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通过对镜式真理观和符合论中的本质主义和基础主义的否定,罗蒂提出了一种无境真理观,否认人们的认识有共同基础和普遍公度性,主张真理的标准是一致性,真理的本质是协同性。无镜真理观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它不可避免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的错误。  相似文献   

2.
杜威实用主义真理观认为,真理是需要验证的“假设”,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认识真理的过程是人能动地探究世界的过程;真理不仅具有认识论意义,还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论意义。与此相关联的教学观是,教学是学生主动认知、验证、探究真理性知识的过程,在探究学习中学生不仅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其成长的多种需要也得以满足,人之为人的特性得以彰显。杜威真理观为教学变革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诠释学和真理是紧密相连的,在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中,诠释学真理观占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在古希腊、认识论和存在论真理观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伽达默尔的真理观中,是在把真理与人类意识结合在一起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它推广到艺术、历史和语言领域,从而使真理观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作为唯心主义集大成者,其思想不乏闪光之处。该文欲对其真理观进行剖析,主要从真理的涵义、性质、原则及方法等方面来进一步认识黑格尔的真理观体系。加深对其思想的理解,这不但有助于我们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认识、把握真理,反思自我。同时,也有助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演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对真理的追求与哲学的历史一样悠久.人们都追求真理,然而对何为真理却各执己见.2500年前由克塞诺芬尼最早提出的真理“符合论”,经过亚里士多德而成为哲学中最古老的真理论.直到今天,仍有许多人主张这种观点.如,“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是真理的‘符合论’或‘一致论’”.符合论真理观的广泛传播及其产生的深刻影响,表明符合论真理观有其合理之处:它指出了真理是关系范畴,不是从纯对象方面或纯知识方面界定真理;揭示了真理性认识是客观事实的陈述或反映这一认识的根本性质;在日常生活中,它最近常识.然而,符合论真理观也不是尽善尽美的,“符合说确有困难”.随着认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和实践唯物主义观点的确立,分析探讨真理符合论这一曾被列宁称之为“陈旧”观点的理论困境,对于科学确立真理的定义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列宁的真理观是直觉主义的真理观”的观点。文章认为,列宁与恩格斯一样,既承认绝对真理、又认为真理具有相对性,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列宁并没有把客观事实当成客观真理,没有把客观真理与客观世界直观同一,而是认为要想达到客观真理、要想认识客观世界、要经由一段复杂的认识过程、要经由实践。文章最后认为,列宁的真理观非但不是直觉反映论,而是深刻的、辩证的、唯物的;不但没有返朴归真,而是把辩证唯物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列宁的真理观是直觉主义的真理观”的观点。文章认为,列宁与恩格斯一样,既承认绝对真理,又认为真理具有相对性,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列宁并没有把客观事实当成客观真理,没有把客观真理与客观世界真观同一,而是认为要想达到客观真理、要想认识客观世界,要经由一段复杂的认识进程,要经由实践。文章最后认为:列宁的真理观非但不是直觉反映论,而是深刻的、辩证的、唯物的;不但没有返朴归真,而是把辩证唯物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亚里士多德真理观的内容及其在哲学史上地位的阐述,考察了他的真理基础观、真理标准观和对真理的认识过程与途径,认为亚里士多德的真理观虽然最终滑向了柏拉图的唯心主义,但其基本方面是唯物主义的,包含着许多合理思想。过去对亚里士多德认识论和真理观的评价,有些是不符合实际的,需要我们从亚里士多德本身的思想出发,放在整个人类认识史的发展过程中,实事求是的分析,才能弄清他对真理问题的探讨及其对科学的影响和贡献。  相似文献   

9.
逻辑证明作为人类的思维形式,是人们认识、理解、把握事物的手段,也是人们探索真理、论证认识、检验认识和指导实践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它有探索真理、论证认识、检验认识和指导实践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正确的感性认识是不是真理?这是一个涉及如何把握真理这个哲学范畴的科学含义的重要问题.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探索真理,认识真理,坚持真理,并用真理来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什么是真理呢?真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真理的这一规定,是符合马列主义真理观的.真理是认识论的范畴,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任何真理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列宁选集》第二卷第121页).真理的本质属性是主观和客观的一致,是主观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  相似文献   

11.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信用制度及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票据市场的不统一、票据功能的不完善制约着票据业务的开拓。因此,只有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继续大力发展具有真实商品交易的交易性票据业务的基础上探索融资性票据的发行,才能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票据市场,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试论CMO、LMO、PAO和VB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域分子轨道(CMO)、定域分子轨道(LMO)、杂化轨道(PAO)和价键法(VB)是结构化学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CH4分子,对此之间关系进行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减负”问题一直倍受我国广大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如何正确认识“减负”以及由此涉及到的个体素质教育成为焦点所在。从对“减负”问题的起始点、逆转点、落脚点等一系列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减负”需要切实变革相关制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借鉴赞科夫的教学原则。对全体中小学生实施个体素质结构教育。  相似文献   

16.
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选修课程“《论语》导读”的核心目标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深入理解《论语》的阅读能力和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能力,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深度是它有别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论语》选读”的主要方面.为达此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文本,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二元性与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社会里,只要存在阶级,就会存在阶级矛盾,它表现为利益双方的相互对立和依存.利益对立导致双方矛盾不可调和,便发生社会冲突,从而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而利益依存凸显了矛盾双方合作的必要,双方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以自己合法的方式获取自己的利益,双方相伴相生,相互依存,这就是阶级整合. 因此,阶级整合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对立的边线--矛盾双方共同一致的利益,并随双方力量的消长而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边线的移动,这个边线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  相似文献   

18.
我国《物权法》对遗失物权属的规定排除了拾得人取得遗失物之所有权可能。建立拾得人附条件取得遗失物所有权规则是权利与义务一致的要求,是公平与效率相协调的要求,在实践中应该依照过错与价值原则确定拾得人遗失物所有权。  相似文献   

19.
党领导人大,人大接受党的领导既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世界政治制度发展的必然。党对人大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即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来实现;中国共产党在法治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既是领导党,又是执政党,一身二任,责任重大,惟有来自人民授权的人大对其进行监督,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性。着力培育和发展人大这种监督力量来实现对党的监督不仅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最为可行和有力的。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的事物都能体现真、善、美这三种价值,而人类的心理则存在着求知、立志和追求美好这样的三种心理活动,体现在教学中,占用了德、智、体、美、劳,"五育"中的三项,智育、德育及美育。教育的功用实际上就在于顺应人类的天性,促进人的发展以实现美好的生活和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