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死亡是海明威笔下反复出现的主题,从“体验死亡”、“认识死亡”和“超越死亡”三个方面可以透视出海明威潜意识中对死亡的敏感和偏爱。同时结合海明威对待生活的强的态度,我们还可以阐释海明威作品中学和精神异形同构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非洲的青山》是对海明威与第二任妻子在东非肯尼亚打猎经历的真实再现,其中对非洲大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对狩猎时的残忍描写让人能够深切感受到海明威内心的矛盾和自然观的双重性,这种矛盾其实也是普遍存在的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典型代表。从《非洲的青山》入手,对海明威对待人与自然的双重态度进行分析,批判海明威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3.
本文联系海明威生平论述了《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的硬汉文学形象及其意义.海明威通过桑地亚哥这一文学形象所传达的对人类未来的乐观态度和对人类团结的坚强信念.  相似文献   

4.
作家创作时会深透自己的经历或价值观、世界观,然关于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以及他的妇女观、他对女性的态度却一直是评论界争论不休的焦点.文章从上从文本入手,剖析海明威主要作品中的主要女性因素,可以看出海明威同样是一位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作家.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学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考察和表现自然与人的关系,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海明威的作品《老人与海》就是在诠释人与自然的关系。这部作品表现了人通过战胜自然伟力的方式来实现自我价值的思想,突出了人对自然的征服;又表现了海明威对自然的矛盾复杂态度。总的来说,海明威是一位具有一定生态意识的作家。  相似文献   

6.
《大双心河》是美国作家海明威最有寓意的短篇小说。主人公尼克有着回归自然,融入自然的生态情怀,同时又流露出了控制自然的征服情结。尼克对自然的对立态度反映出了海明威生态观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7.
“死亡”与生存一样,都是人生的最大主题,也是海明威著作中一再出现的主题之一。它表明了海明威站在死亡这一人生的最高点上对人生本质的体悟和对人生历程中得失的反省,表现了他对人生的哲学和宗教态度。  相似文献   

8.
《雨里的猫》:女性境遇的一个重要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硬汉到男性沙主义猪猡,从女权主义到有同性恋倾向的作家,海明威在美国评论界不停地变换着“面孔”。这促使我们对海明威的作品进行重读。《雨里的猫》是海明威创作中以女性为主体、对女性表现得最为细腻最有感染力的一篇,其中隐含着海明威对女性的理解和态度。“雨里的猫”不仅是这篇作品中女性境遇的隐喻,而且是他初期作品中女性们的隐喻。  相似文献   

9.
袁欣 《考试周刊》2010,(11):32-33
本文以例证的方法简要分析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和其对女性的那种既渴望又畏惧的矛盾观。首先概述了在父权意识影响下海明威的两性观.然后以海明威笔下不同的人物形象及其生活的不同时代背景和特征为论据来论述海明威笔下的两性形象及其突出的人物特点.即那些被摧毁了生活目标而陷入迷惘的主人公们一步一步发展成为面对艰难的人生不消沉、不退却、冷峻地与命运抗衡着的“硬汉子”形象.以及他们对不同女性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美国现代作家海明威创作的“硬汉”形象已深入人心,但其对女性的态度却一直是评论界争论的焦点。海明威认为艺术形象的生命和灵魂在于高度的真实感,在此,从真实感这个角度,分析了《永别了,武器》中凯瑟琳的性格特征,从而认为在海明威的艺术世界中,不强调“大男人”,也不存在“厌女”情结,最首要的是人,他只是立足于对人及人生的认识与理解之上来塑造出一个个光彩照人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1.
战逸超 《考试周刊》2010,(57):21-22
海明威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山。一直是学术研究热点,他的短篇小说也备受学者青睐。海明威的短篇《麦考勃短暂的幸福生活》同样也是他的佳作之一。本文一改以往对海明威写作风格、创作特点、象征手法等进行分析的思路,而是通过分析文中隐含作者对人物,以及人物之间关系的态度和描写,来剖析背后隐藏的作者对人际文化的批评,通过文本细读法,揭示在美国社会"以利为本"背景下,爱情与友情遭到扭曲的现实。  相似文献   

12.
对文学作品的评析,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视角。海明威的文学作品以简洁而出名,世称"冰山原则"。所谓"冰山原则",即: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本文抱着学习的态度,从理解原文和译文表达入手,讨论各个译本翻译的不同之处,从而更好地了解海明威小说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3.
王颖 《考试周刊》2007,(47):119-120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为著名的一部作品,在小说中作者成功地刻画了桑提亚哥这一人物形象。海明威早年比较悲观,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人物,但他的态度和观点在晚年改变了许多,《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的精神世界正表现了这一点。通过刻画桑提亚哥的"硬汉"形象,展现他的乐观态度和永不服输的精神,可以探索出桑提亚哥超脱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4.
张桂芝  杨旭 《考试周刊》2010,(35):27-28
现如今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旋律,但是死亡也随处都在,比如局部战争、自然灾害、人正常的生老病死等所带来的死亡。人类历史上有很多伟大的作家在其作品中都有对死亡的描述,海明威是一位伟大的战争小说作家,他的一生中面临着很多的死亡,他的作品是其丰富的人生体验的展现,因此对死亡的描写非常多。读者通过对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和《丧钟为谁而鸣》中的男主人公们对待死亡的态度的研究可以看出处于不同时期的海明威,对待死亡有着不同的看法:由早期惧怕死亡到后来直面死亡。对海明威死亡观的研究,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不要惧怕生活中的死亡,要勇于直面死亡。  相似文献   

15.
海明威小说的叙述艺术开创了一代新的文风,他独树一帜的文体风格在世界文坛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海明威在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时所采取的客观、冷静的态度,以及含而不露的艺术表现手法与传统文学艺术形成了鲜明对比。在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中,海明威的这一艺术风格表现得更为具体和突出。我们在这部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那含蓄、富有哲理、富有个性的象征手法。  相似文献   

16.
《战地春梦》这部作品代表了海明威写作艺术上的成熟。他所塑造的“硬汉性格”和创造的独特的写作风格在美国文学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一直为评论家们津津乐道。本文对《战地春梦》中的凯瑟琳的性格分别在对待死亡、传统观念及价值观的态度方面进行剖析,以此来探讨海明威笔下女性人物在其作品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苏焕莉 《考试周刊》2011,(34):29-30
硬汉海明威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常常充满对死亡的探索,《印第安营地》是其短篇小说中的杰出之作。本文拟从生与死的原型角度解读这部短篇小说,从而更深刻地了解作者对生命与死亡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海明威的仇母情结、拒斥宗教和文风创新,不仅与他的家庭环境、个性人格紧密相关,更与他对待文化传统的态度不可分割.天赋、机遇、目标明确、刻苦勤奋、锲而不舍,尤其是在艺术中对人物行为和语言的约束节制,使海明威在早年就创造了一种成功的表达方式;而在思想上的虚无主义和生活中的自私放纵又使他因创作源泉枯竭而体验了失败的尴尬和锥心刺骨的痛楚,后者是他最终走向绝望与毁灭的根源、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缕述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消费主义在美国兴起的历史背景,结合对海明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的文本细读及人物分析,试图揭示这样一个事实,即消费主义在二战后在西方世界的真正兴盛之前,在人民的经济生活和道德生活即将产生巨变之前,海明威作为一个敏锐的作者,注意到并通过其小说反映出这种历史潮流。不仅如此,他还用生动的笔触展现出小说中人物的物质消费享乐与精神空虚之间的强烈反差,以此反映作者对消费主义的真实态度。  相似文献   

20.
海明威是具有高度艺术才华的一位作家,其具有独特的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而海明威风格不仅是国外学者们研究的热点话题,也是国内译者们为了更好的完成对海明威作品的翻译而需要探讨的问题。因此,基于这种认识,本文以海明威的著名作品《老人与海》为例,对原文的海明威风格的体现问题以及译文的海明威风格再现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而对海明威风格的汉译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进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