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刚 《新闻界》2023,(12):66-74
受文明等级思维和线性历史观主导的发展主义迷思影响,非洲国家在发展问题中的能动性被长期忽视,其作为发展传播理论范式更新的主体角色之一,也被主流学术话语霸权所遮蔽。对此,本文通过挖掘发展传播历史流变中的非洲思想与实践以作出回应。研究发现,基于西方现代化范式失败的实践效果,非洲学者从“传统”与“现代”的论争开始,发生强调以“媒介”为中心到以“关系”为中心的发展传播路径转换。随着“现代”在通信全球化语境下的归来,围绕技术乌托邦的探讨呈现出非洲发展传播研究否定之否定的态势。此外,本文将现有发展传播理论体系中缺位的发展新闻也纳入研究视野中,既是跨越新闻研究与传播研究二元对立分析思维的尝试,也能够在非洲发展新闻思想的衰落与复归中,更深刻地理解非洲行为体在面临发展问题时反“线性历史观”、克服媒介中心论和传播本质主义、创造“另类”模式的能动性。以非洲发展传播的历史流变来观照第三世界国家的新闻传播思想与实践,有助于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下,推进有中国视角、全球视野、发展中国家立场和南方主体性的新闻传播理论创新,这也是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理论体系建构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
周宇 《东南传播》2011,(8):97-98
发展是二战以来的核心命题,在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本文以“创新扩散论”的理论视角,检视传播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命题。本文认为,传播是导致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创新事物和创新观念在一定社会系统中的扩散,则是导致社会系统发生“变化”的基础;而在传播与社会发展之间,创新的扩散成为重要的中介因素。以创新的扩散作为观察视角,发展...  相似文献   

3.
4月13日半岛电视台美国频道正式停播,宣告了"中东CNN"对美传播的"折戟"与其创造的非西方话语体系国家国际传播"神话"的破灭。作为发展中国家国际传播的典范,半岛电视台在美国市场上的失败,也给发展中国家的国际传播敲响了警钟。因此,本文以半岛电视台美国频道作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总结分析其败退美国的原因,为我国媒体的国际传播总结出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体育传播全球化时代,美国等西方国家通过他们操控的全球传播体系对发展中国家进行体育文化渗透,严重阻碍了发展中国家体育文化的发展。中国体育传播应提升文化自觉意识,将"文化诉求"提升到战略高度,不断发展和创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以应对体育传播全球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的发展轨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告传播理论的起步、发展及走向成熟都集中于 2 0世纪的美国。随着社会的变迁、营销理论及传播理论的发展 ,广告传播理论亦实现了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消费者为中心”的飞跃。这一飞跃使现代广告逐渐脱离了单纯推销商品的特性 ,朝着人本主义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6.
郭竞 《传媒》2016,(4):49-50
“信息全球化”背景下,对外传播已经成为国家展示自身国际化程度、整体形象、国际地位的一个重要形式.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在这一领域发展迅速,尤其是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在国际传播格局中的地位更是日趋显著.然而由于来自各个方面的原因,“中国自己的声音”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效果不甚理想.随着中国大陆对外开放日益向纵深发展,“跨文化传播”逐步常态化,电视英语节目也自然而然地获得了长足发展.随着中国上升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获得与此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加强对外新闻传播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本文以央视英语频道为例,力求寻找到能够提升中国电视英语新闻对外传播水平、把握其发展走向的更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传播全球化≠传播美国化。 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传播新秩序,保护和扶植本土文化的精华,使世界文化保持多元性,这不仅是发展中国家,也是发达国家中不少有识之士的共同看法。发展中国家以及一些发达国家在反对“美国化”、“西方化”方面的措施,可以作为共同的经验加以研究。 一、法律手段,即制定法规、政策、协约、公约等。 一种是地区性的,如欧盟《无国界电视指导原则》,提出了著名的“足额制”;一种是国家法规,如美国《通信法》曾规定广播电视执照或电信业务执照不得颁发给外国公司以及有25%以上外国股份的任何公司;加拿大政府要求广播电视经营者播出的节目中必须有一半以上是加拿大制作。  相似文献   

8.
丁刚 《新闻记者》2007,(12):13-16
全球传媒现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失衡。世界的现实情况是,综合实力强大的国家就掌握着更多的话语权,惟一的超级强国美国因具有相当强大的软、硬实力,在许多方面已经占据了“话语霸权”的地位。这就造成了现有的全球信息传播的不平等秩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全球信息的传播是单向的。是从强者流向弱者。如果单从新闻的角度看,许多重大事件,甚至包括那些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的重大事件。其解释权都掌握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媒体手里。他们怎么报道、分析新闻对发展中国家的受众产生着重大的影响。。这是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9.
2001年9月,美国“9·11事件”爆发,10月7日,美英对阿富汗塔利班展开军事打击。世人的眼球首先锁定的是美国有线新闻网(CNN),但这一次,CNN让观众失望了。正当此时,名不见经传的海湾小国卡塔尔的“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横空出世,使CNN黯然失色。以至于人们将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称为“海湾的CNN”,“阿拉伯的BBC”。这的确是令人震惊和值得深思的。长期以来,发展中国家一直苦于在国际传播领域受制于发达国家,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一向被认为是在各方面都微不足道的弹丸小国的电视台,何以能异军突起,有如此辉煌的成就,值得我们深思。本文拟探讨这一问题,并分析它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孙凯宁 《青年记者》2017,(26):69-70
好莱坞电影中的“黑人形象” 无论是从美国发展历史还是社会组成来看,非洲裔群体——黑人群体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好莱坞电影自产生之初到兴盛再到如今,一直都是美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美国国家形象、意识形态、文化内涵对外传播的途径.好莱坞电影在世界范围内经久不衰,除了其独特的商业属性外,最为关键的是其对于美国主流社会价值和文化的传播.在其中,我们可以看到“黑人形象”的嬗变是随着“黑人问题”在历史、社会中发展而变化的.黑人形象在好莱坞电影中的不同体现也正是不同时期美国主流文化对黑人问题的态度和认识的表征.  相似文献   

11.
殷晓蓉 《新闻大学》2012,(2):54-59,53
自20世纪30、40年代,随着传播学登上历史舞台,“传播”一词也成为一门新学科的研究对象.“传播”从神秘的、日常的用语逐渐过渡到学科用语,其间历程与主流传播学研究地位的确立,基本上是相一致的.在这一语境之下,传播研究明确地朝向经验主义发展,它与作为其诞生地的美国社会科学的总体转向趋势相吻合,主要依据观察、实验和归纳推理等科学方法,对现代传播的行为效果——尤其是对个人的行为效果——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发展.“在线生活”已经绵绵的改变了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方式。中国的网民是世界上最活跃的,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间大约3小时。这里远远比美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活跃度更高。  相似文献   

13.
国际媒体合作传播既有利于促进世界相互理解,也有利于提升媒体国际传播能力,是被国际媒体广泛运用的国际传播实践策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媒体近年致力于拓展与亚非发展中国家媒体的合作,以“借船出海”为代表的合作传播实践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依托。长期以来,中国学界和业界较为关注合作传播的“供给侧”,即中国媒体的合作意愿、合作形式与合作效果,对参与合作的外国媒体关注度稍显不足。本文以共情理论作为切入视角,依托某持续性国际媒体合作项目,面向参与合作传播的中方媒体记者、亚非国家媒体记者与关键中介三类人员开展深度访谈,发现共情在国际合作传播的不同阶段分别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在合作意愿确立期,共情是合作传播双方参与合作的主要动机;在合作方案执行期,共情是合作双方采取的一种有效传播策略;在合作常态化发展阶段,共情作为合作双方共同期待的理想传播效果,推动着双方合作关系的升维。基于此,本文对国际合作传播的共情路径作出细化阐释,认为中国媒体为达成国际合作传播的共情目标,应以对其他国家媒体和人民的深层次共情为传播动机、在合作传播过程中注重与合作媒体的共商共享、注重倾听国际受众反馈并适时给予共情回应。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支持第三世界国家为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而进行的斗争方面,曾作了许多工作。其中的重要项目之一就是“国际传播发展计划”,也就是著名的简称IPDC。1984年底,美国为了顽固地维护世界新闻传播旧秩序,断然退出教科文组织。在退出前后,美国政府曾不止一次地表白,美国虽然退出教科文组织,但是对于“国际传播发展计划”则仍然十分重视,而且许诺说美国政府今后将拨出可观的经费来继续支持这项计划。这就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关心:“国际传播发展计划”究竟是一项什么计划?其来龙去脉究竟怎么样?美国为这项计划到底作了些什么?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浪潮,有力地带动了传播的国际化。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目前已达成了这样的共识:阻拦这一大趋势,在今天是不可能的,采取封闭天空的办法,不利于本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也不利于本国文化在地球村中占有自己应得的席位。然而,传播的全球化不等于某一国家化——如“美国化”,信息的自由流动不应该演变成强势媒体国家对弱势媒体国家的信』豆单向流动。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传播新秩序,保护和扶植本土文化的精华,使世界文化保持多元性,这不仅是发展中国家,也是发达国家中不少有识之士的共同…  相似文献   

16.
微传播是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而出现的新传播形式,它以“微动作”通过“微介质”向“微受众”传播“微内容”。在传播场域中,传播责任出现了一种大众化的转向,公众成为传播责任新的承担者。由于微传播和公众的特殊性,微传播场域中大众化了的传播责任也有了新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17.
张秋 《青年记者》2016,(24):43-44
埃弗雷特·罗杰斯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传播学者,作为发展传播学这一新兴研究领域的重要开创者,他在著作中完整叙述了“创新扩散”这一独特的传播效果研究理论,受到了全世界众多学者的热切关注,也被后人称为勒纳与施拉姆的继任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技术革新如何普及的研究,也就是对传播如何影响社会文化变迁的研究.①创新扩散理论也成为发展传播学的一个“主导范式”.  相似文献   

18.
网络的力量决定于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经济实力、权力意志以及价值取向。如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充分主宰了网络世界的“权力”(自然包括网络传播的权力)。在此世界格局体系中,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网络技术在塑造与构建中国发展图景上具有重要作用。中国不仅需要通过艰苦的努力掌握先进的网络技术,而且更直当深刻地研究并理解网络的意义及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9.
美国主流传播学史叙事中对于“批判的宣传分析”出现集体性误读,将“批判的宣传分析”误解为一种原始的功能主义研究,本文通过补全20世纪初美国传播研究史前史,对“批判的宣传分析”诞生的背景、发展的脉络及其与美式主流传播研究的勾连进行梳理与再叙述,试图回答宣传远离传播学的原因并进行反思。研究发现,尽管“批判的宣传分析”曾经作为主流出现在美国的社会研究领域中,但是它并非一种学术范式而是美国进步主义语境下出现的社会思潮,随着这一社会历史语境发生根本逆转,“批判的宣传分析”落寞退场。随后传播学的建制化以及社会科学的底层逻辑不断将宣传的概念边缘化、意识形态化,往后美国传播学史对于“批判的宣传分析”的有意误读,反映出美式现代性危机下传播研究的合法性焦虑,美国理性主义语境中宣传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矛盾与张力始终难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传播政策是“为了指导传播制度而设立的一系列社会规范”(1)20世纪70年代时,联合国曾对几十个国家的新闻传播政策进行了考察和研究,有三十多个国家的政策体系被集结成书,当时联合国呼吁要“推动国际新闻事业的民主进程”。从世界新闻传播领域来看,近年来新闻传播政策总的取向是由管制到疏导、由限制到扶持。以美国为“领头羊”的部分西方国家,以经济全球化为契机,积极推动巨型、复合型媒介产业的形成与扩张。在中国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新闻传播业的发展也在努力与国际潮流保持同步,一些传播业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