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学生写作文烦,首先烦的是"写什么"。曾在《人民教育》上读到过一组数据:某省小学五年级共计1947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认为"没材料可写"的有931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7.8%。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在激趣打开学生思路后,每每动笔前还是会有孩子们问:老师,我写什么好呢?由此可见,学生习作最头疼的还是无米下锅,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仍然是小学习作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笔者想到了近年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师生都习惯地将字数为400字的习作称为"大习作",而把200字以下、篇幅长短不一、文体不同的随文练笔、习作片段、小日记等称为"微习作"。"微习作"篇幅短小,费时较短,可操作性强。"微习作"是"大习作"的辅助,丰富"大习作"的内容和技巧,为"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指向明确,微化教学目标"微型写作课程目标注重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以解决学生写作实际困难为最大诉求,而不求面面俱  相似文献   

3.
"微习作"作为提升学生习作水平的一种有效形式,教师要在微目标,微内容,微评价上下功夫,以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降低学生习作难度,真正实现短时高效的教学目标,逐步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要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着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习作作为一种运用语言文字来阐述观点、描摹状物、表情达意的特殊化技能,需要在不断地训练中形成。为此,习作教学就应该从一个"微"字入手,以微视角、微笔触来尝试表达,紧密结合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真切的实践练笔中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出要巧妙融通,依托口语交际训练微习作;类比移植,紧扣课内阅读训练微习作;链接生活,在率性表达中训练微习作;直入心灵,在叩问自我中训练微习作,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我们已悄然进入了一个"微时代",习作教学中的"微活动"应运而生。我们尝试着,力求让"微活动"成为儿童的习作"素材制造机",成为提高儿童习作水平的"小确幸"。本文从"微活动营造微环境""微活动触动微性情""微活动唤醒微表达"三个角度阐述"微活动"在习作教学中的作用,让"微活动"成为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小确幸"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学生无话可写,正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学生习作能力呢?  相似文献   

7.
微时代背景之下,习作教学应该避免宏观视角的关照,从微问题等方面进行微探索,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实现习作教学的华丽转身。推行"微发现",开掘"伙伴语言";实施"微点评",扮靓"伙伴语言";进行"微积累",悦纳"伙伴语言";承担"微任务",吸收"伙伴语言",可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已经走进一个"微时代":微型小说、微电影、微博、微信……微作文即小作文,具有内容丰富多样,形式自由灵活,感情真实真挚,篇幅短小等特点,可以让学生能立足于自己的学习生活感悟、观察、表达,为学生需要而写,为生活实用而作,人人可写,事事可写,处处可写,时时可写。"提倡学生写微作文不仅适应时代的需求,也适合小学生习作的实际需要。"微作文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变化也紧跟上了时代的步伐。近年来,各种"微课"、"微作文"等教学形式层出不穷。尤其是"微作文"教学的悄然兴起,已逐渐成为当前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微作文"这一自由与开放的写作教学形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传统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10.
张丽芳 《考试周刊》2015,(38):45-46
现在很多学生惧怕作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微作文"让学生立足于自己的生活观察、感悟、表达,如同微信、微博,人人可写,事事可写,处处可写,时时可写。本文论述了"微作文"的操作策略,在"易于动笔"和"乐于表达"上下工夫,引导学生参与,丰富生活积累,获得情感体验,从而激发童趣童心,唤醒童真童言,表达独特感受。  相似文献   

11.
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积极思维。习作也不例外,如果把学生习作兴趣培养起来,就能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在培养小学生习作兴趣上须做好以下两个方面。一、"牵下水",乐中练笔小学生害怕习作的原因无非有三:其一,很想写,但无物可写;其二,觉得有很多事物可写,但又  相似文献   

12.
<正>写话是学生习作的胚胎,是养育学生习作的摇篮。为了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提升学生的写话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可建构"微写话"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习作素养。微写话课程目标准,起点低,切口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写话积极性,让学生会写,善写,乐写。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微写话内容,丰富微写话形式,形成微写话展示。  相似文献   

13.
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免费聊天软件。"微作文"指字数在150字以内作文片断训练的一种方式。本文分析基于微信的群讨论组、微信订阅号、微信朋友圈、群发信息等功能,在手机、平板上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教师引领学生"微指导,掌握写作方法"、观看"微课程,巩固课堂知识"、鼓励"微积累,让文章锦上添花"、指导学生"微练笔,鼓励自由习作"、带领学生"微评价,激发评价动机"五方面进行微作文训练,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相似文献   

14.
韩莉亚 《学子》2013,(11):24
茅盾曾经说过:"仿写可以说是创作的第一步,仿写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结合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仿写——对于作文刚入门的小学生尤其重要,是让学生从扶着"走路"到自己"走路"很好的过渡方法。仿写基于"儿童性"。中年级学生,认知特点经历着由直观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此时"模仿性"也最强。根据儿童这一心理特点,将教材中典型片段与习作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有利于降低学生习作的畏难情绪,保证学生习作时兴趣的高涨。借仿写搭建桥梁。学生刚从低段的听话、写话过渡到写句成段,往往在写作文时无话可写,即使有话可写也无表达方法,而仿写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微写作四步教学:制定微目标,选择微内容,搭建微支架,开展微评价,切实解决学生的写作困难,有效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为教材的单元习作助力。  相似文献   

16.
三年级是儿童学习写作的过渡时期。而学生的思维多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面对习作教学,必须多从由"看"到"写"入手,多做小型练笔,进行微习作训练。基于此,统编版教材在课后作业中安排了不少新意迭出的"写"的练习。其意图十分明显,要求三年级强化"微习作",重视写作教学中关键期的过渡。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体验教育渗透在习作教学中,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兴趣,使他们写作时有内容可写,在作文中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构建了科学的习作训练序列:一、二年级"乐意写",三、四年级"自由写",五、六年级"学会写"。因此,笔者认为,要改变中高年级学生不会写的现状,必须从低年级抓起。教师可开展"微日记"的尝试。所谓"微",就是指日记内容着眼点微小,只需记录看到的一样事物、听到的一句话,或心中的一个想法……有物可言、有话可写就行,不需面面俱到,不需  相似文献   

19.
在翻转课堂下设计作文"微课"很重要。"微课"是学生进行作文先学的重要资源,有效运用能够为学生习作素材的撷取提供思路,为学生习作方法的优化提供方向,为学生习作语言的运用提供典范。  相似文献   

20.
正习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它直观地体现了学生对语言的敏感程度与应用水平,是学生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实际的习作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困难重重,具体表现在学生习作兴趣不高、畏难等消极情绪显著、语言表达能力较弱、语言组织能力不强等方面,究其原因,还要从学生困扰的"无话可写"说起。在多年的习作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困扰,他们并非真的讨厌习作,而是确实不知道写些什么,好像没有什么话可以说,即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