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动员达到优秀竞技能力水平,不仅要求增强呼吸循环功能,还要求提高骨骼肌的代谢能力.乳酸是糖酵解的最终产物,可反映骨骼肌代谢水平的高低,运动中肌肉的疲劳与肌肉中高乳酸浓度有关.随着近年来微量采血测试乳酸技术的发展,血乳酸指标已成为科学训练中制定训练方案、监控运动强度、评定不同训练手段效果的重要方法.运动时乳酸的生成和运动后消除的特点、规律,以及血乳酸指标和心率相结合在不同运动项目训练中的应用,是教练员在运动训练中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运动生理及其代谢领域中一个最显著的观念性革命是对乳酸代谢的新认识.过去乳酸一直被视为运动中缺氧代谢即糖酵解过程中的终产物,并在体内积蓄而引起机体疲劳和氧债形成.然而目前的研究资料却与之截然不同:乳酸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乳酸是机体在缺氧条件下工作时,由于氧气供应不足而致糖原通过酵解供能所形成的代谢产物,它的变化直接反映体内供能系统的状态及供能效率.通过血乳酸可直接了解运动员的负荷强度是否适宜,训练水平是否提高,以及是否有疲劳的积累等.因此它是反映骨骼肌代谢情况一个比较客观、比较灵敏的指标.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研究与分析表明,许多体育强国之所以能在众多的体育项目中保持经久不衰的地位,与其利用血乳酸监控训练强度密不可分,换言之,利用血乳酸浓度来监测运动训练过程就是其训练科学化的重要内容.在国家体委体育科学研究所中心实验室支持下,我们试用血乳酸指标监控国家女子集训队运动负荷量的增长,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为此本文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二十多年来的运动实践表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和心脏容积等指标并无明显升值,但运动竞技水平却出现大幅度的飞跃。显然,对于已达到世界高水平的选手来说,竞技能力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因素不在于心血管系统功能的改善,更重要的在于骨骼肌代谢能力的提高.血乳酸的测定可以反映骨骼肌代谢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乳酸是运动与肿瘤的共同代谢物。组织器官之间的乳酸穿梭是运动中骨骼肌快速合成ATP并维持工作能力的前提。运动与肿瘤发生风险负相关已成共识,但在乳酸代谢层面存在一定的矛盾,运动加快了乳酸在组织间周转,而"抗肿瘤"要求减少甚至切断乳酸穿梭。因此,首先讨论了4个与乳酸有关的机制冲突:1)运动乳酸生成对肿瘤微环境的利弊;2)运动激活乳酸脱氢酶对癌细胞生长的利弊;3)线粒体乳酸代谢是碳源循环利用还是加速肿瘤增长;4)乳酸诱导脂肪褐化是改善代谢还是加剧恶病质。为解决这些冲突,讨论了肌肉、肝脏、血液与癌细胞之间的乳酸交换机制,提出肌乳酸清除阈、肝乳酸转化阈、癌细胞乳酸阈、血乳酸阈等4个限制条件,进一步理解运动抗肿瘤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运动与氨代谢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中机体氨代谢增强。氨的主要来源:短时间高强度运动为骨骼肌的嘌呤核苷酸循环,长时间力竭性运动主要与骨骼肌大量摄取支链氨基酸有关。运动强度递增及长时间力竭运动,骨骼肌产氨增多。短时间力竭运动血氨与血乳酸的浓度呈正相关。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亦与运动后高血氨水平密切相关。因此,血氨可以用作评定运动负荷的强度和量度、运动员机体的机能状态、疲劳程度及运动训练程度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马齿苋提取物对力竭运动时延缓乳酸无氧代谢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旨在增加其抗疲劳作用研究的针对性,进而为实际运用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让4组小鼠连续7天按一定剂量分别饮用蒸馏水和不同浓度的马齿苋水溶液,于第8天进行力竭游泳实验,分别测定小鼠骨骼肌组织的乳酸、肌糖原含量和LDH的活性.结果:Ⅲ组和Ⅳ组的肌糖原含量显著高于I组和Ⅱ组(P<0.05),而乳酸含量和LDH活性显著低于I组和Ⅱ组(P<0.05).结论:马齿苋提取物可显著抑制骨骼肌组织乳酸的产生,有助于延缓力竭运动的时间,其可能的机制是增强肌糖原的储备和肌乳酸的利用,降低骨骼肌LDH的活性,进而缓解因力竭运动引发的糖原耗竭、乳酸蓄积和能源障碍所致的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8.
利用便携式组织血氧定量计,无损、连续、定时地测定人体局部骨骼肌组织在运动时肌氧含量的相对变化值,并同步测定受试者在运动前和各级运动负荷后的血乳酸浓度,以期探讨肌氧含量与血乳酸浓度 变化规律,这对于揭示人体运动中的能量代谢规律和指标运动训练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运用血乳酸值指导游泳训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运动和血乳酸乳酸是糖的无氧代谢的最终产物。在激烈运动中,当氧的供应不充分,不能使糖原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时,此时糖代谢中产生的丙酮酸还原为乳酸。乳酸的产生与运动强度关系密切,时间短强度大的运动机体相对缺氧,糖无氧代谢成为机体的主要供能系统,因此肌肉中乳酸的生成较多;随着运动时间的逐渐延长,机体有氧代谢供能的比例逐渐加大,乳酸的生成也就逐渐减少。有人在实验室条件下,用逐步增加运动强度的方法,测定不同运动强度的  相似文献   

10.
低氧、离心力竭运动对骨骼肌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研究目的是探讨低氧和离心力竭运动对骨骼肌自由基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离心运动后即刻骨骼肌MDA生成大量增加,运动后1天达峰值,脂质过氧化作用破坏了细胞膜,骨骼肌损伤进一步加重。安静状态下,随着低氧时间的延长,骨骼肌SOD活性明显下降。且大鼠力竭运动后低氧的前2天,骨骼肌中SOD活性的升高幅度不及常氧组。表明组织缺氧会抑制骨骼肌自由基清除剂的生成。  相似文献   

11.
田振军  马新廷  张志琪 《体育科学》2007,27(9):60-64,71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大鼠TMAs的构建与细胞凋亡的组织表达谱特征.方法:采用跑台训练方式,建立大鼠有氧运动和疲劳运动模型,构建运动训练大鼠TMAs,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大鼠骨骼肌、心脏和主动脉血管组织细胞凋亡及Hsp27蛋白组织表达谱变化.结果:制备了216点阵的运动训练大鼠TMAs,得到了不同运动强度对大鼠血管、心脏和骨骼肌组织细胞凋亡和Hsp27组织表达谱.其特征为Bax蛋白在心肌和骨骼肌中表达最多,血管平滑肌中表达较少,Bcl-2蛋白在心肌表达较多,在血管平滑肌及骨骼肌中表达较少,运动干预可显著影响Bcl-2/Bax比值在这3种组织中的变化.Hsp27蛋白在血管平滑肌中表达较多而在其他组织中表达较少,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Hsp27蛋白表达基本呈上升趋势.结论:应用运动训练大鼠TMAs研究不同组织细胞凋亡和Hsp27的组织表达谱变化规律是可行的,值得推广.有氧训练可抑制大鼠血管、心脏和骨骼肌组织的细胞凋亡,疲劳训练可促进大鼠血管、心脏和骨骼肌组织细胞凋亡的发生,Hsp27蛋白参与了上述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前的观点认为,次最大强度动力性运动时乳酸的生成并不依赖于肌肉缺氧。供氧不足使运动中肌肉糖酵解生成乳酸,但肌肉缺氧并非乳酸生成的必要条件。有学者认为,乳酸生成不依赖于缺氧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被接受的。  相似文献   

13.
血乳酸测定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体育运动的发展,体育科学已逐渐渗入运动训练中,其中,血乳酸浓度的测定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发现,运动后的血乳酸浓度不仅反映了运动员的机能状况,还由于血乳酸是糖无氧代谢的产物,血乳酸浓度的变化直接反映了体内糖酵解供能系统的能力,所以,血乳酸的测定可以为教练员安排训练强度提供客观依据.尤其在田径、游泳等周期性项目中更具有实用价值。乳酸在体内的代谢人体内,糖的分解代谢主要有有氧氧化、无氧酵解及磷酸戊糖旁路三种形式,其中与运动有关的是有氧氧化与无氧酵解(见图).糖的有氧氧化是指葡萄糖或糖原在正常有氧条件  相似文献   

14.
血氧含量的近红外测定及其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基于近红外光谱原理研制的便携式组织血氧测量系统,对8名运动员在功率自行车上作五级递增负荷运动时的血氧含量进行了在体、实时、连续监测,同时利用血乳酸分析仪测定了受试在每级负荷运动后即刻的血乳酸浓度。结果表明,运动过程中骨骼肌组织内血氧含量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氧合血红蛋白含量逐渐下降,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逐渐上升,血容量呈下降性的变化,血乳酸浓度呈现出升高的变化。经统计学分析,氧合血红蛋白与血乳酸浓度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918)。  相似文献   

15.
冷刺激和力竭运动对小鼠LPO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小鼠在冷刺激影响下作力竭性运动 ,肝脏、心脏、骨骼肌及大脑组织LPO水平及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冷刺激使力竭运动机体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 ,在心脏、骨骼肌及大脑组织中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且各组织从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 :大脑骨骼肌心脏肝脏 ;SOD活性基本不变 ,总抗氧化能力 (TAC)呈下降趋势 ,其中肝组织中呈显著性下降 (P〈0 0 5 ) ,其它组织无显著性差异 ,各组织的抗氧化能力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骨骼肌大脑心脏肝脏  相似文献   

16.
模拟高原训练对小鼠骨骼肌LDH同工酶谱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小鼠骨骼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谱在模拟高原训练及返回平原后的变化趋势 ,对高原训练影响机体运动能力的机理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 :在模拟高原训练 ( 2 30 0± 5 0 ) m期间小鼠骨骼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谱向 M型偏移 ,而在高原训练的平原期间小鼠骨骼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向 H型偏移 ,预示高原训练提高了骨骼肌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17.
运动训练中,选择适宜的运动强度提高训练效果和运动成绩,是当前训练负荷发展的总趋势。为分析乳酸与短跑能力的关系和乳酸与短跑运动代谢特点及乳酸在选材中的应用,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短跑运动中的乳酸变化,结果发现短跑运动后的血乳酸浓度与运动强度、运动量、训练水平、糖原含量以及缺氧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高水平运动员的最大血乳酸值高。利用血乳酸指标能够反应不同运动方式及不同运动强度下能量供应情况和机体耐受情况,反映运动训练的水平,可广泛应用于短跑运动训练的监控和选材中。可考虑将45-60米段落跑的成绩和血乳酸值共同评价运动员的速度水平,成绩好且血乳酸值低的运动员应作为重点对象加以考察;将80米的成绩与其血乳酸值结合起来,共同评价运动员的速度耐力水平。  相似文献   

18.
骨骼肌的收缩能力是影响机体运动能力的重要因素。肌膜内外离子的运动,决定着体内生物电的变化。剧烈运动时,由于代谢产物堆积、酸碱平衡失调等因素,可使形成生物电的主要离子K^+,Na^+浓度发生变化,特别是K^+浓度变化尤为突出,近而影响膜电位,最终使肌肉兴奋性下降,运动能力降低,出现疲劳。基于K^+,Na^+与骨骼肌疲劳之间存在重要关系,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钾、钠离子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冯连世  宗丕芳 《体育科学》1993,13(2):60-63,69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不同速度运动后大鼠骨骼肌氧化还原状态的变化及其与乳酸阈形成之间的关系。通过测定不同速度运动后 SD 大鼠骨骼机 NADH 和 NAD 含量变化发现,低强度运动后 NADH下降,中等强度运动后又升高,肌乳酸均有少量增加。在乳酸阈速度时,NADH 含量和 NADH/NAD 比值呈现出迅速增加的趋势。由此得出结论:中等强度运动后 NADH 含量升高主要是线粒体内 NADH 发生改变;肌肉 NADH/NAD 比值的变化对乳酸阈的形成是极其重要的调节因素。在中强度时细胞即开始向还原状态转变,可能对加速乳酸的积累和乳酸阈的形成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综述及逻辑推理对极量强度运动后血乳酸产生机制提出质疑。指出:1)100m跑后血乳酸浓度升高并非运动中糖无氧代谢直接供能所产生;2)糖无氧代谢产生的ATP与快速合成CP有关。3)极量强度运动后血乳酸升高机制的新认识:极量强度运动时平时,产生乳酸的组织代谢加强;糖酵解释放ATP合成CP的过程加快;运动员训练或比赛时心理紧张;肌激酶反应加强;CP的再合成与糖酵解过程偶联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