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2 毫秒
1.
儿童的网络探究对其建构世界的意义、探究自我、探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探究生活,形成自我与世界的关系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儿童的网络探究会促进儿童网络活动中意义生成与理解的深度,进而通过参与、反思、完善自身行为而增强对网络世界的建构。因此,以探究为取向,让儿童在网络实践中提升探究能力,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主动联结”是脑科学研究应用于教育实践的一种尝试。在学习中,儿童的心智、身体和学习环境构成一个动态的统一体。儿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外部一定的刺激条件下,基于已有认知实现大脑对新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建构,从而建立新联结或改变联结权重的动态过程,即主动联结。教师可通过学、教、评的变革为儿童创设主动联结的机会,持续推动儿童的主动联结学习。  相似文献   

3.
儿童视角开启了把儿童作为研究主体的研究新取向.儿童视角反对传统教育研究中以成人为研究者所建构起来的话语体系,倡导新的儿童观,主张儿童作为自身生活的专家,彰显其作为研究主体的生活体验和意义建构.在儿童权利运动、瑞吉欧教育实践等的推动下,儿童视角的理论与实践体系逐渐建立起来并在有关儿童地位的认识及研究方法上不断尝试,但研究成本过高、研究技术的缺乏和社会文化的禁锢等仍制约着儿童视角研究的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儿童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课程.儿童在自己的生活中认识自然、了解社会,把握自我,并在其与生活、社会的互动中发展自己,建构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从“儿童与生活”入手,实施活动化教学,能有效提高品德课程的教学功效.  相似文献   

5.
从存在论视域出发关注儿童的游戏体验与意义获得是当前儿童游戏研究的新趋势。儿童的意义世界是儿童在与周遭世界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对周遭世界及其与自身关系的理解与感受的集结。游戏是儿童意义世界照进现实之镜,是儿童意义世界的自由生成之境,是多人游戏实现儿童意义世界的扩展与丰富。儿童在游戏中实现“意义成人”,这既是游戏的教育灵魂,也是幼儿园游戏的教育使命。幼儿园游戏要促成“意义成人”教育使命的实现,就要把握儿童游戏的双重规定,实现游戏双重意义的建构功能;甄别游戏内容与形式上价值的不同属性,引导游戏意义的积极生成与扩展;推进游戏立意的经验超越,成就儿童整体性意义的体验获得。  相似文献   

6.
金玲 《教育导刊》2009,(10):1-1
儿童哲学创始人李普曼认为,儿童哲学就是要帮助儿童去建构属于自己的意义世界。儿童哲学以尊重儿童为出发点、以发展儿童智慧为目的、以提升儿童生命为归宿的理念。这对正确认识当前的幼儿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技术作为一种解放性的力量,是儿童获得主体自由的存在方式。技术决定着生活世界的背景,以先在的方式融入生活进而建构儿童自身。技术世界通过丰富儿童的学习选择,延展儿童的交往空间及激发儿童的创造本能,反向确证技术对儿童生活世界的意义规定性。反思技术的资本逻辑、控制逻辑和教育逻辑,有利于对儿童美好生活愿景的技术限度做批判性的审查。  相似文献   

8.
儿童是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从儿童立场出发,教师应当倾听幼儿的多元表达,甄别幼儿的兴趣,筛选可开发的课程资源;把握与资源相关的幼儿经验,开发有意义的系列活动,促进幼儿在主动建构中获得经验的生长;理解幼儿的情感需求,建立与资源的深度联结,引发幼儿心灵的共振。  相似文献   

9.
真正建立在以儿童精神世界、儿童话语方式、儿童生长需要的基础上的教育定是有勃勃生机与活力的。我们以儿童成长历程中需要的情感基础与策略建构为有效载体,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探索儿童、教师、课堂、文本存在的方式,以及内在的意蕴。  相似文献   

10.
课程灵性与人格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课程领域对速度和效率的一味追求不仅剥夺了课程的意义与灵性,也支离了儿童完整的生活与人格。儿童整体人格的建构期待课程领域灵性的复归。灵性的课程以联结、转变与平衡为特征,并可通过尊重整体的儿童、重视艺术的价值、推行整体的学习、培养整体的教师等具体措施予以达成。  相似文献   

11.
基于现实的以及教师个体理解的教学实践是"从数学走向儿童"的,而基于儿童理解的教学实践则是"从儿童走向数学"的。"从儿童走向数学"的教学实践具有基于儿童理解、展示儿童理解以及发展儿童理解的特征。"从儿童走向数学"的教学实践建构主要从儿童世界出发,以儿童的视角重新解构书本,重新解构学习过程,在此基础上重新建立教师的教学意义和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2.
英国不仅是世界工业革命的肇始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儿童福利制度的国家.英国儿童福利制度立法频繁、发展完善,堪称典范.探讨英国儿童福利制度的发展历程和演进特征对于建立和完善我国儿童福利制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儿童文学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扮演过教育儿童、为儿童树立榜样的角色.另一方面,通过儿童文学这个平台,我们关于儿童的知识被不断地建构.社会化话语是这个建构过程得以合法化的根据.然而,这一话语中所隐含的独断性却否认和遮蔽了儿童是作为一种异文化的存在."彼得·潘写作"视野对成长、成熟、社会化、教育等既有观念的社会学反思,提醒我们应该重新看待儿童的生活与教育.  相似文献   

14.
基于现实的以及教师个体理解的教学实践是"从数学走向儿童"的,而基于儿童理解的教学实践则是"从儿童走向数学"的。"从儿童走向数学"的教学实践具有基于儿童理解、展示儿童理解以及发展儿童理解的特征。"从儿童走向数学"的教学实践建构主要从儿童世界出发,以儿童的视角重新解构书本,重新解构学习过程,在此基础上重新建立教师的教学意义和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源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学说。皮亚杰以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概念,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教师、学生等)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学生主动的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从而使学生从原有的认知结构转化为新的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16.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知识结构得到发展。因而,教师要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要能够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儿童写作是儿童言语生命力的表现。发现式写作,彻底解放了儿童的头脑、眼睛、嘴巴、双手,是儿童作为写作主体的胜利突围。发现式写作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敏化儿童的心灵感受,发现生命世界的趣味意义;尊重儿童的个性表达,让言说抵达自由的心灵世界,让自主修改成为发现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Blog以网络作为载体,是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Blog以其自身的优势,为写作教学提供了新模式。一、理论基础1.建构主义理论(皮亚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现象学为基础,以儿童对炫耀的行为体验为逻辑起点,分析儿童炫耀行为背后的自我发展,得出以下结论 :儿童因为天性使然的个体本能和正向偏见而表现炫耀;儿童采用朴素的自我展示策略—通过炫耀展示自己的能力;儿童由于外部奖励与物质自我发展的动机驱使而炫耀;炫耀是儿童驱除自卑感的方式或者是其高自尊的表现。根据儿童炫耀折射出的意义,教育者应走出成人立场,进入儿童意义世界去理解儿童的炫耀行为。  相似文献   

20.
奚亚英 《江苏教育》2015,(7):46-48,51
从中国儿童到世界公民,寓意着学校教育既要基于儿童视角又要基于国际视野。作为一所外国语学校,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从文化立魂到实践创生,以学会共同生活为培养目标,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规划与课程建构,致力于真正实现学校公共生活的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