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吏三别"是我国唐代诗人杜甫的著名作品,也是反映唐代社会现状的现实题材佳作,在诗人杜甫这些诗歌作品中,诗人通过对于战争时期人民生活和官吏到处抓人充军、人民离别苦痛的现实生活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战争给百姓生活造成的巨大危害,将战争造成的民不聊生、流离失所的疾苦现状表现得淋漓尽致,表达了诗人对于百姓困苦生活的同情以及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  相似文献   

2.
卡尔·桑德堡(1878—1967)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和独具风格的诗人,他是“芝加哥诗人”中最重要的一位。作为亲历战争的诗人,桑德堡对战争的性质和意义有着深刻的了解,对战争的态度经历了从崇尚战争、反战到支持正义战争的根本转变。这一转变在他的诗集中有着充分的体现。沿着他的心路历程研读他的战争诗人们看到了“人民诗人”成长的过程;人们更能体会到作为诗人和作家他的深刻与永恒:战争,无论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它都是残酷的,给人类带来的只能是痛苦和灾难。  相似文献   

3.
卡尔·桑德堡(1878—1967)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和独具风格的诗人,他是“芝加哥诗人”中最重要的一位。作为亲历战争的诗人,桑德堡对战争的性质和意义有着深刻的了解,对战争的态度经历了从崇尚战争、反战到支持正义战争的根本转变。这一转变在他的诗集中有着充分的体现。沿着他的心路历程研读他的战争诗人们看到了“人民诗人”成长的过程;人们更能体会到作为诗人和作家他的深刻与永恒:战争,无论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它都是残酷的,给人类带来的只能是痛苦和灾难。  相似文献   

4.
诗歌艺术作为人类情感的形式总是与对广袤的宇宙、自然世界、人的本体存在的深刻感受和探询连在一起。英国浪漫派诗人华滋华斯,爱尔兰抒情诗人叶芝和美国现代诗人弗罗斯特的一些诗歌皆表现了诗人在摆脱现世困境回归自然的过程中所展现的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5.
南北战争是惠特曼一生中一段极为复杂而深刻的经历,它将诗人从创作的低谷带进了一块富饶成熟的园地,引导诗人从爱的孤独枷锁下挣脱出来,转而直面血淋淋的人生;而战争的残酷和对战后美国的失望,又促使诗人对战争荣耀和刺激的浪漫关注上更深地沉入生生死死的现实生活中。《桴鼓集》真实而严肃地纪录了这一切。在捕捉战争的悲剧意义方面,惠特曼可以说是当时美国文坛上一位独树一帜的诗人。  相似文献   

6.
《少年科学》2011,(9):23-33
大诗人荷马为世人讲述了特洛伊战争的故事,并流传至今。如今,我们仍然认为这是古代最著名的一场战争。交战双方分别是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下面就来讲讲这个故事。  相似文献   

7.
与谢野晶子不仅是日本的一位优秀的歌人,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热爱和平的诗人。她的著名反战长诗《弟弟你不能死》,以现实性写生的笔法叙述了弟弟应征参战的悲剧,反映了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批判了天皇与军国主义者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行,从而揭示了反对战争、热爱和平这一深刻主题。  相似文献   

8.
惠特曼的战争诗主要集中在《桴鼓集》中,其战争诗通过战时情景、战地医院的图景、生命灵魂的沉思等多角度呈现出一幅战争的宏大画卷,为从生命哲学的角度入手研究惠特曼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诗人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生命存在的重要前提,作为一个自然上的人,获得自由、民主和平等是生存权力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是通向健全和平国家的必要条件。然而,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人常常违背生态伦理而走向自毁或相互厮杀。死亡对于惠特曼而言,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在战争诗中,诗人表述了死亡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生命过程的一部分的主题。诗人在描写战争的残酷性的同时,揭示了对战争中生命的感知、认识,留给人性内心上的思考与警醒。  相似文献   

9.
浅析孙子军事思想的人本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子》是我国古代的兵学圣典,它揭示了诸多战争的客观规律,不仅具有深邃的军事思想,而且还阐发出丰富的人思想。通过对孙子就战争冲突中人的生命、战争环境中人的地位、战略原则中人的价值以及战争进程中人的作用等问题的深刻认识之探讨,可以揭示出孙子以人为本的军事思想。  相似文献   

10.
诗人李白对战争的态度杨海波李白所生活的开元、天宝年代,戍边、开边战争不断,标志唐代由极盛而至衰落的安史之乱也在这个时期。这就使诗人经常处在战争的氛围之中。诗人对这些内外战争并没有采取冷漠旁观的态度,而是站在维护国家统一、关心人民安居乐业的立场上,对戍...  相似文献   

11.
唐朝诗人高适写的《燕歌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很强的艺术魅力。高适在唐代诗人中,还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军事将领,对边塞战争生活有亲身的体验,塞外风沙,军中笳鼓磨炼了他的诗笔,因而他的边塞诗就具有一般诗人所不能及的深度和广度。《燕歌行》是乐府古题,前人同题作品多数用来描写妇女对出征丈夫的怀念。高适虽然也沿袭了旧题,但丰富了它的表现范围,深刻地反映了塞外战争生活的  相似文献   

12.
人在走出了动物界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着自我的生命意识,其中,死亡意识确证了其完整性的存在和更高级的特征。作为更敏感的社会群体——诗人群体对其有更深刻的体悟。纵观历史,古代的诗人多以社会外部原因作为其选择的依据;当代,尤其是80、90年代以来的诗人多注重个人内部原因。诗人的肉体消亡了,灵魂却走向了另一个世界,可是留给我们的是更多解读空间单单其自杀的方式来讲就有许多可解之处。  相似文献   

13.
穆旦与奥登诗歌上的一个显著共通点是他们共有的"理性求索",这也构成了二位诗人观察和创作的一个基本面向。两位诗人以理性的视角聚焦现代世界的诸种存在,并在诗歌中对理性本体进行了深刻辨诘。两位诗人试图以这种理性求索为现代人的寻根突围提供一种可能的入口和通道,而这也构成了两位诗人诗歌丰富而深刻的现代蕴含。  相似文献   

14.
<邶风·击鼓>是<诗经>中一篇典型的战争诗.诗人以袒露自身与主流意识的背离,宣泄自己对战争的抵触情绪.作品在对人类战争本相的透视中,呼唤的是对个体生命具体存在的尊重和生活细节幸福的获得.这种来自心灵深处真实而朴素的歌唱,是对人之存在的最具人文关怀的阐释,是先民们为后世的文学作品树立起的一座人性高标.  相似文献   

15.
李白是我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其边塞诗歌反映了他对待战争的态度变化,由对战争的歌颂、肯定转向静观和反对,进而进行无情揭露和鞭挞,这种情况在盛唐诸多诗人中是最为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16.
荷马史诗     
背景介绍 根据地下发掘,地中海东岸小亚细亚地区在古代确曾有过特洛伊人及伊利昂城。可能是在公元前12世纪末,在希腊半岛南部地区的阿凯亚人和小亚细亚北部的特洛伊人之间发生了一次为期10年的战争,最后希腊人毁灭了特洛伊城。战争结束后,在小亚细亚一带便流传着许多歌颂这次战争中的氏族部落首领的英雄事迹的短歌。大约到了公元前八九世纪时,一位盲诗人荷马以短歌为基础,加以搜集整理,最后形成了具有完整情节和统一风格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相似文献   

17.
面对使民族结怨、国家受损、人民受难的边塞战争,唐代诗人对战争的理性思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诗人们冷静思考战争的价值和意义,探讨战争所带来的深重灾难和负面影响,引导人们更清醒地认识战争的实质,进而谴责批判穷兵黩武的战争,从中反映出唐代诗人成熟而理智的战争态度。  相似文献   

18.
感悟生命     
有一位诗人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咀嚼这读来矛盾而内蕴深刻的诗句,把生命的含义,穿透在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19.
奥登作为英国20世纪30年代诗人的代表,在充满政治、经济危机的历史语境中采取不同于艾略特等现代主义诗人的诗学策略,以大众的语言赋思于诗.其十四行诗组诗<战争时代>用明白晓畅的语言.全面展现了30年代老百姓的生活与心理.深刻表达了对社会、战争的思索和对人类生存困境的关注.30年代奥登的诗学策略.影响了一代诗人.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抗战题材电视剧在表现战争暴力对外部物质空间、对人类肉体尤其是对人的精神损害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一些列问题,这就要求创作者对战争与和平有深刻的理解,对和平发展的方向有清醒的认识,同时要具有强烈的时代担当感,以消除战争维护和平为作品创作的终极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