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闻莺 《新闻世界》2010,(11):223-224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要培养具有跨媒体的传播策划力、准精深的资讯整合力、多媒体的信息传播操作力的人才,就要走一条学校教育与传媒业界培养相融合、新闻教育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相融合、新闻教育与媒介教育相融合的"融合型"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宋哲 《声屏世界》2014,(9):9-11
"媒介融合"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自这一概念提出以来,国内学术界对其进行了多视角的广泛的研究,业界也对"媒介融合"这一概念进行了尝试与践行。本文主要以媒介产业化与数字化为背景,将"媒介融合"中的"媒介"概念分解成"内容产业"与"大众传媒产业"两大内核,从"内容产业"的角度,来观察"媒介融合"这一现象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审视当前"媒介融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姜平  杜俊伟 《报刊之友》2010,(12):169-170
媒介融合趋势给应用型新闻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从媒介融合趋势对应用型新闻教育的内在要求出发,探讨现行新闻学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从调整课程体系、改进师资结构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新闻人才的路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由于传媒业正在朝内容融合、技术融合、终端融合的方向迈进,传媒业已进入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媒体传播时代、媒介化时代。单一纯粹的新闻业已不复存在。新闻教育转向为"传媒教育"或"传媒业教育"也就自然成为一种新趋势。  相似文献   

5.
"媒介融合"已经成为新闻媒体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各界热议的重要话题,新闻传播也因此正在发生一场媒介技术革命。在媒介融合的语境下,电视媒介资源面临着新的重组,主要表现为:新闻信息源结构的重组、媒介组织结构融合、受众的数字化生存、新闻生产方式的转型。在一个全新的媒介融合时代,媒介技术的发展和媒介形式的融合使得媒体必须采取新的发展创新策略,借助新媒体的手段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诸如打造跨媒介综合传播平台、内容产品的结构性再造、加强媒介融合教育等。  相似文献   

6.
王洪旭 《青年记者》2010,(11):14-14
当前,媒介竞争更加激烈,同时也促成媒介融合、媒体抱团现象的产生。媒介融合的方式各不相同,但都是以"媒介需求"为目的,来满足受众心理,从而创造出共同的利益。这种"各取所需"的媒介抱团,也在无形中为受众建起了"围城",形成了另一种媒介传播中的"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7.
潘龙华 《新闻爱好者》2011,(10):142-143
媒介融合在深刻改变媒介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对当今新闻传播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挑战。本文重点探讨了媒介融合对新闻传播学课程体系的优化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如何有效进行融合新闻技能培训而又不至于使未来的记者成为媒介融合工具的奴隶,如何加强与媒介融合教学和研究相应的"硬体"建设,如何解决媒介融合师资匮乏的矛盾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媒介融合正一步步从理论探索走向实践操作,随着"三网融合"工作的推进,媒介融合在不远的将来将获得更大的发展。与此同时,媒介融合态势下的新闻舆论调控工作会受到何种影响也成为了学界和业界迫切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通过我国媒介融合前后多个时期的新闻舆论调控工作的对比,尝试分析媒介融合对新闻舆论调控工作的影响,以期对媒介融合态势下的新闻舆论调控工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媒介融合的研究思路延伸至有关人的领域,认为媒介融合是对人的多媒体特性的一种积极响应。对该命题的论证与阐释主要依据麦克卢汉"媒介是人的延伸"的观点和保罗·莱文森的媒介进化理论,同时以媒介融合过程中的特定现象为现实例证,以求理论和现实相互统一。  相似文献   

10.
周洋 《新闻前哨》2011,(9):63-66
媒介融合引发全球传媒生态的革命性变革,这对中国军队的对外传播与国际形象塑造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从媒介融合的发展阶段、概念及内涵引介入手,分析了当前我军在塑造国际形象时遇到的机遇和挑战,并从"创新理念"、"打造平台"、"更新策略"三个维度对我军国际形象塑造的路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抓住媒介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增强我军的软实力,为塑造我军良好的国际形象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体发展势头猛烈,对传统教育图书出版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国内教育图书出版行业面临重要的改革与转型形势。【目的】要想在媒介融合与“双减”教育政策的背景下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教育图书出版从业人员必须了解媒介融合对于出版行业的影响,认清局势并寻求对策。【方法】文章从5个方面展开论述:介绍图书出版媒介融合的概念、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教育出版行业发展趋势、目前教育图书出版现状,分析当前教育图书出版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构建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出版人才体系、构建教育图书出版媒介融合运营模式两个方面探讨解决的方法。【结果】教育图书出版行业必须从人才培养、运营模式改革、选题策划创新。【结论】出版流程优化等方面进行改革与转型,才能在当前形势下走出困境,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融合新闻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我国"融合新闻"研究从实践层面上升到理论层面,越来越注重解决媒介融合背景下"融合新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本文对融合新闻研究的总体情况进行了回顾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传统的主流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已经开始由被动转为主动,全媒体概念已经被广泛接受。媒介之间出现相互共存的多元化模式,是影响媒介产业变化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的"传媒梦工场"(Media Dream Works),正是媒介融合态势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赵平喜 《现代视听》2012,(10):19-22
媒介融合在国内正成为传媒业发展的一种新趋势。这种媒介融合的态势对我们国内传统新闻传播学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媒介融合下的新闻传播学教育必须进一步"融合"创新,以教育教学的大融合、大发展来策应和促进传媒业的媒介融合。  相似文献   

15.
张鹏  张红伟 《新闻世界》2010,(5):115-116
客观评价受众媒介素养现状,对于评估媒介生态环境和进行媒介素养教育都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传播心理学角度列举了受众媒介素养缺失的问题和表现,包括对传播者形象的盲目迷信或全盘否定、受众独立意识模糊产生传媒依赖、混淆传播媒介创造的"拟态环境"和客观环境、难以辨别纷繁庞杂的传播内容、传播效果方面产生信息恐慌等。并根据上述媒介素养缺失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由于舆论环境的差异,港台传媒现象一直是新闻传播领域研究的一个特有对象。2009年底,由台湾"壹传媒"推出的"动新闻"在新闻伦理方面受到了业界、学界的广泛谴责,并直接受到当地政府的法律制裁。本文从"动新闻"事件入手,对"动新闻"的概念进行理论界定;从《苹果日报》的经营理念、发展脉络探寻"动新闻"的成因;对比煽情主义时期的"黄色新闻",综合媒介权利和受众权利两个方面探讨"动新闻"的本质。以媒介融合为背景,对近十年来国内的媒介融合研究现状进行文献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动新闻"的形式在技术融合层面可以借鉴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对于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教育的探讨多集中于体育教育和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本文从媒介融合的视角出发,结合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特点,提出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应该整合校园媒体、加大体育知识宣传力度;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树立大学生体育创新意识;利用现代化传播技术进行体育文化交往、建设体育文化"软"环境;利用电子体育竞技平台、提升体育科技技能、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等途径。  相似文献   

18.
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这三大网络相互融合,带动了电视媒介与其他媒介的融合,这为电视新闻节目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就需要从实现节目的伴随性;增强电视新闻节目的受众粘性;引导负责任的舆论导向;打造电视新闻节目强势品牌等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施宇婷 《新闻世界》2014,(10):83-84
"收视率"、"覆盖率"、"忠诚度"、"稳定性"等市场分析指标己经不能完全反映电视媒介市场的实际状况,媒介的品牌影响力对于媒介的发展已经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传媒微语录     
《新闻实践》2012,(5):79-80
近来,"媒介融合"这个词风靡一时,研究新媒体时代的文章要讲,媒体老总们凑在一起开会也离不开"媒介融合"这个话题。"全媒体"一时成了热门词汇,报社的发展规划、学者的论著演说纷纷搭上"全媒体",许多新成立的媒体机构也以"全媒体"命名。其实,很多人对此不甚了解,对"全媒体"之路是否可行也未加论证,往往被新概念所迷惑,或者出于从众心理而盲目跟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