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调控教育场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和谐教育通过和谐育人、和谐教学、和谐活动以及和谐的环境充分发挥教育的综合影响力,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发展个性,健康成长,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教育史上,雅典教育通常被称为“和谐教育“,这是一种具有早期“和谐精神“的教育理想,是一种追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和谐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分析了雅典和谐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窦玉荣 《现代语文》2010,(8):155-157
一、“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1.“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全面地、和谐地发展个性”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 “全面”是指人的个性发展所需要的各个方面。我们要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中的和谐与均衡。全面发展教育关注的是学生在各方面的一种有差异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调控教育场中诸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和谐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强调和谐情景的创设,以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和谐情境包括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以及师生、生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以,和谐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真正放在主体地位。一、实施和谐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应然1.和谐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界四中全会提出建…  相似文献   

5.
振兴民族和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从教育抓起,中小学教育作为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的方法理念铸就自身的品质和特色,致力于构建和谐学校、和谐班级,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创造和谐的环境氛围;坚持教育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着力提升中小学校自身的和谐发展能力.为此,我们在构建和谐教育中侧重解决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和谐发展.教育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才的重任,因此,必须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刷新“和谐教育观.中小学音乐教育作为中小学教育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样要坚持“以人为本“,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教育的和谐发展.在分析中西方和谐教育思想历史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和谐教育的内涵,包括人的心智的和谐发展、人的身心的和谐发展、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一致.真正实施和谐教育,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和谐的环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正确处理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加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  相似文献   

8.
和谐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和谐发展进而造就其和谐个性为目的的教育。和谐教育以和谐为根本品质,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出一代具有和谐个性的学生,力求他们“情”和“知”、“心”和“智”的和谐、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校园同样需要和谐,课堂教学也需要和谐,教育的作用就是促进人全面和谐地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不是平均发展,等速发展,而是使人的发展的各个因素之间和谐、有序地发展.在促进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上,学校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来实现的.师生关系的和谐就成为和谐教育的前提,教与学的和谐是实施和谐教育的核心,教与学的和谐评价是和谐教育发展的动力,学校、家庭、社会的和谐是实施和谐教育的基石.  相似文献   

10.
和谐的教育过程应是师生真情投入、围绕主题进行平等融洽的对话,彼此敞开、相互接纳、心领神会、民主合作的过程.教学过程应处于一种“和谐”状态,以“和谐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应该如何构建师生和谐、愉快的课堂呢?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和探究的.  相似文献   

11.
“和谐教育”是使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和谐教育”关键在于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该文在对“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进行历史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该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教学活动从“教”“学”活动和谐、师生关系和谐、人才素质和谐、教育环境和谐四个方面推进我国“和谐教育”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人的和谐发展“是教育的追求。它要求教育以学生自身的和谐发展、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发展、学生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及学生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为归依。现行的教育从理念到内容、从过程到结果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偏离人的和谐发展轨道的情况,亟需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优化教育过程,完善教育评价制度,以实现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以学生为中心"的"和谐教育"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教育”是使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和谐教育”关键在于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该文在对“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进行历史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该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教学活动从“教”“学”活动和谐、师生关系和谐、人才素质和谐、教育环境和谐四个方面推进我国“和谐教育”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和谐教育就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教育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推进教学过程的和谐,深入开展“和谐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充当和谐教育的使者,为构建和谐教育、和谐社会奉献力量。  相似文献   

15.
曾金霞 《红领巾》2005,(3):58-62
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长期追求并为之奋斗的美好理想.优先发展教育,是构建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教育与和谐发展的关系:一、家庭教育与和谐发展;二、学校教育与和谐发展;三、社会教育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和谐”的字义来看,“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合也,有顺和、协调、无冲突之意。和谐是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存在的最理想状态。和谐也是教育的追求。我国古代的“教学相长”思想,第斯多惠的人格和谐教育观,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发展观等。这些和谐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倡导和谐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和谐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全面和谐充分发展作为目标,把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所产生的综合性教育影响力量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在和谐基础上产生“谐振效应”,  相似文献   

17.
汪圣波 《教师》2011,(18):10-12
和谐德育是以引导教育者掌握德育规律,提高育人能力,从而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及整体素质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传统和谐德育是指以“天人合一”“天人和谐”“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人我和谐”“群己和谐”“和而不同”“和而不流”“和必中节”“仇必和解”为主旨思想的道德教育体系。现代和谐德育是一种以促进主体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和谐的德育机制、德育策略为内容的道德教育体系。传统和谐德育与现代和谐德育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产生的社会背景、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的过程、教育的途径和方式、教育模式、教育的评价体系、教育社会效用等九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实践命题。“和谐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这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事业的内在要求。“和谐教育”的根基在于构建人性化的教育组织和制度,其中,特别需要再发现“非正式组织”的教育价值,充分发挥它对人的和谐发展固有的奠基功能,并以此改造、丰富和完善现有学校组织,把学校建成富有人性、充满和谐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越来越强调社会的和谐发展,这当中也包括教育与其他社会系统的和谐发展以及教育自身的和谐发展.社会的主体是人,所以社会的和谐发展,其前提必然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和谐发展.人的和谐发展不是自发实现的,而是教育的结果.唯有和谐的教育才能培养出以和谐为宗旨的人,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受教育者具有优良的品德、灵活的知识、创造的能力、文雅的举止、健康的心理、健壮的体魄.本文仅就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和谐教育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社会系统中起着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的事业.没有和谐的教育,就没有和谐的社会.和谐教育是均衡发展的教育.教育投资特别是政府投资能从资源配置上调节教育的发展.教育投资均衡与否直接影响教育能否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