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天,从《父母必读》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别叫,别嚷》,说的是如果父母习惯于大声对孩子发号施令,那么孩子也就会习惯性地认为:“不着急,等到爸爸妈妈大声叫嚷之后再听从也不晚!”这使我联想起教师们经常讨论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老师一遍又一遍强调的事情,却总有那么几个孩子充耳不闻,非要等到老师大声喊叫之后才能“听到”。我想,这里面不仅有家庭环境的影响,我们老师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作业活动中,为让孩子们听得清楚,老师们习惯于用洪亮的声音讲课;日常生活中,看到孩子们做出违反常规的事情,情急之下,也免不了简单粗暴的喝令禁止。长此以…  相似文献   

2.
孩子的天空     
“六一”是孩子的节日,应是一个充满欢乐和笑声的日子。在这样的日子里,做父母的能够为孩子做些什么呢?我想绝不仅仅是去学校里观看一次孩子们的表演就足够了,那是孩子给予父母的。孩提时代,是一个做梦的时代。但我们却对孩子的梦知之甚少,很少有父母自觉自愿地去理解孩子的梦想,甚至有人认为那是孩子的话而不以为然。我们应该放下手中自以为重要的事情,参与到孩子们的游戏当中,做他们中的一员,平等地与他们进行对话,而不是居高临下地要求他们按照我们的意愿去做什么,不做什么。让我们再担当一次孩子的角色,就会觉得孩子并不简…  相似文献   

3.
“老爸,我的毕业证放在什么地方了,帮我找一找啊!”。“妈妈,帮我想一想我上学期期末数学考了多少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做父母的,大约经常会遇到孩子们推给我们的类似的难题。看着被孩子们翻腾得乱七八糟的抽屉和想不起往事的窘相,每个做父亲和做母亲的部免不了要抱怨孩子一番,或是斥责他几句。其实,谁不想多帮孩子一把,谁希望自己的孩子忘掉走过的脚印呢?实际上,做到这一点也并不很难。只要我们有心,或者说真正地呵护孩子们,那么,就会帮助孩子们把他们已经忘却的记忆找回来——建一套孩子  相似文献   

4.
<正>幼儿园,不仅是我们把孩子送去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其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具体教育方法的地方。尤其是幼儿园最擅长带孩子们玩了,有很多游戏经验。我们这次仅以一所幼儿园的一个游戏空间为例,从老师和孩子们对这个游戏空间的拓展描述中,相信父母应该能获得一些在家里如何为孩子提供游戏空间,和孩子一起玩游戏的灵感与启发。  相似文献   

5.
孩子们都比较喜欢做游戏。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你是否曾经用心地思考过,哪些才是既能训练孩子的思维又能把数学知识融入其中的好游戏呢?如果你现在还没有发现,那么,就由我来向你介绍几种吧。这些都是从我和孩子的交往中不断总结出来的简便易行的游戏活动,希望它会对你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6.
陈韶辉 《河南教育》2004,(12):46-46
足球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最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利用足球做游戏不仅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身体素质,而且还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此外,足球的活动形式多样,可谓趣味多多,快乐无限。  相似文献   

7.
很多父母都喜欢说这样一句口头禅,“现在的孩子不好管啊。”边说还边摇头,仿佛教育孩子是头等苦差。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想过,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如果你觉得教育孩子是一件头疼的事情,那么孩子们一定也会觉得接受你们的教育是一件糟糕的事情。那么,我们不妨学一学韩国第一妈妈张炳慧,将养育孩子作为幸福的组成部分,做一个幸福的妈妈,然后把幸福作为最好的礼物送给孩子。  相似文献   

8.
固执的乐趣     
两岁左右的孩子会觉得很多东西不对劲,因而无缘无故地发脾气。这个时候不论讲道理还是吓唬都不会管用。不仅是两周岁的孩子,三四岁的宝宝同样也会那么固执。如果父母这时候能理智地处理,孩子一定能成为一个充满自信的人。  相似文献   

9.
又到新年。父母给孩子的新年礼物,大多是玩具。心理学家这样说:玩具是孩子们情态多姿的学习工具和游戏伙伴。那么,父母给孩子买玩具,是希望孩子从中能得到什么?玩具在孩子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我们给孩子选怎样的玩具?本期,30多位家长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0.
《教书育人》2010,(6):9-9
健康向上的自尊心理是孩子们以后面对生活挑战的重要法宝,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孩子更容易处理生活中出现的矛盾,也更有能力抵抗消极的压力。相比之下,那些自尊心弱的孩子面对挑战就会变得焦虑不安、垂头丧气。如果他们再产生“我没有那么好”或是“我做什么都做不对”的想法,那么他们更容易变得消极、沮丧、孤僻。父母怎样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自尊呢?下面的几点建议也许会很有用:  相似文献   

11.
陈喆 《家长》2006,(Z2)
父母怎样与孩子沟通呢?有人用“先做朋友,再做父母”这句话来概括是有道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如果比作朋友,就应该成为能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平等的知心朋友。只有平等地相处,孩子才有可能向父母敞开心扉,父母也才能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指导。当一个孩子与父母建立平等的关系后,他的性格会变得开朗、乐观,在今后面临人生种种挑战时,也会表现得更为勇敢、自信。要用心灵去接近孩子刘茹(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十四五岁到十八九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有了较强的独立意识,对父母不像小时候那么依赖了,有时对父…  相似文献   

12.
李杨 《考试周刊》2014,(77):75-75
<正>教育心理告诉我们,兴趣是学生持续学习的原动力。如果教师能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持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就能集中注意力,延长对学习内容的关注,达到积极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兴趣的做法跟大家作汇报,供大家参考。一、设计趣味游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做游戏,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趣味游戏,让孩子们参与,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知识,达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都说游戏的世界是孩子的世界,游戏对孩子永远充满着吸引力。但我想说,游戏不仅属于孩子们,也属于我们这些成年人,属于生活中的每个人。现在,在越来越多的综合类娱乐节目中,主持人会组织参加者进行各种各样新奇有趣的游戏活动,目的不仅是为了能吸引参加者的兴趣,而且  相似文献   

14.
我们希望孩子未来能乐在生活,乐在工作,就必须从小引导小孩子重视生活的过程,做一个懂生活、会生活的人;然而许多父母由于对孩子有相当的期望,所以在引导过程中,难免流露出期待,无形给予孩子不小的压力。如果你能让生活常规,变成一种有趣的游戏,如此一来,不仅能让家庭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而且还能增加亲子情感,同时让孩子的学习更加无拘无束。学习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就像一块海绵,经由外界的人事物,他不断地吸收、学习;而在这个过程中,身为父母亲,除了要提醒孩子事该怎么做,话该怎么说以外,也要学习尊重孩子的内心感受。许多父母会骄傲地以懂…  相似文献   

15.
陈静 《小学生》2010,(12):24-25
现在老师们都在使用鼓励教育,多说孩子们的优点,多对他们说:“你真好,你真棒!……”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都不愿意在孩子面前称赞孩子,老话也说:“疼孩子疼在心里,不要疼在嘴上。”这是怕造成孩子自满和骄傲的心理,当然,如果我们不是衷心称赞孩子,只是胡乱称赞一番,那么就确实有宠坏的可能。我们在日常生活该怎样鼓励他们呢?下面是我的一点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当大家拿到这期刊物的时候,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每年,老师都会带着孩子们搞活动,父母也会给孩子买礼物、带着孩子外出游玩。那么,如果给孩子们一个机会,让他们为自己安排活动选择自己过“六一”的方式,他们会怎么想呢?我们对北京万寿寺小学和其他学校的部分孩子进行了调查和询问,孩子们的想法可能有的出乎大人的意料。因此,老师或是父母,在这个儿童节来临的时候,不妨问问孩子们,听听他们的愿望,也许,孩子们会由此过一个不同以往的给他们留下很深印象的节日。  相似文献   

17.
家教文萃     
最好的父母之言你自己做决定吧如果你想让孩子做某件事,或者是停止做某件事,建议你这样说。这么说是为了让孩子了解:他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举个例子吧,你可以对你的女儿和她的小伙伴说:“你们来做决定,是想留在这里安静地玩儿,还是到外面去?”5分钟之后,孩子们依旧大声喧哗,你就可以再告诉她们:“我知道了,看来你们是决定到外面去了。”很简单的两句话,你不仅让孩子们明白了前因和后果的关系,你也不会被女儿看作是个“坏警察”———她能很清楚地了解:是她自己做的决定,自己选择了这样一个结果。妈妈爱你,但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身为父母,…  相似文献   

18.
游戏的世界是迷人的,游戏的世界是令人向往的,如果让我们的孩子们置身于游戏的课堂,让我们的孩子们在游戏中学英语,那么,这将会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也指出:我们要通过对话、谜语、故事、绕口令、歌曲、游戏、短剧等内容及竞赛表演等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尝试着把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引入课堂,让孩子们在开心玩乐之余,也能学到英语;让孩子们在学习英语之时,也能享受游戏所带来的快乐.  相似文献   

19.
很多人做了父母之后,就学会了隐忍。尤其是很多年轻母亲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情绪再不好也会以微笑面对孩子。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认为父母天生就是该这么“好”的,而不知道珍惜别人的关爱。因此我认为,要让孩子学会感恩,首先得让孩子明白你的付出。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孩子玩“角色游戏”,让孩子扮演家长,家长扮演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父母不妨把孩子的种种表现予以复制,如挑食、任性、撒娇等等。因为是游戏,孩子会很投入地想方设法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麻烦”。孩子虽然小,但是只要与他真诚地沟通,他们完全可以理解父母为他们付出…  相似文献   

20.
流年 《生活教育》2012,(19):28-29
做过父母的都知道想让孩子听话是多困难的一件事。孩子们经常把父母说的话当耳旁风,或者干脆不听。这自然会让父母很生气,于是这种情形常常很快升级,成为亲子间的冲突。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孩子不愿听父母的话?我个人就有这样的问题,所以我直接去问了一些6到13岁之间的孩子,问他们为什么不愿听父母的,他们的回答很诚实。1.以前已经说过同样的话了孩子们喜欢抱怨的就是成年人总是一遍遍重复同样的话。因此父母一开口,孩子们就知道他们要说啥了,这可是件令人厌倦的事情。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们能预计到大人们将要说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