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受“重在考察学生的记诵与积累”教学评价的影响。古诗教学被边缘化,出现了重阅读轻古诗的不良倾向。古诗教学仅仅停留在“讲讲一抄抄一背背”这一层面上,原本意蕴隽永的古诗教学变为一种对学生的“惩罚”。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较多,各年级每册教材中至少要安排五首古诗,这些古诗对小学生来说,学起来十分困难。而我们传统的古诗教学,多是读读、讲讲、说说、背背,诗的神韵被分解得支离破碎,教师只是生硬地让学生记住就行了,根本没有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因此,学生害怕学习古诗,老师也难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此,近几年来,我在这方面不断地探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典诗词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古诗以其独特的文学形式、深广的思想内容、丰富的表现手法承载着德育、智育、美育使命。在语文学习和教学实践中,笔者依据新课标理念,对古诗学习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概括成“读”、“背”、“默”、“解”、“品”、“唱”、“诌”——“七字诀”。现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古诗教学是“字字落实”,解词释句成了古诗教学的主要任务,结果是把一篇篇充满着深刻意蕴、丰富情感和诗情画意的古诗文解得支离破碎。学生在枯燥的背诗、抄诗中,毫无情感体验、意境体验可言,久而久之,便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古诗的兴趣。游戏是儿童生活的象征,我在实践中也思考,如何操作才能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5.
肖薇 《广西教育》2012,(26):66-67
长久以来,我们的古诗教学往往停留在读读背背的层面上,学生机械地背诵,对古诗所蕴含的情境缺乏体会;教师讲解古诗的内容、主题,对所表现的情境提之甚少,以致学生未体会古诗特有的情境,使古诗的价值打了折扣。因此,本人认为情境再现可以打破旧的古诗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探究古诗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刘琴 《新课程研究》2010,(2):140-141
语文教学是实现美育的主要途径,而古诗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首古诗就是一篇美育教材,可以满足人的精神享受。在教学中可以从古诗的“四美”——音乐美、语言美、意境美、形象美入手实施审美教育,充分挖掘古诗中美的内涵,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美、领悟美、构造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进而完善自身人格修养。  相似文献   

7.
优秀古诗是集语言、意境、情感于一身的语言模块,是语文教学的极好资源。如何在古诗教学中让学生整体感知、领悟诗意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通过诵读、默读、品读这“三读法”让学生感知诗韵、领会诗境、感悟诗情,做到七分诗意“三分”读。一、转轴拨弦三两声——诵读“感”诗韵  相似文献   

8.
2022年4月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积极贯彻“坚定文化自信”,凸显核心素养的育人观,强调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必背古诗文达到135篇(段),古诗文学习成为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其中1~6年级必背75篇,都是诗歌。古诗的学习和积累,是小学生整个学习生涯基础知识积累的要求,关乎人文素养的提升、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目前小学古诗教学的情况并不乐观,大多沿用老旧的教学方法,反复读,背翻译,体会浅,没有完全达到让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自古读书皆吟诵”。吟诵是中华文化古老而优良的传统。华峰先生的“华调”吟诵,徐健顺老师的“矿泉水调”吟诵,将“吟诵”带到老师们面前。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将吟诵带进课堂,改善了古诗教学,并试着运用吟诵探索古诗教学。期待吟诵之花,在更多老师的古诗课堂上绽放光彩。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是实现美育的主要途径,而古诗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首古诗就是一篇美育教材,可以满足人的精神享受。在教学中可以从古诗的“四美”——音乐美、语言美、意境美、形象美入手实施审美教育,充分挖掘古诗中美的内涵,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美、领悟美、构造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进而完善自身人格修养。  相似文献   

10.
小学古诗教学,是学生近距离接触、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它是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的一个切入点,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但是如何开展古诗教学呢?我认为低年级古诗教学要顺应儿童喜读好背、记忆力强的特点,鼓励学生多滨、多背,教学重点应放在读、背和识字、写字上,古诗内容教师一般不要主动讲解  相似文献   

11.
回眸与梳理近三十年,小学古诗教学的方法大致有下面几种:一、诵背式诵背式的古诗教学延续了传统的学习方法,以学生会背诵、会默写为教学目标,以读、背、抄、默为主要手段,教师只是简要地讲解古诗意思。教学环节也比较简单,就是读读、讲讲、背背、写写。这样的教学依靠直觉感悟,不求甚解,重在积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小学古诗教学大  相似文献   

12.
怎样进行小学古诗教学呢?我根据新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自觉背诵古诗的兴趣和帮助学生自主理解古诗内容为中心,初步构建了“二线四步”的教学模式,即课内、课外两条教学线索并行,并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古诗学习素质。一、课内背诗:情景性记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背诗是诗歌学习的第一步。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里快速背诵呢?理解性背诵是最佳方法。在教学新课之前,我先提出学习古诗的具体目标:知道作者是谁,自己解释题目的意思,自…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日常的教研工作中常听老师们抱怨:古诗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因此在平常的公开课教学或教学视导中,很少听到古诗教学课,即便是刚巧进度到了,老师们常常也是敬而远之,绕道而行,生怕上砸了。偶尔在随机视导中听到的课,教师大都让学生读通诗句,理解诗的大意,再让学生逐句说出诗意,最后读读背背了事。一堂课下来,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常常以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学生学得索然寡味,在诗外徘徊。这样的现状,引发了笔者对古诗教学的思考:如何让古诗教学既扎扎实实而又兴味盎然呢?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呢?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较多,各年级每册教材中至少要安排五首古诗,这些古诗对小学生来说,学起来十分困难。而我们传统的古诗教学,多是读读、讲讲、说说、背背,诗的神韵被分解得支离破碎,教师只是生硬地让学生记住就行了,根本没有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因此,学生害怕学习古诗,老师也难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此,近几年来,我在这方面不断的探索,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古诗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乐中学,在读中诵,在趣中悟,在情中演等,收效较大。现以我教学《小儿垂钓》为例:  相似文献   

15.
“古诗开放教学”是与传统的封闭的古诗课堂教学相对的 ,以开放为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 ,以多媒体为手段 ,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古诗教学中课内与课外 ,教师与学生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的生态环境资源 ,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一、教学目标开放古诗教学目标是指在古诗教学过程中要达到的要求。它包括各年段 ,每课时的目标。但总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认识祖国古代社会的习俗、风情 ,了解古代社会状况、历史知识和历史人物 ,接触某些历史阶段的典章制度、名物、掌故及古代文化艺术 ,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等 ,从而开阔学…  相似文献   

16.
古诗大擂台     
教学目标 :1 .能够比较熟练地背诵已学过的古诗 ;2 .采用擂台式的游戏活动 ,激发学生爱学古诗、吟古诗的兴趣 ;3 .通过背古诗 ,学古诗名句 ,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 ;4.了解学古诗的好处 ,激发创造欲望 ,鼓励学生创作。活动方法 :将全班同学分成红、黄、绿、蓝四队进行比赛。按先红队 ,再黄队、绿队、蓝队顺序交替进行 ,答对了给分 ,答错了不给分。老师和一位同学担任主持人 ,负责抽题、评判、记分。题目写在小纸片上 ,比赛时逐一告知。每队学生有相应的座位号。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同学们 ,从幼儿园到现在我们学了很多古诗 ,而且平时也在背…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课本中选了许多篇幅短小,脍炙人口而又通俗易懂的古诗。怎样教学这些古诗呢?小学语文第九册参考书指出:“韵文的学习,主要是理解词和句的意思,大体领会这些诗篇所叙述的情景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基于这一教学要求的确定,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读诗、明意、入境、深思,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一、读诗。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学古诗,尤其要重视读,乃至于背。讲解之前,要求学生能  相似文献   

18.
课前预热——(学生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古诗。接着,师生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随后,教师出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引导学生有节奏地诵读,并引出“推敲”的典故。)  相似文献   

19.
<正>在传统的古诗教学中,教师往往将目标评价定位在会读——读准古诗,会说——说出诗意,会写——正确默写,会背——流利背诵,忽略了古诗  相似文献   

20.
锁成俊 《宁夏教育》2013,(11):52-52
近年来,多媒体教学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学科中,在古诗教学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古诗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多媒体教学解决了学生学习古诗的难题,使古诗教学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中走出来了,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