相似文献   

8.
《桥牌》2010,(11):42-43
制造学院 过控0702 唐扬 第一次参加全国性的大学生桥牌比赛,说实话,赛前我想过会输,但我没想到会输这么惨,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我的发挥失常,我觉得很对不起大家。我觉得很遗憾,同时也很自责,直到这几天我才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开始正视自己的错误。  相似文献   

9.
别来无恙 《桥牌》2012,(2):21-24
两年前,在四川成都参加了首届全国智运会桥牌比赛后,我曾经写过一篇小文《大赛回来谈差距》,详细分析了重庆桥牌与国内一线牌手在桥牌理念、技战术以及团队作风等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差距是巨大的,也是全方位的。这次武汉之行,我作为重庆桥牌队的一员,  相似文献   

10.
双挤变单挤     
乔庄 《桥牌》2010,(7):15-15
10月5日,我有幸参加了石家庄市桥牌协会主办的“蓝地杯”嘉宾双人赛。其中一副3NT超一完成,获得了顶分。  相似文献   

11.
边凯 《桥牌》2008,(7):15-17
第四届神华杯北京桥牌大赛结束了,我队得到了第八名,对于我队来说,这样的成绩是相当不错了,远超我的预期。美中不足的是最后的弃权,在此我谨向组织者和对手致歉,很不应该,虽然我做了最大的努力,如同我无法左右比赛结果一样,我也无力左右弃权的结果。神华杯比赛浓缩了我参加桥牌活动的历程,也是一段难忘的旅程。  相似文献   

12.
边凯 《桥牌》2009,(4):18-20
2008年天津市甲级联赛经过四天的争夺结束了,我的恶梦之旅也终于随之结束。我以前参加天津市的比赛,都是陪我的领导参赛,我们可以说是全场最差组合,打到极致了也只能打到天津市桥协杯第三(那次可不止三个队参加),天津市的冠军对我来说遥不可及。今年我的领导不能参赛了,  相似文献   

13.
相信孔令辉     
李克非 《乒乓世界》2002,(11):12-13
因为参加亚运会的教练名额比较少,所以这次我没有同国家队一道出发,而是被八一队派去观摩学习的。10月1日到了韩国,与队里也不住在一起,比赛的时候,自己也是坐在观众席上。虽然不像以前坐在场下能随时和队友交换看法,但看的场次反倒多了,男队、女队都看,而以前自己比赛任务比较重,也就看一看男队的比赛。  相似文献   

14.
李尔昌 《桥牌》2012,(5):11-11
我曾粗略统计过,每年参加比赛中,能叫上7NT定约的,没有几副牌,况且那是二人牌力相加才能做到的,不过,在近日参加双人赛时,我抓到一手大概是自打桥牌以来最多大牌点的牌:  相似文献   

15.
王晓东 《桥牌》2013,(7):19-20
女儿马上就要高考了,桥痴的我,还是义无返顾地参加了一年一度的苏州市桥牌甲级联赛。尽管累着,但是心情依旧相当愉快,与大家一起分享我们的一个故事吧。  相似文献   

16.
家长 《桥牌》2016,(3):9-9
前往天津参加等级赛,我们住在赛场大楼内新开张不久的快捷酒店。晚上刷牙时发现小牙膏不像以往常见的那样,有个带有小圆锥的盖子用以扎开牙膏。我先是以为包装时疏忽了,但看了另一支牙膏也是没有盖,桥牌素养告诉我这个几率肯定不是疏忽了,而应该是有意为之。  相似文献   

17.
永远的桥牌     
李尔昌 《桥牌》2009,(10):29-29,31
在我们这个衣食无忧的社会里,除了学习和工作,每个人在生活中或许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份业余爱好,而我便喜爱参加桥牌运动。  相似文献   

18.
林荆霞 《桥牌》2012,(6):20-21
五一假期三天,我28号清晨6点就出发飞到上海,11点与老师汇合,老师再开车5个小时直奔浙江武义县,参加金华“武义温泉杯”第五届全国桥牌混双公开赛。  相似文献   

19.
《乒乓世界》2012,(10):20-23
北京连下了几天雨后,终于盼来个晴天,李晓霞和李隼师徒刚从香港、澳门参加完活动回京,上午的时间留给我们拍照,中午师徒要请人吃饭,晚上一起参加李宁公司摆的庆功宴,第二天李晓霞又将跟队一起去云南做活动。  相似文献   

20.
朱剑峰 《桥牌》2010,(6):13-13
我在参加桥牌培训班时,认识了桥协主席李庆龙。他是江苏人,细高个子。经常笑嘻嘻地鼓励我们打桥牌,使我感到桥协很温暖,这对我很受用。三年之后,我从倒数第二名上升到前十名,尤其是面对二三十桌大型比赛的场面,使我振奋、激动、着迷。谁料此时李庆龙因脑溢血离我们而去。之后,大型比赛少了,平时打牌的桌数也少了,似乎桥牌冷下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