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静宇 《新闻世界》2014,(6):245-247
本文以中国电影《茉莉花开》与美国电影《时时刻刻》这两部表现了女性主义内容的电影为例,首先总结二者在电影主角、电影象征符号运用方面的相同点,其次对两部电影在叙事结构、影像语言、理论基础方面的不同点进行深入分析,最后结合女性主义的起源与发展,探讨了电影中表现出来的中西方女性主义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陆浩 《新闻世界》2014,(6):243-244
本文从电影《活着》和《楚门的世界》中的人物经历入手,对电影中体现出的中西文化的差异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3.
2006年的电影《天狗》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震撼和冲击,也为更好地创作现实主义电影带来深刻的启示,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本文主要从主旨揭示、故事叙述、细节刻画、情感表达等方面发掘电影《天狗》的闪光之处。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文化呈现全球化趋势,电影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被打上了全球化的烙印,在这种背景下,文化在地性逐渐受到关注,这是本土电影应对全球化的一种反向传输理念,用电影表达不同地域差异所带来的人文差异,注重阐释多元文化在全球化环境中的价值.下文将从在地性的情感元素、本土化的审美心理、中国语境下的符号内涵和元电影元素的建构...  相似文献   

5.
从《阿凡达》看好莱坞电影的世界霸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娟 《新闻爱好者》2010,(10):162-163
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好莱坞电影通过其意识形态、价值观、文化理念的传播深刻地影响着其他国家的电影发展,不仅在获得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吞噬着其他国家的本土电影工业,而且对维护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思想价值提出了挑战。《阿凡达》的上映,让全球观众再次见证了好莱坞电影的霸权地位,也将好莱坞电影的全球化与民族文化的对决再一次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伊朗电影《一次别离》"纪实美学"的特性出发,看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对当今现实主义电影的影响。以选题内容、表现手法、角色形象为出发点探讨伊朗电影是如何将新现实主义电影进行本土化。  相似文献   

7.
周雅琦 《今传媒》2016,(12):91-93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电影已经成为国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们欣赏电影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究竟电影是一件艺术品还是一个消费品?根据《道格拉斯·瑟克距离化》'Distantiation and Douglas Sirk'[1]一文的描述,我们可以得出,电影本质上是一件精神性货物,观众在观影的时间里,可以忘却现实中的烦恼与压力,跟随电影情节的变化,畅游在由导演,演员,编剧和摄影师共同创造的未知世界里.好莱坞电影,作为时下商业电影的代表,在追求艺术形式的同时,金钱至上的原则也已经是众所周知的.《我是传奇》作为一部好莱坞电影,它既向它的顾客提供了娱乐刺激和审美享受,也使投资人、制作人和院线等人都得到了满意的经济回报,符合了好莱坞优秀影片的全部条件.  相似文献   

8.
张锐颖 《今传媒》2014,(7):103-104
电影作为一门语言,通过运用具有约定性的一种符号系统,塑造人物、讲述故事。本文将运用符号学的观点,结合再现、互文等媒介研究理论,对电影《芙蓉镇》进行分析,主要针对其人物塑造、语言对话、画面色彩等方面,解析《芙蓉镇》是如何成功地展现情节、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的。  相似文献   

9.
20世纪20年代初,我国的第一批电影刊物应运而生。这些早期电影杂志不仅记录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外电影与中国本土电影的原始面貌,更引领了当时电影艺术和电影产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幕味》电影周刊的个案研究,以"迎合"与"引领"的视角还原其创刊的社会背景,分析其编辑理念与内容特色,从而管窥当时电影人对于电影期刊创作的探索。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幕味》周刊对当今电影期刊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青春电影作为一个重要的电影题材,在中国电影中有着广大市场。2010年后,大量国产青春电影面世,其中,由张一白所执导的《匆匆那年》也有不俗成绩。与此同时,与该部电影相关的流行歌曲也为广大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本文将目光投向这些歌曲,浅析电影《匆匆那年》中流行歌曲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纵观中国艺术史,戏曲和电影在一开始就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即是1905年由谭鑫培主演的京剧电影《定军山》.戏曲艺术一直与时俱进,彰显着时代内容和时代特征,自中国电影史的开始直至今日,戏曲也一直在尝试以电影为载体进行艺术表达.1956年的京剧电影《荒山泪》是新中国初期戏改的成果,用电影将中国故事进行国际表达,该...  相似文献   

12.
梁春艳 《新闻世界》2013,(4):159-160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民的数量成倍的增加。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网络暴力作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出来,解决好网络暴力问题,既关系到网络自身的健康发展,也关系社会稳定。陈凯歌为观众奉上了一部现实题材电影《搜索》,讲述被查出癌症晚期的都市白领叶蓝秋,因情绪低落在公车上没有为一位老人让座,彻底改写了牵连其中的数人命运,这场“蝴蝶风暴”也引发了人们对网络暴力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13.
徐璐 《中国图书评论》2023,(10):113-122
明斯特伯格率先将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引入电影研究,为20世纪的电影理论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在《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中,他将电影类比格式塔心理学的“似动现象实验”,探寻观众将电影提供的感官材料进行心理调适转化的过程。他所坚持的科学实验和自我观察相结合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对后世电影心理学理论研究者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电影产业高速发展,大片产出不断,累计票房增长迅猛.在大片盛行的同时,也不乏有《冈仁波齐》《喜马拉雅天梯》等"黑马"出现,这样一批小众电影在被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成功逆袭,口碑、票房双丰收.广受好评的小众文艺电影《冈仁波齐》,它的类型明确、故事情节引发观众共鸣、"遇见"观众式宣发策略,这些成功因素对小众电影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5.
2013年湖南卫视开播的《爸爸去哪儿》,创造了电视娱乐节目几乎"零差评"的奇迹,2014年紧随其脚步的《爸爸去哪儿2》同样迅速占领了周五晚间的电视荧屏,这与节目制作和整合营销方面的本土化打造密切相关。一档电视娱乐节目的本土化改造不仅要考虑到制作单位的客观条件,能否迎合受众的主观需求也是重要因素。《爸爸去哪儿》的成功不只在节目本身,也为我国版权引进节目的本土化改造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16.
在大众文化流行的今天真人秀节目逐渐占据电视市场的半壁江山,相对发展较缓的中国开始大量引进国外真人秀节目。本文通过对《中国达人秀》成功元素的分析,希望对国内引进类真人秀节目如何本土化以有效启示,使我国真人秀节目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不断提升,中国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特别是2008年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之后,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将目光与注意力投向这个让他们好奇的国家,这种注意力也体现在"电影"这种文化产品里。像《功夫梦》、《魔法师的学徒》等外国电影中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中国元素。本论文以电影《功夫梦》为例,细读这部电影里体现的中国元素,给出作者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马青青 《新闻世界》2011,(7):243-244
2010年,克里斯托弗.诺兰把一个写了近10年的故事搬上荧幕,展现在世人面前的绝不仅仅是一部感官大片,"梦境"这一母题的描述多少给《盗梦空间》增添了一丝"心理悬疑"的色彩。电影未上映之前影评界的热烈追捧,剧组创作成员的闪烁其辞,都让《盗梦空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正如电影本身要为我们表现的主题一样。影片的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在采访中说:"这部电影,完全是克里斯托弗.诺兰对梦境的理解和想象,里面有特有的结构、规则,这些也是诺兰的创作内容之一。"如果将电影界比作浩瀚的宇宙,那诺兰一定是擅长电影叙事形式主义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9.
何鹏 《东南传播》2015,(12):39-41
国产奇幻喜剧电影《捉妖记》上映后口碑爆棚,连续数周稳坐国产电影票房冠军宝座,该片不但继承了东方文化的美学意蕴,还突破了原来中国奇幻电影的叙事模式,对好莱坞电影叙事套路进行了本土化的移植和改造,本文从戏剧化叙事、奇观化叙事、主题化叙事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文本分析,并探讨其在中国奇幻电影发展道路上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20.
在第8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评奖影片中,张艺谋以好莱坞叙事风格复制的《金陵十三钗》铩羽而归,这不得不使我们再次审视我国的民族电影在当下所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试图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探析中国民族电影的叙事危机的形成原因,以及通过借鉴《一次别离》的成功叙事经验,从理论角度为民族电影的未来发展提供若干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