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影片名翻译作为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在实现影片的告知、审美和呼唤三个功能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以实例为依据,探讨了片名翻译为了实现这三个功能所要遵循的价值标准及主要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
张艺谋的电影创作贯穿了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新世纪以来的当下,常常处于时代文化潮头,具有某种文化编年的意味。更准确地说,是当下的时代、社会、文化创造了张艺谋,制造了一种独特的“张艺谋现象”。在张艺谋电影创作的表象背后,我们可以发现文化、社会、时代变迁的轨迹。划分了张艺谋电影的几个主要阶段,分析了各个阶段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影片的艺术与文化特点,进而探析张艺谋电影的美学风格变迁、文化流变及文化价值或文化缺失。  相似文献   

3.
从电影观赏角度剖析电影作品所包蕴的化价值以及电影化阐释的价值。电影作品中可供或易被电影观众接受、理解、阐释乃至借鉴的电影化价值主要有民俗学价值、社会学价值、生命学价值、哲学价值以及宗教学价值。电影观众各具个性的观影行为使静态的、内容丰富的电影化得以动态地、多姿多彩地展现。电影化阐释活动在满足和提高电影观众审美情趣的同时,其本身也具有实现、完善和发展电影化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电影《流浪地球》对原著小说的改编,显示了从原著到电影文化内核的置换与重构,并从三个维度体现:一是从解构人文传统的后人类主义到基于家国同构之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二是从后发现代性对科学的工具性价值追求到人类核心价值观的再确认;三是从末日科幻想象到“讲好中国故事”的民族元素书写。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5,(75):35-36
公路电影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发源于美国,中国自2001年产生了第一步公路电影《走到底》后,公路电影在中国的电影市场方兴未艾,2014年上映的《心花怒放》、《后会无期》都取得了非常高的票房。虽然中国的公路电影是模仿国外的公路电影,但经过了较多的本土化改造,符合中国观众的文化价值观,才在中国的市场上赢得立足之地。因此,中外公路电影存在许多不同之处,正是反映了中外文化的差异性。《午夜狂奔》和《泰囧》是中美典型的公路电影喜剧片,本文通过具体分析这两部影片中的文化差异,分析中外公路电影中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6.
电影《空军一号》英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是时代文化的缩影,通过研究一个国家的电影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去了解民族文化,电影《空军一号》的立场鲜明,从更广泛的角度展现了美国文化。我们通过分析研究可了解美国崇拜的英雄形象的历史原因,更可以从深层次理解美国历史上出现的各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霍夫斯塔德的价值范畴理论,从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和男性化与女性化来探讨电影《阿凡达》,并借此了解美国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认同看电影《穆斯林的葬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穆斯林的葬礼》建构了民族题材电影的另一种角度——即从文化认同的层面探讨回族特殊的文化性格与民族心理,并由此对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发展引发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陈玲 《文教资料》2013,(31):140-142
巴拉兹用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来系统阐释电影理论,深入分析研究了电影蒙太奇、电影影像、声音与色彩等。他从比较全面的角度考察电影艺术,把电影作为一种视觉文化放到了人类文化发展史的宏观视角进行研究,再结合电影艺术的独特艺术形态,形成了具有前瞻性的电影文化论观点。研究他为何能够在电影艺术兴起不久、电影研究不够深入的背景下就提出如此超前的电影观念.对于建构当下电影理论将是一大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在2009年下半年的电影中,要说对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留下深刻印象的电影,毫无疑问,我们都会提到《2012》和《阿凡达》。至今为止,我们都不会忘记许多人排着长队,冒着严寒买票的情景。这两部电影之所以会出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影在人们的日常娱乐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我国每年引进的大量好莱坞电影在给人们带来强烈视听体验的同时,也掀起了一股文化热潮。尤其是美国电影文化中所反映出来的个人英雄主义,更是值得我们探讨,本文从《钢铁侠》系列电影入手,探讨好莱坞个人英雄主义电影的来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以《钢铁侠》系列电影为代表的个人英雄主义电影所体现的特征,最后则探讨了《钢铁侠》系列电影中展现出来的个人英雄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2.
电影《百鸟朝凤》展现了唢呐与人、传统文化与现代人之间的多层关系,作为一部有深度的电影,它还是华夏子孙生命哲学的投影。电影通过一系列日常生活中乡村社会礼俗的呈现,以唢呐这种古老的中国民间音乐艺术的传承为载体,尤其是通过"百鸟朝凤"作为唢呐乐中经典的演奏,传达了中国人成孝敬、厚人伦、讲道德、重精神的生命观。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分析电影《百鸟朝凤》文化心理产生的原因,探讨在社会急遽发展变化的时代传统文化面临的困境,并通过对不同生命形式内涵和生命境界的阐释,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电影所传达的文化意味。  相似文献   

13.
电影是文化交流的桥梁,随着国产电影在海外上映,中国的文化也源源不断地传播到世界各地。国产电影中有很多文化负载词,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本文以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归来》中的字幕为研究语料,从苏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的角度,以文化的准确传递为切入点,对电影字幕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进行了分析,指出该片字幕翻译中的佳译和不妥之处,并提出电影字幕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试析《木兰辞》与美国电影《Mulan》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并不是一种纯娱乐、纯商业的行为,其内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容,是文化的一个直观载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可以在它的电影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中国脍炙人口的南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被美国迪斯尼公司搬上了银幕,制作成了大型动画片《Mulan》,在全球赢得了票房佳绩。这部影片虽然取材于古老的东方故事,却被赋予了浓厚的美国文化的色彩。从三个角度,即传统与自由,家族至上与个人至上,“男尊女卑”等级思想与女权主义思想等,对比分析了《木兰辞》与电影《Mulan》中体现出来的中美文化的不同。同时,试图激发人们欣赏电影时的文化敏感度,增强人们对异文化的认识与了解,从而保障跨文化交际能够有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15.
作为最具影响力的导演之一,李安以其拍摄的电影来展现东西方文化冲突,传达了处于美国边缘社会群体的呼声。文章的主要创新点在于整合李安的两部电影《推手》和《喜宴》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围绕影片中的冲突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即中西文化差异,深入探讨了差异所造成的华裔移民个体的身份认同和身份建构,研究李安的电影可以让我们更深刻的了解周围世界,充分掌握中国与西方的不同特点,在多元化的社会语境中构建起植根于中国文化基础之上的新的文化身份,达到有效的跨国界和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6.
电影<阿甘正传>是20世纪90年代末的一部美国经典,影片主人公阿甘是一个小人物,以其仅有的75的智商,独自穿越了战后美国的风风雨雨,最终成为捕虾业的大亨.本文从美国本土文化的视角解读电影<阿甘正传>的文化内涵,透视二战后的三十年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7.
蒲仕江 《时代教育》2013,(11):172-173
电影取材于生活,能够充分反映出该国的风土人情。动漫电影作为电影艺术形式的一个分支,除娱乐功能外,也是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之一,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拟从日本动漫电影《龙猫》入手,读解该电影中的日本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跨文化的视角分析中国电影《飞越老人院》和瑞典电影《百岁老人跷家去》,从相互依赖与相互独立、群体和谐与个体幸福、间接表达与直接表达三个角度探讨中国和瑞典不同的文化导致了中瑞老年人不同的心境。  相似文献   

19.
在艺术作品中,创作者常常通过构建意象来表达独特的思想情感与审美感悟。电影《雏菊》中"雏菊"作为影片的中心意象,始终贯穿整部影片。雏菊是电影的一条叙事线索,故事情节围绕着雏菊而发展;雏菊对电影主题的表达起到了烘托、提升的作用,将爱情人性之美展现出来;电影画面中雏菊的出现为故事营造了唯美的场景,给现代人带来了一泓清泉。雏菊的意象也是具有美学价值的,首先雏菊的画面宁静自然,能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其次,电影《雏菊》采用了悲情模式,雏菊意象的运用奠定了故事的悲情基调;最后,雏菊在意象造境上,体现出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20.
由著名导演罗伯特·泽米基斯导演的《阿甘正传》,从上映后风靡各个国家,引起了不同民族的反响,获得了广泛追捧。电影讲述了一个来自于普通单亲家庭的智障儿童勇于追梦的励志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部电影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它的票房以及获得的奖项荣誉上,更体现在电影本身所折射出的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体系。因此对这部电影的时代背景、电影情节以及角色精神状态进行解析,将帮助我们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励志电影中所要表达的民族道德观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