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斌 《海外英语》2011,(7):161-162
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语用预设成为语言学家关注的话题。从翻译的角度来看,考虑文化语言预设将有助于译者准确把握源语的预设信息,选择正确的翻译方法。数词翻译中文化语用信息的重构将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原作者、译者和目的语读者达到心灵的契合。  相似文献   

2.
预设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从翻译的角度来看,考虑预设的复杂性,有助于准确把握源语的前提信息,透彻理解原文,从而依据具体的情况对源语预设信息进行处理。文章对预设的概念、特点及预设的翻译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介绍语用预设的概念入手,试从词汇、句法、篇章、文化信息等四个层面,对语用预设在英汉互译中的表现形式及翻译技巧做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文化预设是导致文学翻译误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其对译者文化理解的影响往往是无意识的。本文通过分析文化预设产生的原因,试图寻求文化预设与文学误译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实例分析了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如何避免文化预设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及应遵循的原则。在信息和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译者只有对自己头脑中的文化预设保持充分的认识,才能还原作品一个真实的面貌,真正做到尊重异域文化。  相似文献   

5.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故翻译活动总是发生于不同的文化之间。在一种文化中存在的预设在另一种文化中不一定存在。在翻译成都市温江区景区解说词时,运用了增词、省略和改写等翻译方法对其中的文化预设信息进行了处理。  相似文献   

6.
文化预设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它具有共知性和合适性两大特点。文化预设对读者及其对原文理解的过程施加影响,特别是极大地影响翻译这一特殊的言语活动。它不仅制约着译者对原作的理解、文本信息的传递和接受,而且从宏观上影响译者翻译重构策略的选择。了解文化预设有助于透彻了解原文、灵活处理源语的文化预设,尽量缩短两种语言文化间的距离,清除由于缺乏理解、甚至误解而造成的障碍。  相似文献   

7.
文化预设是沉淀于源语及源语读者心中的文化因素,是指导原语读者世界观、生活方式及行为方式的基本准则。它不仅制约着译者对原作的理解、文本信息的传递和接受,而且宏观上也影响着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Nord提出了翻译功能为主导的文本分析模式,预设性分析就是其中之一。文章基于Nord关于文本功能,及其在翻译过程中由于源语和目的语文化不同所产生的问题的论述,结合文化预设的例子,讨论分析Nord提出的文献式翻译和工具式翻译对文化预设翻译的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部分语用预设与社会文化相关,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不易被目标语文化的人接受,因而在翻译时应格外谨慎。本文探讨了语用预设的特点,并就如何恰当翻译语用预设提出了五个方法:加注、简略化、语境化、转换法和直译。  相似文献   

9.
文化预设是原文作者和原语读者之间存在的共同的文化背景信息。本文将从译文读者的接受能力和期待视野出发,探讨在汉译英中通过异化翻译让译文读者也具有这种文化预设。  相似文献   

10.
语义预设作为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广泛存在于诗歌中。从翻译角度看,考虑语义预设的复杂性,有助于准确把握源语的前提信息,透彻理解原文,从而依据具体情况对源语语义预设进行处理。文章以毛泽东诗词中的语义预设及其翻译为例,对语义预设的翻译技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预设成为语义学和语用学等领域研究的热点。然而在翻译界,由于预设的特殊复杂性,对预设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的文章并不多见。本文从预设的概念出发,介绍了预设的基本类型,并通过提出“预设对等”和“预设缺省”等概念,粗浅地探讨了预设理论对翻译策略选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语义预设作为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广泛存在于诗歌当中.从翻译的角度来看, 考虑语义预设的复杂性, 有助于准确把握源语的前提信息, 透彻理解原文, 从而依据具体的情况对源语语义预设进行处理.本文以毛泽东诗词中的语义预设及其翻译为例,对语义预设的翻译技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由于不同民族语言中文化预设的差异,以及理解的历史性,使得误读成为翻译之必然。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对源语文化预设的茫然无觉会导致无意误读。有意误读则是译语文化预设与源语文预设碰撞后所产生的扭曲与变形。我们认为这种有意误读不仅是译者对源语文化预设所做的个人选择,同时也是译者所处时代两种文化张力斗争的结果,因而也是一个时代的选择的侧影。不同时代的译者对同一源语文化预设所做出的不同选择记录了两种文化从冲撞、矛盾、抵触到相互理解、相互借鉴以及到相互尊重、相互融合的交流过程。因此,误读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历史性,我们应从文化交流的目的出发,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翻译中的误读,正确评价译文,从而提高翻译批评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而预设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本文通过分析文化生活中的一些预设现象提出了一些处理的方法,从而做到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15.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能否对原语中的文化预设进行正确的解读是翻译成败的关键所在。关联顺应理论的翻译观认为翻译既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也是一个译者不断做出顺应选择的过程。用关联顺应理论解释文学翻译中的文化预设现象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张婧怡 《现代英语》2023,(18):100-103
文章通过分析《牡丹亭》白之和许渊冲译本,从文化预设视角探讨译者主体性在文化翻译中的体现,发现译者对源语和目的语文化预设中的共享部分和目的语文化缺失部分的处理是译文质量的关键因素。译者可以采用增译、注释和省略等方法,激活目的语和源语文化预设中共享部分或补充目的语中缺少的源语文化预设。  相似文献   

17.
文化预设是指被交际双方省略了的,已知的,互明的,有特定文化内涵的信息界。然而在跨文化交际时,对源语文化预设的无知可能会导致误译。有意误译则是译者从源语与目的语文化预设碰撞后所产生的创造性的叛逆,有意误译因而有其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间的文化交流日渐频繁,优秀的海外电影被大量引入国内,但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却难尽人意,误译、乱译的现象屡见不鲜。电影片名的翻译实质上是两种文化相互交流的过程,对文化预设缺乏了解、过度追求商业利润是造成误译、乱译的主要原因。以文化预设的相关理论为指导,以东西方文化预设的共享程度为基础,提出译者应当坚持“忠实性”或“叛逆性”的翻译原则,从而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以促进国与国之间影视文化的交流与沟通。  相似文献   

19.
文化预设是指交际双方基于相同或相似的文化背景, 或者建立在社会团体成员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的特定的观念.文学作品中的预设反映的是潜在的但常常缺省的文化现象.它是_作品的作者与其意向读者之问共享的、不言而喻的信息.在阅读作品时,意向读者能够从长期积累的记忆储备中重新链接到隐藏的背景信息,从而全面的理解作品中的文化现象.本文旨在研究和探索什么是处理文学作品中文化预设的最好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崔慧丽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2):168+177-168,177
文化因素在翻译过程中会引起误译。本文通过分析文化缺省和文化预设引起的文化性误译,旨在能够更好地了解造成误译的原因从而指导今后的翻译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