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季节性冻土地区水分迁移原理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了季冻区路基冻胀原理、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结果表明:季冻区路基内水分在土水势梯度作用下向冻结层迁移,冻结层冰晶体积不断增大,导致路基路面鼓包开裂;针对影响路基冻胀的因素,可采取加强路基排水设施、设置隔水离层、提高路基土压实度、铺设保温板等措施防治路基冻胀。  相似文献   

2.
季冻区路基的病害及其相应的防治措施一直是困扰工程界的难题。青藏铁路的兴建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冻土路基病害的研究和防治措施的进展。通过对冻胀机理的分析以及总结前人提出的冻胀模型,获得了路基主要病害,如冻胀、翻浆、融沉等的主要原因。针对路基主要病害,提出了季冻区路基病害的主要防治措施。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冻土路基病害的解决方法将会愈加多样。考虑施工时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和手段,将会极大地提高解决路基病害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东北季冻区灌渠基体土冻胀使得渠道衬砌体发生破坏,在很大程度上对农田水利设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导致渠道内水的渗漏,浪费水资源。研究灌渠基体土冻胀机理将对以上问题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在国内外对冻土的研究基础上,结合东北季冻区特有的灌渠基土冻胀现状,分析季冻区灌渠基体土冻胀力试验研究方法,提出针对东北季冻区灌渠基土冻胀及渠道衬砌冻胀破坏的研究前景和进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季冻区不良地质地带路段换填深度技术,是把路基路面视为整体结构进行综合设计,解决季冻区不良地质地带路基处于潮湿或过湿类型的冻胀病害的技术,以确保路基强度和稳定性,便路面不产生破坏.  相似文献   

5.
说起冻胀、盐胀灾害,许多人还不很了解。但其破坏性不亚于火、水、旱、风等灾害。我国长江流域以北的广大地区发育着冻土,冬季大气温度降到零度以下时,地表土壤中孔隙水原位冻结,同时伴随土水势梯度的改变,下层未冻结区中的水分便向冻结面迁移、聚集,  相似文献   

6.
在季节性冻土地区,对于不良地质、水文条件下的路段,由于路基冻结过程中发生水迁移,使冻土层中的冰体含量剧烈增加,造成路基土的冻胀。春融期间,上部开始融化,而下部继续冻结或停止冻结,形成不透水层。上部土层中过多的水分及时排出,造成土基软弱,强度急剧下降,在车辆荷载作用下,中面便发生了弹簧、断裂、鼓包和唧泥等现象,这种现象我们称作翻浆。翻浆的发生,不仅会破环路面,妨碍行车,严重者还会中断交通。因此,在翻浆地区修筑公路,要特别注意对道路沿线地质水文状况详细调查,以便进行路基路面的综合设计, 防止翻浆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结合近年来公路工程的实践,针对季冻区冻胀现象的成因及防治,做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杨兵 《中国科技信息》2010,(2):63-64,72
以109国道青海橡皮山段发生严重冻胀路段的路基填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开敞条件下的室内单向冻结试验,分析了冷却温度、压实度、荷载对土样冻胀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开敞条件下冷却温度、压实度、荷载对土的冻胀特性影响明显。冷却温度越高,土样的冻胀率越大;压实度越大,土样的冻胀率越小;荷载值越大,土样的冻胀率也越小。  相似文献   

9.
由于季节性冻土地区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达不到设计年限,并提早出现损坏,本文对季冻区路基临界高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1.合理确定季冻区不良地段换填深度,其目的是保证路基工作区的强度和稳定,以免路面早期破坏。 2.提出的换填技术,只适用于季冻区,不良地质地段为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采取换填技术时应用。 3.季冻区不良地质地段路基工作区范围内路基的换填厚度,取决路基的填土高度,路基所处地理位置的冻深及换填材料的性质。路基的填土高度高,换填的厚度小;冻深大的地区,路基的换填厚度较大,应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东北地区道路的使用性能,通过阐述季冻区路基的常用病害,并简要分析病害出现的原因。根据季冻区路基病害的出现原因结合工程实践,对各类路基病害提供相关的处治方案。提出的相关处治方案可以为东北地区路基施工的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地基的冻胀性取决于土、水、温、压四个要素,其中地基土质是决定地基冻胀敏感性的内部因素,而水分、温度和压力则是地基冻胀敏感性的外部因素。如果能将冻胀敏感的地基改良成冻胀不敏感的地基土,也就从根本上消除了地基的冻胀性。影响冻胀上质条件主要包括地基土的物理、化学成分,土的颗粒组成和土的密度。以下重点讨论用物理化学方法和动力法来消除冻胀性地基土;  相似文献   

13.
中国黑土资源分布格局与动态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该文从冻层的角度分析了黑土性状特点与形成过程,揭示了黑土资源的纬向分布与冻层存在的密切关系,根据季节冻结层底面年平均温和年平均气温关系式,计算出满足黑土形成所必需的纬度有关的气温条件,从而证明季节冻层决定了黑土纬向的分布。论文从土壤地质学的角度分析了东北黑土资源的经向分布格局,根据黑土的基本性状反演了第四世纪黑土成土环境,说明地质历史时期的一系列构造运动造成了东北地区明显的经向地貌差异,进而影响了土壤形成的植被条件、母质条件、水文条件以及元素迁移和聚集,从而限定了黑土资源经向分布范围。探讨了黑土资源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强调了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及化肥、农药的污染是土地资源退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东北地区某既有铁路路基冻胀病害进行调查和室内试验,结合冻胀机理,分析冻害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冻害产生的根本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气候因素对青藏公路路基病害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殊的地理条件、地质条件及气候,致使青藏公路路基病害较为严重.为了研究周期气候及特殊气候对青藏公路路基病害的影响,尝试从路基的冻结、融化过程,水分迁移的角度揭示路基发生病害的机理.结果表明,气候的周期变化及青藏公路特殊气候,是造成路基纵向裂缝,波浪扭曲变形及不均匀沉陷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20,(11)
季冻区气候严峻多变的特点给混凝土路面的施工、使用、维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现有混凝土路面极易因冻融、冻胀问题而产生裂缝,严重影响正常使用,危害车辆的行驶安全。本文从裂缝的类型入手,简要的总结了混凝土路面裂缝的不同类型并围绕裂缝的主要产生原因开展了相关分析,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可为今后从事季冻区混凝土路面裂缝的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高海拔严寒地区气候严寒,季节性冻融显著,公路低填路基往往是路基病害频发的部位,由于路基填筑高度低,在地下水位及季节性冻胀的共同作用下,出现路基不均匀冻胀、融沉,严重影响公路运营安全。为解决这个施工难题,本文对翻挖碾压、挖除换填、增加碎石盲沟、设置复合土工膜等几种处理方式进行分析和对比,主要包括路基技术指标及不同处理方案的经济性分析对比。路基含水率的变化是引起路基冻胀与翻浆的主因,采用换填、碎石盲沟及复合土工膜处治方式对低填路基病害起到防治作用,但是换填及盲沟处治具有不彻底性、不均匀性,单增加了填料的抗冻性,成本高;复合土工膜处治具有彻底性、全面性,能够提供路基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经济性好,但是耐久性不确定。本文研究将防渗复合土工膜应用在低填路基路床底或冰冻线附近,形成防水隔断层,保证路基路床范围或冻深范围内的填料含水率处于稳定状态,避免外界水进入路基填料中在冻融环境下引起路基冻胀、翻浆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季节性冻土地区铁路冻害的表现形式。路基冻胀和翻浆冒泥是线路冻害的表现形式。通过对铁路路基冻害各种因素的测量现场及分析,得出温度场、水分场和冻胀量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9.
针对公路冻胀,分析冻胀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以期为此类公路灾害的处治及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主要针对冻结法在地铁联络通道施工中产生的冻胀和融沉现象,分析其影响因素、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并根据工程案例提出控制冻胀和融沉的具体施工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