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梦龙与《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在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似乎已为学界所认定。但是翻检一下现行的几种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小说史以及一些比较权威的评价冯梦龙及其《三言》的文字,不难发现,在评价冯梦龙时几乎众口一词,都认为他是一位通俗文学的倡导者。他在《三言》以及其他通俗文学的编纂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而在评价《三言》时,也往往只把它看成是由冯梦龙编选的包括宋、元、明“话本”和“拟话本”的小说集。因此,在论及冯梦龙时往往很少涉及《三言》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而在论及《三言》时,也很少涉及冯梦龙的思想和小说理论。基于这  相似文献   

2.
关于《两拍》体裁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拟话本的困惑中国文学史上的元明时代,戏剧和小说这两种文学体裁的分化,逐渐明朗成演唱的戏剧和传诵的小说。鲁迅先生称此前此后模拟话本的小说为“拟话本”。这一出自《中国小说史略》中的概念屡经变化,其界限被随意划改,最后变成了如《辞海》所言的很宽的模糊概念:“拟话本是模拟话本形式而作的小说。”其代表作则为如冯梦龙之《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濛初的《两拍》:《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等。由鲁迅先生这一观点出发,则有种种派生的说法。如胡士莹的《话本小说概论》中说“拟话本则是文人模拟话本形式的书面文学,实际上就是白话短篇小说”;范宁《<话本选>序》中说的“宋文人编‘话本’,目的是预  相似文献   

3.
《宝文堂书目》作为明代的私人藏书目录,其著录的宋人小说一般被认为是留存到明代的宋代话本。“三言”也吸收了宋代话本的精华,各家小说史均有论述。《宝文堂书目》作为宋元明话本、拟话本传藏的一个重要载体,与“三言”有很多类似之处。“三言”在吸收元明新作的同时,也吸收了很多宋话本小说,这其中《宝文堂书目》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4.
随着明朝市场经济萌芽的产生,城市日渐繁荣,文学开始更多地向市井审美发展。尤其是明小说,孕育于戏曲演绎,吸收了广大普通民众尤其是下层市民的生活模式和思想观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极为独特的风景。“三言”即为明小说的经典之作,以其中的《卖油郎独占花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三个典型文本为例对“三言”中的婚恋模式进行解读,可以一窥在市井文化逐渐兴盛的年代明小说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5.
话本、拟话本小说研究者大多认为,《三言》是宋、元、明话本的编辑和加工,其中有少部分为冯梦龙的创作;而《二拍》则是凌濛初(1580—1644)的创作。如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第3册)认为,《二拍》“实际上是两本创作集”(第972页)。其根据是凌濛初在《拍案惊奇序》中说过,冯梦龙将“宋元旧种”“搜括殆尽”,所以他“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诙谐者,演而畅之”,乃成《拍案惊奇》。其实,说话人的底本——话本,不只宋、元有,明代也有;就是近代扬州著名艺人王少堂学艺时,他的师父传授给他的书段子也有底本即话本。凌濛初作为话本的爱好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各家文学史著作一致认为,梁山聚义的性质为农民起义。中科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认为:“《水浒》是一部反映农民阶级斗争、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小说。”“排座次是整个农民起义事业的一个高峰。”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认为:《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粱山泊聚义排座次,“描绘了农民‘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社会理  相似文献   

7.
生平第一快诗——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浙江王云庆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宋欧阳修《新唐书·杜甫传》)。因此,自唐以来,被公认为“诗史”。诗中不仅包涵了丰富的时代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  相似文献   

8.
荀子的文学作品虽不多,但影响较大,故而在文学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荀子》中有民歌体的《成相篇》,被称为“弹词之祖”和“三三七言”诗体的开创之作;在文学史上,个人自作而称为诗的,最早是《荀子·赋篇》中附录的《饱诗》。《荀子》中还有以赋命名的《赋篇》,这是文学史上现存最早以“赋”名篇的作品,它和楚辞诗体一道促成汉赋的诞生。  相似文献   

9.
古今中外的文学史上,有大量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悲剧作品,西方美学家大体上把它们按古代希腊、文艺复兴和近代三个时期分为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三种。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虽然没有与其完全相应的悲剧分类,但也不能说中国没有悲剧,特别是不能说中国没有性格悲剧。在这篇文章里,我仅以明代白话小说集《三言》为主,谈谈爱情婚姻故事  相似文献   

10.
《苦海与极乐——西游记奥义》序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游记》作为“神魔小说”历来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奇书。 但这部脍炙人口的传世巨作的“奇”在何处?奥义何在?该作传说及成书近千年来,在学界却是见仁见智、众言殊同的。因而对这一部奇书弥漫了一片认知的迷云,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文化悬案和艺术疑阵。 《苦海与极乐——西游记奥义》一书,便是对这一千古奇书的赏析和解读之作。最震聋发聩的,是作者  相似文献   

11.
《云翠仙》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两篇小说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同时也各有其侧重点和鲜明的个性特色。从故事情节、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等几方面对两篇小说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对《聊斋志异》、“三言”的优劣也略加探讨,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它们各自的秀色。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中国文学史的人一提起小说,就会想起《庄子·外物》中的一句话:“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这是“小说”一词在中国典籍中的第一次出现。但这“小说”与我们要研究的文学体裁之一的“小说”是何种关系还是个问题,因而这个词的出现并不能证明中国小说产生的时代,正如《列御寇》篇说“无几何而往则户外之屦满矣”,这“几何”一词并不能说明《庄子》与几何学的出现有什么关系一样。不过,  相似文献   

13.
“三言”是中国古代短篇白话小说中的重要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影响。东传日本以后,对日本文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日本前期读本小说以改编“三言”为主,日本学术界的“三言”研究也取得了重要成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明末凌濛初所撰《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与同时代冯梦龙所编《喻世名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世称“三言两拍”,在我国小说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这些话本集或拟话本小说集虽有明显的封建糟粕,但不乏民主性精华。小说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不少人物形象富有个性,这当然是它们拥有广大读者的根本原因。但是,应该看到,小说语言的白话化使得小说的交际对象跳出“士人”的圈子,交际范围大大扩大了。 由于“三言”的作者冯梦龙系江苏吴县人,“两拍”的作者凌濛初系浙江乌程(今湖州)人,都属吴语系统的文人,而且都用白话写作,这就使话本集中不时出现吴方言的词语或句式。尤其是后者,语言更接近口语,更为流畅自然、明白易懂,它是研究吴方言的极好资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建安时期的诗歌占有重要的位置。它继承了《诗经》的优秀现实主义传统,深刻地反映了现实,抒发了忧思,表现了时代的精神面貌,给后世文学以深远的影响。而最能体现这一时期诗歌特点,应推曹氏父子和王粲。王粲在“建安七子”中是最出色的一个,成就也较大,名气也较高,他和曹植在文学史上并称“曹王”。《七哀诗》是王粲诗歌的代表作,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其独特的地位。清人方树东在《昭昧詹言》中说:“(七哀诗)苍凉悲慨,才力豪健,陈思而下,一人而已。”钟嵘的《诗品》把“七哀诗”列入上品。刘勰对王粲更是推崇备至,他说:“仲宣溢才,捷  相似文献   

16.
《西游记》与西方流浪汉小说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而流浪汉小说是西方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将两者进行对比研究。我们发现《西游记》几乎具有流浪汉小说的全部特点,它与流浪汉小说在小说叙事的技法上“惊人地相似”,并且两者差不多出现于同一时代。可是,尽管中国出现了《西游记》,流浪汉小说这种形式却没能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形成“气候”,这令人遗憾的事实自然有其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7.
明代的话本小说,取材于市井生活,相传于说书人之口,又为当时文人学士所辑录、加工,在当时影响颇大,流传至今的也很多,而其中又以冯梦龙的“三言”和凌朦初的“二拍”最为著名.“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三部书,三部书各收小说四十篇,共计一百二十篇;“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两部书实收小说共七十八篇.这些小说对明末社会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描述,不啻为又一幅明代“清明上河图”.现仅从“三言”“二拍”的爱情婚姻题材作品中浅析明代文人的爱情婚姻观.  相似文献   

18.
在《三言》中有大量以婚恋为题材的小说,这些小说被给予很高评价,它们被认为代表了资本主义思想的启蒙,人性的觉醒和对封建礼教的冲击。本文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试图证明《三言》中以婚恋为题材的小说并未达到如此高度。它不过是在封建礼教基础上作出了有限的变通而已。归根结底,它还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产物,不可能超越那个时代,创造出一种新的思想体系来代替正统的教条。  相似文献   

19.
《三言》、《两拍》的出现,不仅在中国小说史上使得话本和拟话本到了更有意识的编撰和大量流通的阶段,而且在市井间行世也颇捷。据明人叶盛的《水东日记》所叙当时的情形:“今书坊相传,射利之徒伪为小说杂书,南人喜谈如汉小玉、蔡伯喈、杨六使,北人喜谈如继母大贤等事甚多。农工商贩。抄写绘画,家蓄而人有之,痴情女妇,尤所酷好。”以《拍案惊奇》言,“贾人一试之而效,谋再试之”。《初刻拍案惊奇》的封面,还刊有书商安少云  相似文献   

20.
镜象化是中国化史上一项独具个性的内容。其中《太平广记》的镜象故事就较典型地体现了这一化现象。本从“鸾鸟双鱼、阴阳和合——镜鸾与婚恋主题”,“耀通三界、光照天地——镜媒与神仙主题”,“镇邪去恶、降生吉祥——镜异与灵怪主题”等几个方面,初步探讨了中国言小说中镜象化的类型及其化意义,以期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中国。言小说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