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对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综合性分析的基础上,以谋划构建京津冀区域内"京-津-保-廊工业制造区"、"京-津-唐-秦-沧环渤海海洋经济区"、"冀中南沿路产业区"和"张承环京津生态经济区"等四大特色产业带、带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为目标,并将其作为建设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的依据和出发点,提出建设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经济发展一体化的本质就在于促进京津冀区域的资源要素得到最大限度的合理配置。本文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面临的内外部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知己知彼”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着力解决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寻找并构建合理有效的协调机制,从而更好更快地促进整个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梳理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入手,总结归纳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最后从河北省发展战略角度,对目前我国学界的研究成果和主要观点进行了综述.学界认为:河北省应找准定位,重点发展第三产业,积极与京津地区对接,同时河北省应结合自身优势,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创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环境中,农业成为重要的区域合作领域.京津冀农业产业协同创新是实现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本研究结合京津冀一体化情境及农业发展现状,研究了农业产业协同创新问题.研究认为,京津冀农业产业协同创新应建立在共同的利益诉求基础上,通过区域统一规划,促成区域内组织间深度合作,以及创新资源的自由流通和共享,进而实现区域农业发展战略目标.本研究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战略、组织和资源三重协同的农业产业协同创新模型,并对京津冀开展农业产业协同创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廊坊素有“联京津之廊、环渤海之坊”之称,在京津冀城市圈构架中,位置非常独特,以京津做一个纵线,廊坊正好在中间,区位优势明显。随着推动“京津冀一体化”、“环渤海经济圈”的呼声越来越高,廊坊市的“走廊”和“后花园”式经济特征日趋明显。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廊坊成为了京津地区产业转移的缓冲地,同时廊坊市也提出了打造“京津...  相似文献   

6.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逐步落地,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持续向深入发展。区域经济内部产业结构发生的深刻变迁影响了就业需求结构的变化,并构成了职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最大外部环境。在此背景下,首先阐述了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三方面主要特征,进而研究并分析了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并提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下京津冀职业教育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杨振强 《成人教育》2014,(8):100-101
随着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步伐的加快,京津冀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级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与区域经济联系最为密切、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教育,京津冀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如何服务于区域经济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根据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现状以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探讨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难点,得出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策略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都市圈中,京津唐地区正演变成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在京津冀一体化格局中,唐山市的发展思路主要是突出比较优势、强化分工协作、合理承接产业转移、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京津冀一体化的原则是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消除壁垒,优化环境;产业互补,错位发展.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理性协调具有时空上的丰富内涵.环渤海区域理性协调发展战略的重点主要包括非均衡发展与均衡发展的协调、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协调、城市关系协调、城乡关系协调、产业布局协调、竞争与合作协调、市场机制与调控政策协调、内源型经济与外源型经济协调八个方面.理性协调是环渤海经济区理顺关系、加快发展的关键.落实理性协调发展战略应从区域一体化角度分析合作中存在的问题,选择切实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地处环渤海会展集群的核心地带,在中国会展业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京津作为环渤海会展业的领军城市,在过去20余年的发展中,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会展业态,发展势头强劲。然而,同属环渤海会展集群的河北省会展产业的发展却明显落后。究其因,会展人才队伍建设不力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着眼于京津冀会展经济格局,制定"借力"又"突围"京津的人才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实际紧密结合,实为河北省会展人才队伍建设的积极对策和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