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英语专业多年以来遵循的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的"补习"式模式弊端重重。以阅读经典为核心的英语专业教育,一方面提高英语技能,一方面完成了人文通识教育的使命。回归经典阅读意味着文学教育重归英语专业教育的核心地位,而英美文学教育之关键在于避免对象化,树立阅读经验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针对英语专业"重技能轻人文"的教学误区,英语学界发起了新一轮教学改革,明确了英语专业的人文学科定位,并将提升思辨力和人文素养确立为主要改革方向。然而,英语专业"人文化"并非"去语言化",人文培养应与语言学习有机融合。本文立足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人文化教学改革实践,通过介绍大一综合英语课的实际教学案例,阐述将传统精读的语篇分析和泛读的内涵鉴赏融为一体的教学理念及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3.
颜虹芳 《海外英语》2013,(9X):48-49
近些年,国内外著名高校纷纷倡导"通识教育",都提出以经典阅读为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该项目借鉴以上做法,以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设"与Swain的"语言输出假设"为理论指导,面向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英美文学阅读鉴赏课程。通过该课程提高民办高校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质,探索民办高校通识教育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文学教学已被边缘化,尤其是一些工科院校的英语专业教学,在片面强调英语专业语言技能教学的情况下大大缩减英语专业知识的教学,忽略人文教育的内涵和价值。本文大声呼吁还原文学的价值,让其成为实现大学理想和精神的重要环节。文章认为,英美文学深刻体现了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想,是对科学知识教育环境下成长的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在教学过程中应兼顾文本内外,从而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5.
高校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在英语专业教育中举足轻重,是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其意义和作用在于整体上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在英语专业文学方向毕业论文撰写上,英美文学教学起着明显的导向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论文从目前我们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育的现状出发,指出英美文学教学中可以采用一种比较的视野,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学和文化引入到我们的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这不仅可以丰富和深入我们对英美文学的理解,也是培养国际化背景下具有更强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专业优秀人才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这还能使我们更好地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实现国家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英语文学阅读课程应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但是多年来文学课程在英语学科中的式微已是不争的事实。与之相关的是,英语专业学生阅读原著少,学科能力弱,人文素质培养缺少根基,在很多学校这也成为了普遍的现象。本文以华东师大英语系综合改革过程中设置的系列文学阅读课程的实践为例,阐述文学阅读课程的作用、教学过程中得到的收获与碰到的问题以及课程设置的原则,通过介绍与讨论文学阅读课程的实践探求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8.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人文通识教育课程,承载起语言教学与人文教育的双重使命。将文学与语言教学有机融合是促进英语教学人文性回归的有效途径;立足文本,以"细读"作为阅读教学的关键环节,旨在杜绝急功近利、肤浅浮躁的教、学风气和阅读习惯,提高学生深度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实现阅读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英美文学是英语专业主干课程,在提升英语专业免费师范生的语言技能和人文素养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调查表明,英语专业免费师范生的阅读能力有待提高,对文学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依赖于课堂教学,主观能动性较弱。需明确培养目标,提高教学的示范性和研究性。  相似文献   

10.
当下英语专业的危机在于单纯的语言训练无法使英语成为一个真正的专业,其出路在于明确英语专业的人文学科定位。英语专业是以英语为媒介的跨文化研究型人文专业,核心是基于人文通识教育理念对英语人文经典文本的研读。人文教育与语言能力培养是统一的,与此同时,学生完成了语言的习得。海外一流高校的外语专业教育通过文学文化课程的学习进行语言能力提高,是值得我国英语专业参考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在高校的英语专业教学中,英美文学课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突出的教育价值,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而且能够有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文章紧密结合英语教学实践,提出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研讨式的教学方法;利用文、史、哲和心理学等跨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等措施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2.
高校人文学科教育本质是人本教育,经典文学阅读是人本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英语专业教育承担着人文教育和英语语言教育的双重职责,基于文体学视角开展经典英语文学文本细读,既关注了对于规范性英语语言系统的学习,也兼顾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一石二鸟的良方。  相似文献   

13.
高校人文学科教育本质是人本教育,经典文学阅读是人本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英语专业教育承担着人文教育和英语语言教育的双重职责,基于文体学视角开展经典英语文学文本细读,既关注了对于规范性英语语言系统的学习,也兼顾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一石二鸟的良方。  相似文献   

14.
"英美文学"课程能够为大学生,尤其是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实现其素质拓展提供最有力的文学素养和文化背景支持,这是别的学科无法取代的优势。论述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和教学中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就加强高等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应体现人文教育特色的高校英语教学正在陷入"没文化"的尴尬境地。渗透人文教育、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成为了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本文从语言与人文的关系、师生关系、教师自身人文素养、语感教学、民族性与人文性的关系、经典阅读和母语能力提高等七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加强高校英语专业人文教育及其手段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肖凤华 《海外英语》2012,(13):82-84
对英语专业文学教学模式进行了探析。鉴于学时的限制,英语专业讲授文学史的方法必须得当,要求及时、高效。将文学史格式化,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较大的信息量。将中文诗歌"起承转合"的赏析方法运用于英诗的教学和赏析,梳理情节阅读原著,是引导学生走进文学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探析英语专业文学教学方法,使学生走进文学,主动接受文学的熏陶,从而欣赏到经典作品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化迅猛发展,高校英语专业本科开设的英美文学课正遭遇巨大挑战。英美文学课的本质乃文学教育,而非知识技能培训。文学教育有其特殊性的一面,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授课未必过时,过分强调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则有可能削弱教学效果。英美文学课要想回归文学性,就必须改变以知识点授课的史学脉络为以读本为中心的赏析性教学,借助新批评的分析手法,让学生在感性的阅读体验中实现人文素养与审美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论高校英美文学的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中国的高等学校注重专业教育而忽视文化素质教育.英美文学作为我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主干课,本是人文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也处于强调人文专业知识的把握而忽略人文精神的培养这样一种状态.针对目前我国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教学的封闭与僵化现状,加强英美文学的学科建设及实行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语文阅读属于中职教育中的人文基础课程,在拓展学生眼界、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健全学生人格等方面都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中职教育与其他教育阶段相比有其独特的特点,然而当前中职教育中的语文阅读课堂在教学层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规则性.本文将在对模块教学方法进行介绍的基础之上,结合中职教育中的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说明在语文阅读课堂中应用模块教学法的举例和一些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王菲菲 《教育与职业》2012,(35):150-151
如今许多高校都将英美文学课程设置为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使学生能够在阅读英语经典文本的过程中提高对语言的感知力和应用能力。然而,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并未达到理想的效果,很多学生认为课程内容庞杂,难以记忆和理解。要想转变这种现状,教师必须寻求新的教学方式,更有效地讲授英美文学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