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虽然对于“主流”媒体的理解目前有多种方式,但恐怕谁也无法否认《泰晤士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报的“主流”形象。这些报纸报道严肃、深入,信誉卓,社会地位很高,其媒体影响力绝不只限于所处的城市,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甚至全球。“主流”媒体在很多国家指“具有较高的决策话语权、知识话语权和消费话语权以吸聚最具社会影响力的受众作为自己市场诉求的传媒”。  相似文献   

2.
主流媒体育人功能留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进 《传媒观察》2006,(6):30-31
乔姆斯基在1997年发表的《主流媒体何以成为主流》的文章中指出,主流媒体又叫“精英媒体”或“议程设置媒体”,这类媒体设置着新闻框架。2004新华社“舆论引导有效性和影响力研究”课题组又推出了主流媒体价值体系的四个层面:主流信息、主流受众、主流市场、主流品牌。在四大构  相似文献   

3.
主流媒体是指报道主流信息、拥有主流受众、占据主流市场、吸引主流广告、拥有主流品牌的媒体,主流媒体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其引导的“舆论场”上.近年来,新媒体凭借其技术上的先进性,传播方式、传播渠道的多样性以及超高的互动性迅速崛起,使主流媒体的影响力逐渐式微.  相似文献   

4.
十几年前,如果有人提出传统主流媒体的影响力问题,肯定会被视为无稽之谈、杞人忧天,因为没有别的什么媒体对其构成威胁。但是今天,这一切只能留作“底版”以供回忆。新兴媒体发展之快、覆盖之广超乎想象,对传统主流媒体冲击之大、影响之深也超乎想象。传统主流媒体的传播力被大幅度稀释,影响力在逐渐下滑。  相似文献   

5.
李伟程 《传媒》2023,(4):37-39
新型主流媒体在全媒体背景下占据愈发重要的位置,做好新时代的宣传工作,提高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做大做强新型主流媒体的策略,提出主流媒体要注重打造智媒体矩阵,强化人才培养,注重用户体验,全方位推进“媒体+产业”模式,打造超级IP,引领传媒行业进行“蝶变”。这些策略是主流媒体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增强“四力”的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媒介进化”作为理论视角,探讨AIGC如何为主流媒体提升传播影响力赋能,从而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进程。【方法】采用理性思辨和案例论证的方法,对AIGC的媒介先进性进行分析,并揭示其在帮助主流媒体发展时具有的优势,以及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结果】AIGC的媒介先进性体现在构建“类人化”人机互动模式、提升海量知识的信息生产能力和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等三个方面。对于主流媒体而言,利用AIGC进行新闻生产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跨模态”信息转化效率、提高用户黏性和减少跨文化传播阻碍。但是,AIGC也会导致新闻的真实性受损,并诱发知识产权纠纷和消解新闻客观性等潜在风险。【结论】AIGC对主流媒体的传播影响力提升发挥了“双刃剑”作用,需在充分认识其媒介先进性的前提下,对可能诱发的风险问题保持清醒认知,进而才能更好地推动主流媒体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主流媒体平台建设过程中,用户是发展的基础。要扩大用户规模,提高用户市场占有率,提高主流媒体在舆论场的引导力和影响力,必须进行理论思考和引导。“连接”理论作为互联网发展的“基因理论”,可以为主流媒体平台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传媒主流媒体在融媒体背景下如何应对挑战,做好重大主题报道。【方法】站在时代高度,聚焦社会焦点,采取平民视角,借势媒体融合,创新表达方式和手段。【结果】让主题报道“立”起来、“活”起来、“热”起来、“亮”起来、“燃”起来,不断做大做强。【结论】只有创新报道理念、呈现手段和方法,强化用户思维,才能增强主流媒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智媒时代的到来已然深刻改变了主流媒体的定位,被稀释的影响力、正在流失的受众、“把关人”角色的偏移成为主流媒体发展的破圈难题。然而,在众声喧哗的舆论场中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是主流媒体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认为弥合圈层矛盾、促进社会良性运转是新时期主流媒体的职责所在,而践行从积极心理学理论中汲取灵感的建设性新闻理念不失为主流媒体在智媒时代展开舆论引导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在不同场合对媒体融合发展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媒体融合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上海市松江区融媒体中心作为超大城市的一家基层媒体单位,积极顺应这一“时与势”,聚焦媒体传播的“路和网”,筑牢媒体发展的“根与魂”,激发融媒采编“精气神”,着力打造具有超域影响力的区域新型主流媒体,形成了积极的传播效应,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主流媒体作为传播链中的重要节点,在舆情滋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主流媒体如今面临着各种自媒体崛起的挑战,努力适应新传播环境,发挥自身优势提升舆论传播力和影响力对主流媒体来说极为重要。【方法】文章从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现实困境出发,结合自媒体时代的特点及新媒体发展趋势,对新时代主流媒体更好地进行舆论引导提出了一系列策略。【结果】自媒体时代主流媒体需要经历传播主体多元化、议程设置难度升级等阵痛,更要善于运用网络扩大自身传播力和影响力。【结论】主流媒体需要坚持底线思维,适当借鉴自媒体运作方式,不断进行线下实地考察实践更好地完成舆论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主流媒体的定义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我想应能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主流媒体对受众比一般媒体有着更大影响力,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受众是媒体的生存之源和存在之本,主流媒体的传播价值取向依然是为受众服务,只不过有着更高的要求。纵观当今国内外各大媒体在从一般强势媒体向主流强势媒体转变的过程中,或以深入民心的报道,为弱势群体大声疾呼;或以高瞻远瞩的见解,引领精英文化。这些所谓“强势媒体”之所以能够在受众中建立主流媒体的品牌效应,就在于他们明确了自己的受众群体,建立了为受众服务的媒介意识。所以,一个真正的主流媒体,既要为弱势群体大声疾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文章通过对比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时期主流媒体在新闻生产流程的差异,进而分析新媒体的发展对主流媒体的影响和主流媒体如何适应数字化时代潮流。【方法】对比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在新闻生产端呈现的差异进行深入分析,最终得出发展方法。【结果】随着社会化技术的发展,我国媒体传播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流媒体在互联网中从之前固定的媒介与用户的单向运行模式转变为目前的“万物皆媒”的社会景观。主流媒体在互联网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就受到了媒体化平台用户的影响。【结论】在新媒体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主流媒体在新闻生产的各个方面必须做出及时转型。  相似文献   

14.
“主流媒体要想发挥主流影响力,必须牢牢掌握住第一解释权。”党报作为曾掌握第一解释权的古老的主流媒体之一,现如今还有无可能继续掌握“第一解释权”?面对来自其他媒体的冲击,面对媒体追求娱乐化的倾向,党报如何提高引导力?党报如何掌握住“第一解释权”?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庞遵星 《新闻窗》2007,(5):47-47
当今,主流媒体在市场上面临各种都市报和晚报的严峻挑战,都市报和晚报面向市民阶层,增加实用性、服务性报道,因而增强了报纸的吸引力。作为主流媒体的城市党报,迎接挑战的最好策略,就是坚持“三贴近”。关注广大受众,增强党报的影响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在以自媒体为特征的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传统主流媒体怎样继续发出自己的主流声音,继续最大限度地影响受众并获得良好经济收益,成为时下热议的话题。今年8月15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到上海市委宣传部调研时说:“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上海的主流媒体在全国具有影响力,但这种影响力是在传统体制、机制下取得的,不等于我们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形势下也能做好,因此必须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7.
《今传媒》2009,(3)
《重庆晚报》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毋庸置疑 中国报业网总裁 中国媒体大会秘书长 黄菊芳 2008年《重庆晚报》获得“中国晚报十强”这是值得祝贺的。作为中国媒体大会的秘书长,我们中国媒体大会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出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都市报,《重庆晚报》能够连续两年入围中国媒体大会影响力的行列,在较大程度上体现了《重庆晚报》在当地的主流媒体地位。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时代,原有的传统主流媒体的传播程序正在被改变,广大受众正从传统的传播媒介转向新媒体平台,这使得传播中的影响力发生了迁徙.强化主流媒体的传播影响力不仅是媒体行业的议题,而且事关国家话语权大局.主流媒体必须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强化新领域的传播力才能真正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基于平台环境建构了用户感知的新型主流媒体公信力评估指标体系,涵盖“权威性”“生产与播发能力”“社会支持”三个一级指标、“政治权威性”“媒体权威性”“报道质量”“用户合意度”和“社会支持”五个二级指标以及若干对应测量要素。新的指标体系保留了传统媒体公信力指标体系中基于系统信任的相关维度与要素,在“主流”取向上突出了媒体权威性的特征,在“新型”取向上嵌入了平台中的信任逻辑,本质上反映了传播权力的变化。本研究建构了一个概念框架,一方面,为进一步的新型主流媒体公信力量表编制与大规模实地调研打下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也为新型主流媒体公信力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20.
陈娜 《新闻知识》2005,(11):73-74
网络媒体又称第四媒体,这是指网络媒体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第四个出现的大众传媒。“如今,中国网络媒体所表现出的影响力、社会地位、政治认可度以及对重大事件的报道能力都已证明它已成为中国主流媒体之一。”网络媒体的发展速度与崛起势头,对生活在当代而不是生活在别处的人们而言,都会有一种春风一夜千树万树梨花开之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