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0 毫秒
1.
情境是学生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重要载体。当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存在忽视知识建构、生活运用和价值判断等问题,导致学生的科学学习始终处于浅层。为了让学生的科学学习走向深入,教师可以采用情境链接的方法,注重科学知识的系统加工、科学知识的内化与外化、科学知识的理性建构等,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铸就必备品格,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及运用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传统中职课堂教学互动单一化、浅层化问题,运用知识建构理论,从互动主体、互动行为、互动情境三个要素出发构建中职课堂教学互动框架,并基于该框架设计面向中职课堂的"三维高阶"教学互动提升策略。实践证明,"三维高阶"教学互动提升策略,既能协助学生建构有意义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意愿,提升课堂教学互动的质量,促进中职课堂教学互动深度化、有效化。  相似文献   

3.
一、深度学习的涵义Marton和Saljo认为深度学习指的是学生通过运用多步骤的分析与加工策略,如概念转变、知识结构养成、资源交互、反思再认等,以期获得对知识的深层认识。从本质上讲,深度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探究式的、理解性的学习方式,要求学习者合理运用高阶思维,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运用。深度学习提倡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以思维发展为目标,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取新的知识,并将其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最终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4.
当下是一个信息生产爆炸、专业分工细化的时代,教育要促进学生进行主动、联系、有意义的"深度学习",帮助学生掌握解决真实情境下的复杂问题的能力。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际以及国内外学者对深度学习的研究成果,对初中数学深度学习进行概念界定,进一步得到初中数学深度学习应该具备的主要特征:主动理解与批判接受、激活经验与建构新知、知识整合与深层加工、把握本质与渗透思想、有效迁移与问题解决。由此,提出初中数学深度学习的促进策略:创设情境;问题驱动;知识整合;合作探究。  相似文献   

5.
在高中生物学专题复习课教学中,合理运用知识网络图、微专题、归类辨析等概念网络建构策略,能有效促进学生深度理解核心概念,提升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①深度学习以知识深度加工、思维深度发展、意义深度建构为价值追求,指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形成。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是在真实情境中产生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离不开具体情境的支撑。情境性是知识的根本特征。"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一定的情境中,主动对新信息  相似文献   

7.
正深度学习是学生在内在动机的驱动下,在理解反思的基础上,对新思想、新知识进行批判分析,使新旧信息和多学科信息达到整合,从而重建认知结构、有效迁移转化并解决真实情境中复杂问题的学习。因为深度学习最终强调的是在解决问题的真实情境中对学习知识的重新建构和有效迁移,所以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在多篇文本的解读过程中自主寻找文本间的显性或者隐性信息,并借助这些信息举一反三解决新问题,这才是深度学习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8.
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本质上是指向学生思维的,面向学习的客体与主体所表现出来的批判性,可以确保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深度.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深度学习教学策略可以阐述为:瞄准学生核心素养及其发展,思考某一具体数学教学内容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之间的关系;给学生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能够自发形成关于数学知识关联性的认识,同时在建构与运用数学知识的时候表现出思维的深刻性与批判性;对学生深度学习的过程以及教师教学策略的运用进行科学评价.从教学策略运用的角度来看,因为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教学策略,所以学生能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能够将自己的知识充分调动出来,因此深度学习所强调的知识关联性得到了充分保障;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角度来看,学生经历深度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进入数学抽象、运用逻辑推理并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内涵,提出“聚焦思维培育,关注课堂生成;紧扣学科特性,回溯课程本源;落实实践育人,助推素养提升;渗透审辩训练,凸显教育价值”的生物学课堂特质。为促进深度学习的有效实现,从“巧用情境创设,诱导动态生成;设计多维活动,把握知识本质;开展具身实践,培育核心素养;思辨社会议题,促发评价反思”4个方面,探寻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徐婷 《学周刊C版》2023,(17):127-129
在浅层学习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日益提高的发展与进步需要背景下,基础教育提出了“深度学习”概念,强调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知识内涵,使其形成深层体验和高阶思维,建构有深度的知识体系。文章以初中历史学科为例,围绕课堂教学展开,对深度学习价值与引导策略进行分析,从多个角度上说明观点与建议,与一线教师共享经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情境支持、问题引领等过程中,不断提高历史理解深度与探究广度。  相似文献   

11.
深度学习体现五大特征:联系与结构、活动与体验、本质与变式、迁移与运用、价值与评价。思维导图是一种基于脑科学的可视化思维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形象直观的学习方法。运用不同特征的思维导图开展英语复习,用"头脑风暴图"创设语言情境,用"分层结构图"建构知识整体,用"语法分析图"完成深度加工,用"内容分解图"将思维可视化,用"总结归纳图"激活有效链接,定能改变当前小学英语复习课"满堂灌"的现状,从而鼓励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合作与创新的方式,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归类、理性表达、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等,不断提高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2.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得知,初中生物理学科深度学习能力一般,在知识建构、批判思维、知识整合、解决问题、沟通合作、学习内驱力等维度均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落实探究实验、注重知识整合、开展个性化教学、转变评价方式等策略提高学生物理学科深度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3.
深度学习是国际教育改革的总体趋势,是培养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作为人类的高阶心智活动方式,深度学习建基于情境之中,要求学习者批判性地学习知识,使其通过深度加工知识信息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并迁移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本文在阐述深度学习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提出深度学习的重要特征,分析情境教学融入高中生物学深度学习的优势,并创设可视化情境、批判性情境、社会生活情境、探究性情境来促进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4.
深度学习是相对浅层学习而言的,深度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已有经验和认知逻辑,运用创设情境、设计思维冲突等手段,帮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进而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发展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5.
论促进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设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理解知识和知识建构的概念出发,分析了知识建构的特点,比较了知识建构与传统学习的差异,阐述了知识建构的方式,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的角度讨论了有效促进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设计方法。文章认为,有效促进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设计必须围绕活动、情境、资源、工具、支架、学习共同体和评价等七大基本要素来进行。这一学习环境设计方法为知识建构提供了一种思考和实践框架,有益于教师帮促学习者运用高阶思维开展有意义的学习,实现高阶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语文主题式学习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方式,其有效开展离不开真实情境。真实情境有相对于生活、语言文字运用、学生心理而言真实的三重含义。真实情境能使语文主题式学习更具整体性、挑战性、实践性和迁移性,蕴含明确的情境背景、链接多个学习任务、提供特定的学生角色、隐含不同的表达对象、关联简洁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7.
知识建构是实现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亦是各参与主体冲突协商、相互博弈的过程,而认知偏差作为学习者固有的认知心理现象,易对知识建构协同策略的选择产生影响.为深入揭示深度学习知识建构过程中学习者认知内在机制,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认知偏差、团队冲突与知识建构的关系迸行分析.研究表明,证实性偏差、自我维护偏差和敌对归因偏差显著正向直接影响知识建构,任务冲突在认知偏差和知识建构之间起中介作用,而关系冲突与知识生成的关系不显著.据此基于脑科学对认知偏差的阐释,从社会连接、心理契约、心智解读、自我意识与控制、情绪等五个维度提出了知识建构有效发生策略,拓展了深层次知识建构的研究范畴,助力深度学习的有效发生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深度学习是一种高阶的心智活动,是符合高度信息化社会特点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理念,具有理解式、情景式以及建构式的特征。深度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改革的必然要求,但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接受学习、机械学习以及浅层学习等问题。因此,深度学习需要教师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深度理解;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迁移运用;把握知识的内在结构,引导学生建构反思。  相似文献   

19.
"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1]深度学习以知识深度加工、思维深度发展、意义深度建构为价值追求,指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有效道德学习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已有的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而是指教师通过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唤醒并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进而在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发生预期的发展变化。有效道德学习的前提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主动参与,而有效道德学习的课堂建构策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教师对学生思想发展脉搏的准确把握、对于对话生成的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及有效道德学习的评价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