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5 毫秒
1.
高职学生政治课学习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而是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增加社会实践的深度和广度。要改变政治远离社会,讲大道理的固有模式,必须启发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鼓励学生深入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达到使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一、培养学生的关注意识,让学生在关注社会生活中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综合性学习的综合应是学校、社会、家庭的综合。但是,目前学生的学习还局限在课堂内,学生还缺乏关注社会的意识。那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关注意识呢?可从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入手。如组织实施“我爱我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要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生活,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命题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4.
在中小学开展生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中小学教育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其价值取向的核心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和潜在性,关注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实现,有效地将学生的自身成长融入社会经济发展中。  相似文献   

5.
关注课堂与学生生活的联系,选取学生在生活中所关注的大事,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关注生命、呵护生命,引领学生情系社会、奉献社会、服务社会,这是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永恒追求。生活化课堂的构建,必须注重课堂的立意,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统一,关注对课堂细节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要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作文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生活,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例题要切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7.
观摩同事执教《买东西看什么》研究课例,启发我对“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再思考.基于社会活动视野下的学生社会性发展水平,要关注主体对社会角色的认知、认同的热度,实现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成长褪变;更要关注学生融入社会的情境、沉入活动过程的深度,实现学生公民素质的自我教育、自主发展;还要关注学生社会性发展的效度,不仅知道怎么做,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促进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分化的加剧,教育社会分层与农村学生社会流动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目前研究重视教育与社会流动关系的探讨、突出教育地位获得因素的挖掘、强调教育与农村学生社会流动关系的分析,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教育社会分层理论体系,探讨教育对农村学生社会流动的作用和影响机制,建构我国农村学生地位的获得模型,关注农村学生的内心感触等问题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9.
课程标准提出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关注社会热点。"这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无疑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提倡学生要"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学生学习的视野应投向广阔的社会,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热点。新课标还倡导要表达"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为此,我们要大胆抒写独特感受,彰显个性。  相似文献   

10.
观摩同事执教《买东西看什么》研究课例,启发我对“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再思考.基于社会活动视野下的学生社会性发展水平,要关注主体对社会角色的认知、认同的热度,实现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成长褪变;更要关注学生融入社会的情境、沉入活动过程的深度,实现学生公民素质的自我教育、自主发展;还要关注学生社会性发展的效度,不仅知道怎么做,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促进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近几年高考作文特别强调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代,关注人生,强调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然而每年从高考作文阅卷现场传出的评价,总是事与愿违,缺乏思想,内容空洞,生搬硬套,言不由衷的文章比比...  相似文献   

12.
为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写出有真情的美文,研究人员在作文教学中,将社会热点引入作文课堂,使学生关注社会人生,写出有深度有思想的文章.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培养了学生健康高尚的情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因此,将社会热点引入作文课堂是值得推广的.  相似文献   

13.
作文创新,就是要打破僵化的思维和固定的模式,求异求新,提出新见解,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作文贴近社会、贴近人生、贴近学生实际,侧重学生思维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从而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等各方面都有广泛而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围绕"立德树人",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关键能力及品格的培养,让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基础教育关注的热点。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明确要求越来越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越来越淡薄。扎根高中生物课堂,围绕概念、热点、实践三个维度尽可能地利用有限的实践资源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关注大学生思政教育主阵地的教学改革,着力优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关注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的必备意识和能力,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途径;关注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教育本质,着力引导学生自觉优化正确认识和关注社会所需的科学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6.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潜能和智慧的发展,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以更优异的姿态立足于"学习型"社会,并发挥其人生价值。因此,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其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17.
一、语文教学内容的转变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语文教学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现行的语文教学内容大多是文化知识,与时代脱钩,缺乏对人生、对社会的关注,缺乏对其他学科的关注。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厌学。将来的语文教学内容应该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发展、科技发展相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8.
班主任工作要做到“三个关注”。一是关注学生进步,尊重学生的做人的尊严;二是关注学生的困难,让学生树立信心;三是关注学生就业,让家长、用人单位、社会满意。  相似文献   

19.
为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写出有真情的美文,研究人员在作文教学中,将社会热点引入作文课堂,使学生关注社会人生,写出有深度有思想的文章.这样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健康高尚的情感,又增强了学生的社会意识,还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因此,将社会热点引入作文课堂是值得推广的.  相似文献   

20.
关注学生,要把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来关注,即谋求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追求学生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要使每一名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立足于整体素质提高,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