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放风筝》是一篇看图学文。本文向大家展示了一幅生动鲜活的早春儿童生活图画,表现了孩子们健康向上的情趣,以及热爱生活、创造生活、享受生活的良好精神风貌。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理解并体会作者对放风筝过程的描写,感受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喜悦心情。为突破重、难点,可作如下设计:一、借图观察,切入重点,感知画面教学伊始,我们从谈风筝、看画面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谈风筝、观察图画想象课文内容,了解主要人物,初步感受放风筝的喜悦心情。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图画,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说一说主要的人和物———“我”和哥哥以及我俩的“大蜻蜓”。然…  相似文献   

2.
朱连清 《师道》2006,(11):33-33
放下包袱,“弯下腰”,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尽情享受陕乐语文吧! 和孩子们一起早读 这一天早读课上,为了准备第二天的公开课,我I临阵磨枪地练起了课文朗读(因为教学预设中有一段教师范读)。我刚练习了几分钟,刚才还是书声琅琅的教室突然静了下来,孩子们都瞪大眼睛好奇地望着我,仿佛我是一个外星人似的。  相似文献   

3.
刘子雁 《课外阅读》2011,(10):261-261
初中美术教育教学中往往存在重理论重技巧,却轻生活,忽视学生实际的现象,本文就这些问题结合自己多年的美术教育教学实践提出了几点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在生活中精心寻找创作的源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因素,激起学生的创作兴趣;培养想象力,用信心架起孩子们成功创作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一、指导思想本课从新课标理念和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根据教材的难点选取生活中孩子们喜欢的活动“放风筝”,通过游戏、比赛等手段激发学生参与锻炼的热隋,巧妙利用废旧报纸、塑料袋贯穿课的始终,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和科学性,让学生感到“新、奇、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使其体验运动的乐趣和锻炼的价值,探究科学锻炼的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春日放风筝     
春日的傍晚,绿油油的草地上,戴着红领巾的孩子们正在比赛放风筝,蝴蝶、燕子、蜻蜒、苍鹰……千姿百态地在天上飞舞着。看看那些放风筝的孩子们的脸,就知道谁的风筝飞得最高了。看着那一张张红彤彤的笑睑,我停下了脚步,和孩子们一起享受着放学后的轻松和快乐。  相似文献   

6.
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有一句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确,“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生活中处处洋溢着语文的气息。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诗意地生活。如果离开了生活的意义,语文也就失去了内在的价值。然而,现在的语文教学恰恰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受“应试”的束缚,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上、课堂里,没有融合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单调、乏味,失去了生活实践的情境和乐趣,不免显得孤立、封闭和僵化。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无处…  相似文献   

7.
《新作文》2006,(Z2)
问题:开学不久,我在对孩子们本阶段学习状况充分肯定的情况下,组织了第二单元的语文测试。试卷上的最后一题是“:运用《放风筝》的写法,有条理、比较具体地记叙你喜爱的或曾经参加过的一次活动。”原本以为,精心指导过《放风筝》的写作方法后,让孩子们“仿照写”是小菜一碟。但  相似文献   

8.
人类生活在一个众声喧哗的世界里,语言与话语几乎是人类生活的一切。它联结、沟通并维系着整个人类的社会生活。生活的本质是对话。  相似文献   

9.
人类生活在一个众声喧哗的世界里,语言与话语几乎是人类生活的一切。它联结、沟通.并维系着整个人类的社会生活:生活的本质是对话。  相似文献   

10.
大好春光,有什么理由不带着孩子们去放风筝呢?当我把这个决定宣布给孩子们的时候,大家顿时乐开了花。我明知故问:“听到这个消息,你们很高兴,是吗?”  相似文献   

11.
课堂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地方,课堂生活是师生生命所程中的一段经历。让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一种生命体验,这是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境界。语文课堂教学要达到这个理想境界,需要教师用智慧来经营课堂。诚如一位教师所言“语文课犹如人文宇宙中承载生命讯息的一艘小船。只有从复杂生命关怀的高度规划课堂,才能构化出生命的航道与远航的桨声,充盈和拓宽学生未来的生活道路,幻化出生生不息的一次次超越。”  相似文献   

12.
人类生活在一个众声喧哗的世界里,语言与话语几乎是人类生活的一切。它联结、沟通并维系着整个人类的社会生活。生活的本质是对话。诗人说,人的真实生活是对话的相遇;哲人说,每个人的思维都是一些碎片,唯有进行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才能使这些多元的思维碎片形成整体性思维;教育家说,所有的教学,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识。我想,语文对话教学是教师自觉追求与学生人格平等、精神相遇的心灵对话的过程。这一过程有一种相互影响、相互造就、相互提升的气象万千的…  相似文献   

13.
人类生活在一个众声喧哗的世界里,语言与话语几乎是人类生活的一切。它联结、沟通,并维系着整个人类的社会生活。生活的本质是对话。诗人说,人的真实生活是对话的相遇;哲人说,每个人的思维都是一些碎片,惟有进行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才能使这些多元的思维碎片形成整体性思维;教育家说,所有的教学,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识。我想,语文对话教学是教师自觉追求与学生人格平等、精神相遇的心灵对话的过程。这一过程有一种相互影响、相互造就、相互提升的气象万千…  相似文献   

14.
<正>活动背景春季,放风筝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传统游戏。前一阵,班上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放风筝活动。看着亲手制作的风筝在天空中飞舞,孩子们体验着自豪与快乐。在玩的过程中,一个孩子突然叫喊起来:"快救救我的风筝,它被树枝勾住了。"于是,一次"救助"风筝计划迅速展开了。孩子们积极讨论着各种方法,我帮忙找他们需要的竹竿……孩子们把几根竹竿连接起来,巧妙地把风筝从树上勾  相似文献   

15.
正我和孩子们的心情如同今天的天气,晴朗而温暖。每一次来到这里,孩子们都会张开双臂尽情徜徉在运动的气氛里。而我,也是如此,来到这里,就不自觉地放松身心,痛快地与孩子们一同玩耍,这里如同幼儿园,也真是孩子们的乐园——体育场。到了春天,放风筝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诗句,足以说明这放风筝的吸引力。今天,孩子们带着春天的梦想,来到了体育场。孩子们兴奋至极。当把风筝打开的那一刻,孩子们就已经迫不及待,眼睛亮了起来,不约而  相似文献   

16.
《风筝》是人教版课标本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的欢乐和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表现了孩子们对幸福的憧憬。文章语言朴实,处处蕴含着真情。  相似文献   

17.
《放风筝》一课的理解和教学建议吉林省教育学院邓治安《放风筝》一课是一篇看图学文课,训练日的是学习按顺序地观察和按顺序有重点地叙事。一、课文内容理解这一课写的是我和哥哥放风筝时的情景和所见、所闻、所感。表现了我国儿童少年生活的幸福和美好。课文是按照事情...  相似文献   

18.
电话与手机     
春天万物复苏,春暖花开,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也是放风筝的大好时机。这时不管男女老少都喜欢放风筝,孩子们更甭提了。于是风筝整天得意洋洋地唱着愉快的歌。  相似文献   

19.
我家门前有一棵枣树,一到夏末,嘴馋眼尖的孩子便聚拢来,从树上把那些已显成熟迹象的枣儿摘下,你一颗我一颗地分食了。孩子们很聪明,他们会留下还是青涩的枣儿,等待它们成熟再来采摘、分食。孩子们知道等待中蕴藏着快乐。  相似文献   

20.
走进春天     
“放风筝喽,放风筝喽……”一阵阵甜脆的童音,吵醒了我。我打开窗户,一股暖风扑面而来。放眼望去,只见一群孩子手里拿着各式各样的风筝,向着广阔的田野跑去,脸上充满了欢乐。一股清爽,甜丝丝的春的气息钻进了我的鼻孔,令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春天已迈进了我的家门,春风牵着我的手走向田野,绿油油的小草钻出地面,北归的燕子衔来了春光,不知名的野花悄然开放。“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朱自清《春》的语句不由地跳入脑海,这是一幅多么迷人而又令人陶醉的风景呀!我走近放风筝的孩子们,只见他们手中的一只只漂亮的风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