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逐渐成为现代教育的学科教学目标,结合语文学科内容特点可知,其学科内容蕴含极为丰富的人文精神、道德修养,因此,语文学科教学活动开展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精神和文化修养。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修养培养的起点时期,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教育的渗透,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正在学科教学当中全面渗透和落实,为素质教育的开展与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便利条件,也充分凸显了学科的育人作用。对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进行培养,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指导历史教学改革创新方面有着很高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社会责任感,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历史教师应该在正确把握核心素养教育要求的情况下,创新历史教学活动,渗透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相似文献   

3.
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强调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来促进 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家国情怀存在于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 传统文化之中,七年级历史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地 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帮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落实家 国情怀教育,进而形成强烈深厚的民族国家情感。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传统文化受到网络文化的冲击。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性的工具学科,肩负着继往开来的责任。在教学中结合传统文化,渗透地方历史,打造特色课堂势在必行,这是课标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也要致力于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历史微课的制作和应用要落实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渗透唯物史观,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落实时空观念的培养,注意历史知识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注重史料实证,着力培养学生重证据的意识和处理庞杂信息的能力;突出历史解释,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解释方法,重视以史为鉴;抒写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历史学科根据性质被划分为人文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历史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民族历史有充分的认识,并铭记历史。同时,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有利于引导、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对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分析研究在历史教学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必须要坚持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中学历史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文化自信贯穿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的始终,具有立德树人的作用。历史学科教学中要着重渗透文化自信,中学历史老师应该把握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历史故事树立同学的文化自信。对传统文化认真剖析,让同学们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树立文化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8.
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重要教育意义。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但可以增长学生见识,洗涤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还可以把传统文化的烙印深深印每一位学生心中,让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本文具体分析了高中语文教学当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和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途径。  相似文献   

9.
社会与国家都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就是历史学科。通过历史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及国外的各种历史事件,从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民族荣誉感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教育改革下要求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时,除了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学习素养外,还要求在历史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渗透家国情怀的历史教学可以让学生树立为中国梦努力奋斗的伟大目标。初中历史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如何有效开展融入家国情怀的初中历史教学。  相似文献   

10.
在文化逐渐趋向多元化的今天,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显得十分有必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刚刚接受启蒙教育,各项素质和品质尚未定型,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黄金阶段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尤其是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学科优势,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样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又能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素养。本文立足于对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意义的分析,就如何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1.
德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应当贯穿于每个阶段的教育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德育素养。本文结合小学德育教学活动,提出几点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是各职业院校的必然选择。笔者认为在职业院校的文化基础课阶段就对学生渗透护生职业素养,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我们分别在语文、计算机、德育、英语、化学学科中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推进,现下教育提倡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际教学不能止步于生词、语句、课文等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并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全面学习语文知识与传统文化。但是,一些教师不知道如何运用教学内容渗透传统文化。本文结合相关教学经验,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结合教学实际探究小学语文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为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提供参考依据,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思想品德是初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意义重大。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学科素养,是现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文章结合教学经验,从社会观察、辩证思维和价值取向三个方面,对初中学生思想品德课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15.
郑坤 《学苑教育》2024,(9):67-69
语文作为高中重要教学学科,也是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也受到了师生乃至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作为传统学科,高中语文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也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重复等问题,过度关注学生语文学科基础知识点、考试答题能力培养,忽视了新时期教学改革下对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语文课本中包含了大量传统文化元素,老师应该顺应新时期人才需求,在教学活动中,结合课本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注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高中生学习及继承传统文化。文章将就如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提升高中生对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展开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6.
新课改理念的出现使传统教学模式备受冲击,作 为基础教育改革者,我们也开始立足学科教学实际展开深入思 考,共同探究科学的教育改革方法。在指导小学数学教学活动 的过程中,核心素养培养是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需要关 注这部分教学任务,并运用合理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目标达成。下文重点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教育的路径,希 望能够全面提升学科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7.
欧冰心 《考试周刊》2023,(12):142-146
目前基础教育阶段,核心素养已然成为教育领域的重点课题,教师们也在积极探索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学科教育教学工作中来,贯彻落实核心素养培育要求,从而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但目前还是有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难以真正地落实核心素养目标,课堂教学仍旧延续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模式还停留在传统的应试教学层面上。在初中教育阶段中,历史学习事关学生的价值观以及文化素养等的全面提高,渗透核心素养不仅能够拓展升华历史课堂教学,还对历史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增强和学生的历史素养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需要结合历史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将家国情怀学科素养内容落实到实际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历史,了解国家,了解民族,提升学生的民族意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文章分析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渗透意义,对家国情怀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在智力教育活动中科学地渗透道德素养教育,既要教授学生数学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使学生拥有较强的个人道德修养.教师为了达到这一授课目标,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利用自主探索、情境感悟、合作互动、历史感知、思维训练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本文结合德育教育特点,浅谈初中数学教师在知识讲解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职校学生的语文基础相对来讲较为薄弱,传统文化知识也显得比较匮乏,因此在语文教学当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则显得尤为必要,能让职校学生在审美、道德、职业观等层面产生感悟,进而助力职校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基于此,身为职校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开展中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知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