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纸副刊,是常见于各种报纸区别于新闻的版面和栏目。著名副刊作家、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梁衡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红花,而副刊就是绿叶;新闻是主体建筑,副刊就是亭榭回廊,两者相得益彰"。纵观全国报纸副刊,比较著名的如《人民日报》的《大地》、《光明日报》的《文萃》、《北京晚报》的《五色土》、《北京青年报》的《天天副刊》、《羊城晚报》的《花地》、《南方都市报》的《城市笔记》等,种类繁多,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2.
所谓“厚报”,即“成叠的报纸”。厚到什么程度?以报社的实力和实际需要而各有所厚。如今,一份报纸已经由过去4个版、8个版,转眼间发展到40个版、80个版,甚至100个版以上,如《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深圳商报》;国外的报纸如《今日美国》、《费加罗报》、《太阳报》等都是厚报的典型。 报纸越出越厚,不仅仅是一个量的问题。报纸竞争是报纸质量、报纸版面各方面因素的比拼,因此报纸版面的形式创新和厚报的版面特色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甚至被作为报纸竞争的有力…  相似文献   

3.
郭秦 《新闻知识》2002,(9):52-53
2001年8月1闩,《羊城晚报》进行了全新改版,重点是对版面进行重新调整和整合。分析《羊城晚报》的这一重大举措,可以看出,此次改版的目的是为了体现“今天的、新鲜的、精彩的、有魅力的”这句《羊城晚报》的宣传用语,同时也反映了《羊城晚报》对新闻的追求。这种追求可以看作是《羊城晚报》编辑部对其报纸所作的报道定位。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文学性副刊曾经在报纸上繁荣一时,有些副刊栏目成为报纸的重要品牌。例如:《人民日报》的大地、《文汇报》的笔会、《羊城晚报》的花地、《新民晚报》的夜光杯、《北京晚报》的五色土等。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都市报兴起之后,副刊日趋多样化,娱乐休闲和综合服务类副刊占据了都市报新闻版面之外的主流,融入了百姓日常消费、休闲和  相似文献   

5.
蒋海燕 《传媒观察》2004,(12):60-61
副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新闻版相得益彰,有的副刊甚至成为一张报纸的品牌栏目,如北京《晨报》的“晨报副镌”、上海《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沈从文编的《大众报》文艺副刊等,还有20世纪60年代的《羊城晚报》的“花地”,80年代《新民晚报》的“夜光杯”,都曾拥有大批的读者。  相似文献   

6.
反映群众呼声的“麦克风”《北京晚报》复刊在一版设这么一个栏目,大约是受“文革”前《羊城晚报》的启发。那时的《羊城晚报》上有一个栏目叫《五层楼下》,据说颇受欢迎,它所反映的是群众的意见,群众的呼声,抨击的是社会上各种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7.
所谓“厚报”,即“成叠的报纸”。厚到什么程度 ?以报社的实力和实际需要而各有所厚。如今,一份报纸已经由过去 4个版、 8个版,转眼间发展到 40个版、 80个版,甚至 100个版以上,如《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深圳商报》;国外的报纸如《今日美国》、《费加罗报》、《太阳报》等都是厚报的典型。可以这样说,当今读者需求的多元化和报业竞争是厚报出现的必然结果,当然,这也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不断向信息化迈进的标志。   一、厚报时代的版面特点和形式要求   报纸越出…  相似文献   

8.
张志新 《新闻三昧》2004,(11):26-28
新千年之交,《深圳商报》、《南方都市报》各出了100个版,《广州日报》出了200个版,《羊城晚报》连续7天共出了236个版。北京、南京、西安、济南、武汉等地的报纸也纷纷跟进。今年3月开始,相对比较保守的《成都商报》和《华西都市报》也由日出对开20版扩至24版,《成都晚报》也由日出四开24版至32版扩为32至40版。《南方都市报》于3月31日在广州报业市场上隆重推出了谓之“成熟2004”的最厚报纸,共有14叠,每叠16至48版不等,总计304个版,创造了国内厚报的“吉尼斯记录”。  相似文献   

9.
报纸与电视的新闻联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999年初开始,羊城晚报新闻采编中心与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社会经纬》等栏目推出新闻联动,这是国内不同媒体间的跨时间跨地域新闻联动的一次尝试。2000年后羊城晚报要闻部又与湖南卫视新闻中心《今日谈》《今日报道》等栏目进行新闻联动。那么丰城晚报作为一个有全国影响的面向全国发行的纸质媒体是如何与异地的电视媒体进行新闻联动的?它为什么要与电视媒体进行新闻联动?这种新闻联动对于未来媒体的发展又具有哪些意义?新闻怎样联动以羊城晚报与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和湖南卫视《今日谈》栏目的新闻联动为例…  相似文献   

10.
陈敏 《新闻记者》2000,(2):35-36
连载作力报纸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存在已久。在我国,几乎是一有报纸就有连载,如晚清的著名讽刺小说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和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最初就是以报纸连载的形式发表的。发展到今天,绝大部分的日报和晚报都辟有连载栏目,没有连载的报纸反而少见。但时至今日,连载已不再仅仅囿于副刊,内容也不再仅是纯文学类作品,它的性质和作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翻开近几年的国内各大报纸,给人一个强烈的印象是普遍对连载重视了,纷纷在版面安排上给予“特殊照顾”。以1999年的报纸为例,《羊城晚报》、《广州日报》…  相似文献   

11.
《羊城晚报》的头版,在全国新闻界中是有些名气的。《羊城晚报》每日发行量在一百六十万份以上,居全国晚报之首,在省市级报纸中它所拥有的读者亦是最多的。不少读者认为,如今的《羊城晚报》四个版中最虎虎有生气的是头版,《羊城晚报》的头版新闻信息量大,可读性强,与人民生活紧密相关,不独广州人爱看它,其它省市的读者亦常从中得到有益的信息和启示。一张报纸,能以头版新闻打响,这不仅在晚报之中属难能可贵,在日报中也是不太多见的。最近,我们助教进修班师生  相似文献   

12.
罗映纯 《青年记者》2002,(12):49-49
在各路媒介厮杀日益激烈的今天,借鉴及融汇彼此的长处,是媒介生存的一个手段。报纸封面就是报纸借鉴、模仿杂志与电视之长,极力发掘其作为视觉媒介的潜力的结果。在国内的综合性日报中,最初把报纸封面演绎得神形兼备、有声有色的,当数《南方都市报》。它借鉴国外的小报版式,按内容把报纸分为四叠以上,常规版面构架是A、B、C、D四叠。A叠为区域新闻,B叠为国际、娱乐、体育新闻,c叠为财经、副刊,D叠为广州/深圳杂志。每一叠推出一个精心制作的封面,形成了杂志式的冲击效果。  相似文献   

13.
言论被称为报纸的旗帜。因为言论最能直接地体现出办报人的观点。上世纪,《解放日报》、《羊城晚报》等较有影响的报刊即有言论专栏,坚持办了很长一段时间,在读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些栏目除了风朴实、以事说理、简短耐读,最突出特点是只有一位作在唱“独角戏”。  相似文献   

14.
《羊城晚报》是中共广东省委创办的大型晚报,它的版面从内容到形式.都跟当时全国其他报纸不一样。可以说.在中国新闻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羊城晚报》之所以能够创办,而且居然是在“反右派”高潮中诞生.这跟陶铸同志有很重要的关系;可以说,没有陶铸同志的政治胆识,就没有《羊城晚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屠悦 《新闻传播》2009,(12):103-103
讣闻报道作为美国一种常见的报道体裁.深受读者喜爱,同时也是一种运作相对比较成熟的报道形式,在报纸版面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事实上,早在19世纪初美国报纸就已经形成了讣闻报道的传统.目前大多数区域性和全国性的综合性报纸一般每天都会有一到两个报道已故人物的版面.而且往往安排在A叠或B叠这样较重要的新闻版中刊出,如《纽约时报》的讣闻版就放在最为重要的A叠20版左右。  相似文献   

16.
电视新闻照片,最早采用的是《羊城晚报》。1981年10月9日,中国足球队在奥克兰进行亚大赛复赛中,对新西兰的第二场比赛,奋勇拼搏,表现了顽强的战斗作风。《羊城晚报》在发这条消息时,刊登了两张从电视屏幕上拍下的电视新闻照片。从此,不少报纸纷纷刊用电视新闻照片。如《人民日报》、《中国日  相似文献   

17.
5月8日上午,自治区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接受《羊城晚报》记者的采访。 《羊城晚报》是一张全国性的报纸,发行量上百万份,该报积极为帮助我区打井改水工程鼓与呼,特派3名得力记者专程来我区采访实施改水工程情况。  相似文献   

18.
今年初,羊城晚报颁发了一次特别奖——“创新奖”。获奖者是提议创办《读者今日来电》专栏的编辑容洁如同志。《读者今日来电》专栏的开辟,确实是个创造。它及时发表读者用电话报来的新闻,大大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扩大了报纸的报道面,密切了报纸和群众的联系,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闻工作的现代化,开创了该报新闻改革的新局面。羊城晚报的领导及时对这一创举特别颁予“创新奖”,这件事本身也是一种创新。新闻工作是一项最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要不断创新。没有创新,新闻工作是做不好的。一张报纸,如果几年、几十年“一贯制”地老是那么几个栏目,那么几种形式,那么一种文体、文风,老是那么一副老气横秋的面孔,读者怎么能越来越爱读呢?老作家孙犁说:“艺术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对比分析法等常用研究方法,选取广州几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特色的报纸栏目和电视广播新闻节目(如《羊城晚报》"广州连线"、广州电视新闻频道《新闻日日睇》、广州电台《新闻风云榜》等)为例,分析其中市民参与新闻报道的方式、手法、特点等,揭示市民新闻在广州媒体中的新特点、新趋势和问题与隐忧。  相似文献   

20.
一在一幅漫画中,一些报纸上的栏目被画成饭店里的“风味菜”。琳琅满目的“菜牌”上,有文汇报的《瞭望角》、解放军报的《鸡毛信》、羊城晚报的《新闻漫画》、光明日报的《茗边老话》,人民日报的《今日谈》也在其中。“菜牌”下,“顾客”引颈而望,兴味盎然。风味,本来是指美好的口味,引申为事物所具有的特殊色彩或趣味。把一些有特色的报纸栏目喻为“风味菜”,不失为一个生动形象的概括。《今日谈》入“风味菜”之列,是漫画作者,也是广大读者对我们办的这个栏目的鼓励。把《今日谈》办出“风味”来,这也是我们的初衷。二《今日谈》首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是一九八○年一月二日,到现在已经办了五年十个月,共发表文章一千四百五十多篇,最多的一年发表了三百零八篇,最少的一年发表一百七十八篇,平均一年发表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