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漂泊的印记     
曾经,北岛的诗是须男初长成间的一剂猛药。在我青春的行囊中有一件必不可少的行李——1980年代初编选的《朦胧诗选》,白色的封面被手掌摩挲得成黑色,斑斑点点地涂满了青春和漂泊的印记。  相似文献   

2.
《永乐大典》卷2264载自居易《湖上春行》诗二首,有人断定其二为佚诗(见《文献》1997年2期童根羽文),其实不然。这二首诗均被收入《全唐诗》。第一首在卷443,第二首在卷446,只不过前诗题作《钱塘湖春行》,后诗题作《春题湖上》,仅有几字不同。可见二诗并非佚诗。《永乐大典》把二首诗作同一诗题下之组诗处理,《全唐诗》则作为  相似文献   

3.
飞花拾零     
杨玉环是一个水平不低的诗人,《全唐诗》载有她的一首诗,题名《赠张云容舞》: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渠袅袅秋烟里。转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张云容是个宫女,善于表演霓裳羽衣舞。有一天,在绣岭宫,她为唐明皇和杨玉环表演,杨玉环看后深为赞赏,就题赠了这首诗。这一首诗能写得如此地好,可见杨玉环写诗是一位高手,她  相似文献   

4.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这首名叫《橄榄树》的歌,讲述了一个人为追求梦想而四处流浪的故事。在广州街头,就有一群来自北方的歌手,他们居无定所,四处漂泊,过着清苦有时甚至是凄惨的流浪生活……  相似文献   

5.
香港新世纪出版社新出版了一本《少女诗萃》,收录了方青卓少女时代的一首诗——《献给远方的风帆》。从书店买回来读罢便打电话祝贺她,最后让她请客。她在电话里骂我祝贺是假,敲竹杠是真,然后哭穷说那些稿费请客还不够塞牙缝的,又说幸而看诗的人不多,不然她倾家荡产也请不完客。玩笑过后,言归正传。我问她最近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93’中国农民文艺晚会”上节目通过没有?这台晚会里,方青卓除和《一村之长》中的杨子纯、赵本山等原班人马客串一下外,还要和一个犹太留学生合演一个  相似文献   

6.
高美 《报林求索》2012,(12):134-135
<正>达·芬奇的画作《蒙娜丽莎》征服了全世界,人人都爱蒙娜丽莎的微笑。然而,在微笑的背后,《蒙娜丽莎》有着多年的漂泊生活,何处才是她的家乡?自古美人命途多舛,达·芬奇画笔下的神秘女子《蒙娜丽莎》也不例外。这幅画自创作不久,就离开"出生地"意大利,期间数易其主,现珍藏于法国卢浮宫内。最近,思宝心切的意大利文化遗产保护人士掀起了一场"归还蒙娜丽莎"的运动,征集了15万签名,呼吁法国将《蒙娜丽莎》归还给家乡佛罗伦萨,他们认为:达·芬奇是佛罗伦萨人,画作中的女子也是佛罗伦萨人,而20世纪初叶这幅画还曾在佛罗伦萨乌菲奇博物馆展出,所以佛罗伦萨才是它的  相似文献   

7.
回望     
《以诗之名》为席慕蓉的第七本诗集,收录了其最新的诗歌创作。诗人近年多次往返于台湾与蒙古草原之间,并终于在心中、在诗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故乡。关于原乡经验的书写,终于靠着一次又一次的行走,将故乡草原上的月光引入诗行。本文为诗人所写书前序言,文尾两首诗选自新诗集第一部分"执笔的欲望",供读者欣赏。  相似文献   

8.
《清诗鉴赏辞典》(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选录了"同光体"代表陈三立(1853—1937)的诗作6首。令人遗憾的是,其中的《咏小松》被鉴定为陈三立的早年诗作。所附鉴赏文章称"诗人青年时期的精神状态和抱负也就在这首借小松自况的诗中体现出来,""他的胸怀与情操,从他早期所作这首《咏小松》中,也可看出"。事实上,《咏小松》共两首,《辞典》仅收录其一:"阶庭三尺小松树,待长龙麟岁月间。霰雪纷纷冰齿齿,一尊对汝气如山。"其二:"杜陵移植草堂中,配汝茫茫笑略同。莫为旁枝发桃李,仰天倔强拒春风。"两首诗均出自《散原精舍诗续集》卷  相似文献   

9.
漂泊北京     
我觉得《垃圾人》是一本自传,至少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 这本小说,我的一个朋友也看了,他对我说,你不能因为小说刻画了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就认为这些原型真的就生活在她身边,并和她构成一种暧昧的关系,也不能因为这里面流露了那么多情感,就以为作者在生活中  相似文献   

10.
中华书局出版的《张载集》载录张载诗16首,其真实性毋庸置疑。李裕民《张载诗文的新发现》一文称新发现张载诗61首。这61首诗真伪掺杂,其中误入了杨时、吕本中、朱熹、陆游等人的诗作。  相似文献   

11.
载于《文献》2003年第3期的《萨都剌佚作考》一文,在前人辑佚的基础上,又辑得萨都刺诗歌29首,但其中从《诗渊》中辑出的5首诗:《凤凰山》(七律)、《平江》(七律)、《京口》(七律)、《金山寺》(七律)和《黄楼》(七古)实际是陈孚的作品。今考述如下。陈孚(1259-1309)字刚中,号笏斋,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宋元易代之  相似文献   

12.
因贺岁电影《非诚勿扰2》的热映,一首小诗《见与不见》为人们所熟知,很多人将这首诗认作是仓央嘉措所著。但作者谈笑靖将出版相关书籍的珠海出版社告上法庭。10月19日,北京东  相似文献   

13.
最近从友人处提到了一本《千家诗》。这本诗选我儿时只看见过,却没有读过.这次我从头至尾浏览了一遍,发现有署名司马光的一首绝句《客中初夏》,其末句云:“惟有葵花向日倾,”我一下发蒙了.前些日子我还在《闲话》中说宋人不可能看见向日葵。司马光的诗不是要打我的耳光么?急忙找来《四部丛刊》的影印绍兴本《温国文正司马光文集》,一查,没有发现这首诗。我就怀疑它是明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中试举《萨迦格言》这一首格言诗,来论述这篇格言诗是如何体现实用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鲜花开在高高的树上/如同往事的忧伤/青春和太阳传唱我一生的愿望/岁月的打击于我是一种深远的幸福/我写下的诗歌只是回声……”这是瓦当的小说《从白沙瓦到纽约》中引用的一段诗句,是女主人公冯露背诵给她初恋男友的。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首诗应该就是瓦当本人早年的诗作了。  相似文献   

16.
王重民先生《伯希和劫经录》著录伯3597卷云:"诗集。第一首题《白侍郎蒲桃架诗》,馀均无题及撰人,但末两首考知为自居易《柘枝妓》(乾符四年灵图寺僧写本)。"今考原卷共抄诗九首,卷首为一书札,残。后空约四行位置始抄诗。九首诗中有白居易《夜归》、《柘枝妓》二诗,又有《白侍郎蒲桃架诗》,今人也多认作白居易的作品。卷末有抄写者"乾符四年二月二十  相似文献   

17.
厉鹗《宋诗记事》卷四十八从《南岳倡酬集》中录下《路出上背仰见上封寺遂登绝顶联句》和《自上封登祝融峰绝顶联句》两诗,系之朱熹名下。其实,这两首诗并非朱熹、张栻、林用中三人的联句。前一首诗是张栻所作,在张栻《南轩集》卷二中题目上无联句二字。从该诗所云"竹舆不留行,及此秋容霁"、"昔游冰雪中,未尽登临意"来看,此诗显然写在朱、张、林乾道三年(1167年)十一月共游衡岳之后的一个秋天。后一首诗是朱熹所作,  相似文献   

18.
在爸爸留下的1986年的剪报里,有爷爷写的一篇散文《诗话》,后面附着爸爸写的一段文字,他写到:记得1946年,在马叙伦先生等上海人民代表在下关车站被特务打伤之后,在李公朴、闻一多两位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之后,父亲写过一首诗。这是一首咬牙切齿的诗,父亲没有留下底稿,我各处找,找了几年也没找到。昨天商金林同志来看我,给我捎来了父亲的一篇散文,题目叫《诗话》,这首咬牙切齿的诗,原来在这篇散文中。……  相似文献   

19.
《云笈七签》卷九六有八首诗,部分或全部地在《孟东野诗集》、《全唐诗》及《全唐诗续拾》里出现。前人论证其中七首为魏晋时《南岳魏夫人传》的降真诗,有四首乃孟郊改作。本文在此成果基础上,指出这四首诗乃羼入《孟东  相似文献   

20.
咬文嚼字     
《光明日报》一九七九年一月二十七日《记书画篆刻界的一次盛会》的报道中,刊登了下面一首诗: “去岁奔腾万马欢, 风云气象入新年。待看叱起山头石, 尽变羊群遍草原。”关于这首诗,报道中是这么说的: “七十二岁的著名诗词家兼书法家赵朴初领先走到桌前,兴致勃勃地挥笔写下了他在前来宾馆途中在车上吟成的一首七律。”报道由记者供稿,经过通讯社的编辑发出,又经过报社的编辑刊登,但把一首绝句唤做律诗的错误,竟一直不曾改正。这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