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小到大,“您吃了吗?”成了我听到的使用频率最高的问候语。人们彼此见面,千人一腔的都问声:“您吃了吗?”有一次都到夜里临睡前,还有人邂逅相遇问我:“你吃了吗?”弄得我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对方也很尴尬。于是我就琢磨: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见面问候语如此单...  相似文献   

2.
说“吃”     
中国人见面,一开口:“您吃了没有?”事实上,人们并不注重对方是否真的用过餐了,“吃了没”已成为一句常用问候语,等同于说“您好”,只不过更随意、更亲切、更大众化而已。恰如英文中“Hi”与“How are you”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了解一种文化,首先要从语言开始。举个最最简单的语言实例。中国人见面时,不管早、中、晚,都会用一种中国人认为最亲切的问候方式问对方,“你吃了吗?”而西方人则是分别问候对方:“早晨好!”“下午好!”“晚上好!”简单的问候语就表现出了明显的文化差异。中国人是以“食”为先,把温饱看得头等重要,关爱对方  相似文献   

4.
[HY主持]我们中国人见面时的问候语习惯上是“你吃过饭了吗?”“你到哪里去?”等等,英语国家里的人们是否也这样相互问候呢?今天我就请来了Hello(H)!Good morning(GM)和How are  相似文献   

5.
“吃了吗?”在中国,随处都可以听见。它有时是实义的,有时是虚化的,即作为问候用语出现。可是外国学生则不完全明白它的虚化义,因此,他们听到“吃了吗”这样的问话,往往误解为别人要请他们吃饭。然而,当他们知道“吃了吗”可以作问候语时,则又可能不分时间、不分场合、不分对象,见面就把它当专门问候语用,这就可能导致“吃了吗”  相似文献   

6.
我胆小是出了名的。“朱老师,您吃过早饭了吗?”陈老师一愣,用一种从来没有见到过的表情奇怪地看着我。我才醒悟是刚才胆小紧张,把“陈老师”说成“朱老师”了。我小声说:“陈老师,真是对不起,把您的姓都给改了!”  相似文献   

7.
老北京人见面的时候最常用的语言是:“您吃了吗?”回答是吃了,或者没吃。紧接着便是关心而友好地反问:“您哪?”这句话并不一定非要用在开饭的前后。因为它的本意是问候和打招呼,一天基本通用,并没有人觉得不伦不类。可能吃饱肚子太重要了,吃饱了,就好了……“您吃了吗?”我用它问候别人大约30年。虽然这已成为过去——现在基本上被“您好”这种更为准确的全天候用语所代替,虽然我们下一代的下一代如果再听说他们前辈的那种对话,说不定会以为那是一种接头暗号,但,回忆童年,“吃”仍然是无法忘记的一笔……我家的院子里有很多树,其中有两棵是…  相似文献   

8.
笔者时常为这样一个问题所困惑——为什么人们一见面老问“您吃了吗?”,而同时又为什么不少人口头上依旧招呼别人“您吃了吗?”,近日翻阅一本《口语艺术》,偶得这样一段话: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说:“从效果来说,‘礼貌语言’是人和人交际时表示自己和对方的‘价值’和‘关系’的一种语言行为。‘价值’不是指金钱多少,而是文明高低。”他认  相似文献   

9.
汉族人相见,最流行的问候语是“您吃了饭吗“,“吃了吗?“.“吃“的使用频率相当高.为什么会有如此现象呢?……  相似文献   

10.
<正>亲爱的妈妈:您好!记得以前,我常对您说:“我一定是被别人扔到垃圾堆,您看见了才捡回来的,不然的话,您为什么这样‘虐待’我,什么事都让我自己做?”是呀,我上一年级的时候,由于您工作很忙,接送几次之后,就让我每天自己回家。您难道一点都不担心我的安全吗?您不怕我被人贩子拐走了吗?您知道吗?其他同学的家人都会等在校门口接他们,一见面就递上饮料,问寒问暖。他们手上拿的是香甜的糕点,脸上洋溢着的是幸福的微笑。而我却只能摸着早已唱“空城计”的肚子,一个人行走在马路上。您知道吗?这时我是多么的孤独,又是多么的伤心啊!  相似文献   

11.
问候是开始谈话时最常用的方式。英、汉语问候的方式和答语是有差异的。中国人的问候语一般是“吃过了吗?”、“您上哪里去?”等等。同学们,你想知道英美人之间是怎样相互问候的吗?英美人的问候语主要有:1.“H ello./H i.(你好!)”用于熟人之间,不是正式的问候语。如:“H ello,Bob!”,“H i,A m y.”。“H i!”主要用于美国,它比“H ello!”更简洁。打电话或招呼陌生人的“H ello!”不含问候之意,只是表示打招呼的“喂”。2.“G ood m orning/afternoon/evening.”是比较常见的正式问候语。“G ood m orning.”用于凌晨至上午12:00这段…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见面打招呼,常说的一句就是:“您吃了吗?”看似平平常常的一句话,其实里面大有讲究。  相似文献   

13.
老虎和山羊     
一天,山羊在山坡上吃草,突然,一只老虎气势汹汹地说:“听说,你在背地里说我的坏话,我今天要吃了你。”山羊说:“老虎大王,这哪能啊?天真冷,我都冻感冒了,你先和我一起赛跑,等我感冒好了,你再吃行吗?”老虎说:行!”它心里暗暗地想,我是森林之王,怎么能跑不过这小东西呢!山羊说:假如我输了,你就吃了我,假如你输了,我就把您烧成肉干儿吃了。”老虎一听,心想:笑话!我怎么可能输呢?于是它立即答应了。赛跑开始了。山羊边跑边想:我跑不过还躲不起吗?等老虎跑远时,我再窜到树林里面去,老虎不就没有办法了吗?于是,它越跑越慢。老虎看见山羊落下一大…  相似文献   

14.
“啪”,惊堂木一拍,我笨笨兔上场了,如今这世界不是我不明白,而是它变化快。过去人们见面,总问:“吃了吗?”现在一见面头句话便是“上网了吗?”再瞅瞅这四周的广告词:“这是互联网时代,不懂网络就会被社会淘汰!”“网络  相似文献   

15.
古人说:一日不读书,心源如废井。我也是这种感觉。读书应该是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就像呼吸空气那样。过去中国人见面经常打招呼说:“吃了吗?”将来我希望人们见面时都打招呼说:“读了吗?”  相似文献   

16.
温暖的胡子     
小孙女问爷爷:“您有花皮球吗?”爷爷说:“没有。”不料小孙女并不满足,而是一口气把这个问题重复了四遍。爷爷挺纳闷儿,反问了一句:“你为什么总问这个问题?”小孙女说:“我喜欢听您说‘没有’。”“为什么?”“因为胡子一翘一翘的,特别好看!”于是爷爷笑了,胡子笑成了花,不为别的,就为了小孙女的这个“希望”。  相似文献   

17.
温暖     
一个孩子曾问过爷爷:“您有花皮球吗?”爷爷说:“没有。”不料孩子并不满足,而是一口气把这个问题问了4遍。爷爷挺纳闷儿,于是在连续回答了4次后反问了一句:“你为什么老问这个?”孩子说:“我喜欢听您说‘没有’。”“为什么?…‘因为,胡子一翘一翘的特好看。”于是爷爷笑了,胡子笑成了花——不为别的,就为小孙子的这个“希望”。这就叫温暖。  相似文献   

18.
客厅的电话响了, 徐女士拿起电 一直不愿见面的沈菲菲, 现在突话 。 然派了个同学来, 什么意思? 一个小女生在电话里问:“阿 大概是不耐烦徐女士思考的时间姨, 您是姓徐吗?” 长了,  小女生在电话里催了起来:“我姓徐,   你是?” “阿姨,  只聊几分钟,  行吗?”“您知道沈菲菲吗?我是她同 徐女士把垂到额前的长发向后一学, 我能跟您聊聊吗?” 甩,  甩出了一个决断:“好吧,  你“你想跟我聊聊……?”徐女士 上楼来吧。”一边听电话, 一边飞快地思考。 “上楼?你怎么知…  相似文献   

19.
如果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是中国人,他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几乎肯定会换成“我吃故我在”。在中国,吃几乎是一种宗教,它深入中国文化的骨髓,以致中国人的问候语都是“吃了吗”。  相似文献   

20.
有时候黑色的馒头就等于黄色的金子 ,真的 !本来知道该怎么办的“我”在迷茫起来后终于“知道”该怎么办了 ,因为“我”找到了一千个同情的理由 :面对一个个猛灌生水干嚼馒头的人 ,面对一个个睡操场遭蚊咬的人 ,我能不把脸拧向窗外吗 ?更何况他们是“我”那桃李满天下的蒙师的同行 ;更何况他们真的与衣冠楚楚大腹便便格格不入……我当然要把脸拧向窗外。于是 ,他们对“我”说着感激的话且留下了“我”怎么也推辞不掉的黑馒头。也许确实有人会问 :这黑馒头能吃吗 ?显然 ,这个黑馒头更多的代表了这些民办教师的一种质朴的感情。如果我们都能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