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术有“美感”,音乐有“乐感”,语文有“语感”,同样,数学有“数感”。《数学课程标准》关于学习内容中有六个重要概念,即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数感摆在了首要位置,也是第一次明确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内容提出来。可见,理解数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新课标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柳瑞虹 《宁夏教育》2010,(11):51-51
就像美术有“美感”,音乐有“乐感”,语文、英语有“语感”一样,数学有“数感”。新课程中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概念,把“数感”摆在首要位置,可见理解“数感”这个概念,并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新课程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朱建 《华章》2007,(11)
美术有美感,音乐有乐感,语文有语感,数学也同样有数感。在新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第一次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来,这是前所未有的。新课标中有6个核心概念,即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其中数感就放在首要位置,因此理解数感这个概念,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新课程中特别强调重视的问题。那么,在数学中应如何理解数感?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使数感在学生的脑海中扎根呢?  相似文献   

4.
认识数感与发展数感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15  
数感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数感是人们主动地、自觉地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数学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数感也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数概念,形成数学运算技能。在数学教育改革中应当正确地理解“课程标准”中有关数感的要求,充分认识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性。在数概念教学与数的运算教学中,在指导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第一次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来,并且把“数感”摆在六个核心概念中的首要位置,充分表明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新课标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张正再 《教师》2008,(19):41-43
在新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确立了“数感”、“符号意识”等七个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关键词,并给出较清晰的描述。“数感”摆在首要的位置,可见理解“数感”这个概念,并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新课标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引领学生走进数感世界,自觉地用量化的眼光观察生活,观察周围世界,学会数学地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是必须具备的基本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7.
数学是关于“数”的学问,而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数感是新课标中所提的六个核心概念之首,强调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数感.数感不是通过他人简单传授便能获得,培养学生的数感,其实是培养学生对数与数之间关系的一种感悟,即对数的一种深入理解,之后内化成一种对数的驾驭能力.本人从事小学低段教学近十载,以下就如何培养与启发孩子的数感,浅谈本人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在新《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其中明确地把“数感”作为了数学教学内容的一部分。那么,什么是“数感”呢?其实“数感”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概念,它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如果我们具备了数感,当我们遇  相似文献   

9.
暨宗礼 《教师》2011,(27):65-65
新课标强调在数学活动中,要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其中“数感”被摆在了首位。可见培养学生的数感是当前摆在我们数学老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思考,这对每一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建立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呢?  相似文献   

10.
许隆 《内蒙古教育》2009,(22):30-30
人们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经常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与数量建立起联系,这就是一种数感。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理解“数感”,并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新课标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来,并且把“数感”摆在六个核心概念中的首要位置,充分表明了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建立数感,是新课标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所谓数感,它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活动,是人对“数”的敏锐、精确和丰富的感悟,是对数的深^.理解,然后内化成驾驭数的能力。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敏而强烈的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12.
“数感”这一数学学习内容,被《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地提了出来,而且在“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六个数学学习内容的核心概念中居于首位,可见,新课标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是非常重视的。那么在课改中,如何建立和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相似文献   

13.
“数概念”是指分数、负数、平均数等与“数”有密切关系的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的运算、与数有关的数学问题的基础,是培养学生数感、符号感的重要载体。但在日常教学中,许多教师不能把握概念本质,以致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浅尝辄止、浮于表面。我们认为,教师要紧扣概念的本质,展示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准确把握概念的实质。  相似文献   

14.
岳丽萍 《考试周刊》2011,(59):96-96
新课杯第一次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来,充分表明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新课标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培养和建立数感。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6个学习内容的核心概念。其中“数感”作为一个全新的学习内容被首次提出,而且在6个核心概念中被摆在了首位,可见新课标对“数感”的强调和重视。数学教育突出培养数感,旨在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方法理解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强调在数学活动中,要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其中数感被摆在了首位。可见培养学生的数感是当前摆在我们数学老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思考,这对每一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建立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呢?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理解数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非常重要的,使学生有一双数学的眼睛,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实际问题,能从现实的情境中看出数学问题,这是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吕彩霞 《甘肃教育》2011,(24):33-33
所谓“数感”,就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和应用数的意识,它可以帮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数感的建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需要;数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用数学观念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如何理解数感,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数感解决生活问题呢?  相似文献   

19.
在新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确立了数感、符号意识等七个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关键词,并给出较清晰的描述。数感摆在首要的位置,可见理解数感这个概念,并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新课标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在数学课程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数感.”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概念教学历来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难点,而“素数与合数”的概念,属于数论初步知识,是规定性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对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学习难度.如何帮助学生在具体中理解概念本质?如何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数感?夏永立老师设计执教的“素数和合数”这节课,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课例.是一节很有深度的教学设计,本课的教学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