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鲁迅先生《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对这个句子怎样理解,历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它是一个反语,句中“文明人”实质上是“野蛮人”、“伟大”等同于“罪恶”,鲁迅先生在此是运用“反语”进行“讽刺”(见《中国教育大辞典·语文分册》“反语”修辞一栏)。另一种观点与此相反,认为它应是一个正语,理解为: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枪弹的攒射中,是一种惊心动魄的伟大。句中的“这”是复指主语,复指“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攒射中”这一场面,鲁迅先生这句话是从正面来肯定刘和珍  相似文献   

2.
曾皙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的重要角色,《教师教学用书》认为“曾皙从容洒脱而又谦恭”,成了一个需加以肯定甚至赞赏的人。然而,笔者认为,曾皙其实是一个善于揣摩老师心理、  相似文献   

3.
何谓“举一反三”?“举一反三”是一条成语,它源于《论语·述而》,其中指出:“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即教人认识四方的东西,举一个角为例,让学的人类推另外的角,若不能类推,则不再教他.后来就用“举一反三”比喻从一件事情可推知其他许多事情。由此可见,“举一反三”就是善于类推,由此及彼.“善于类推”是手段,“由此及彼”是目的.注意,这里的“彼”可以是与“此”同类型的事情,更应该是与“此”有关联的其它许多事情,这便是“举一反三”的总含义.  相似文献   

4.
林夕 《留学生》2010,(9):12-13
作为一名哈佛毕业的高材生和一名归国5年的“老学长”.雷多从“海水“到“淡水”的适应过程,则显得比较从容。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李政道教授曾说:“求学问,先学问;只学答,非学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授人以鱼,只供一食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要使学生善问,必须“授人渔”。可见,质疑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是多么重要。如何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呢?我的具体做法是:“抓两头,带中间”。我把学生划分为有善于提问的、不善于提问的、介于中间的三个组别。对于善于提问的,积极鼓励,大胆启用,在全班起到引领作用;对于不善于提问的,要对症下药,重点培养;对于介于中间的要创设情境,因势利导。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6.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有云:“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对此,注家长期争论无决,主要有“表赞美”和“表讽刺”相反的两种意见。我们则疑为:这是鲁迅以自己当时的思想感受,概括“三·一八”这个惨杀事件的;倘若确定其所指的人物对象,则鲁迅既是对“三个女子”痛惜的赞颂,也是对“中外的杀人者”极度愤慨的嘲讽。结论是:褒贬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7.
一戒面孔铁板,冷语冷言。要仪表从容,情感丰富。二戒开中药铺,罗嗦冗繁。要逻辑严谨,言简意赅。三戒南腔北调,周语粗俗。要讲普通话,吐字清晰。四戒题无中心,主次不分。要提纲挈领,有的放矢。五戒照猫画虎,照本宣料。要熟记教材,叙述形象。六戒板书潦草,难以辨认。要书写工整,一目了然。七戒生拉硬扯,漫无边际。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八戒文词晦涩,故弄玄虚。要朴实无华,通俗亲切。九戒上课“流水”,不作归纳。要画龙点睛,善于概括。十戒不留余地,一览无余。要讲议相宜,脑手并用。成人教师授课“十戒十要”@杜同恩@王新…  相似文献   

8.
汉代著名典籍《礼记·学记》关于教师答问技巧的总结是:“善待问者如撞钟,扣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就是说回答问题应当针对问题的大小而谈,多少要适度,促使对方从容思考。如果教师善于答问,教学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至于答问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进行不同的划分。比如从语言的角度看,有说明、阐释、叙述;从功能的角度看,有评判、闪避、谐趣、指引、悬疑;从数量角度看,有一问一答、几问  相似文献   

9.
小题·大做     
“美中不足” 剧作家沙叶新先生言语诙谐,善于应变。有一次.他应邀出访美国时,有人向他突发奇问:“先生,您认为美国好还是中国好?”沙先生从容答道:“美国有美国的优点,中国有中国的好处,不过,美国、中国也都有自身的缺点,这叫‘美中不足’……”  相似文献   

10.
一、从容“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从容”是什么意思?课本未注,也许是以为能够见词明义。事实上我们也看到,有的文章就是按照“从容”的常用义来解释它的。《古今汉语同形词教学》(见《中学语文教学》八一年第二期)中说,这个“从容”是形容没有纨绔子弟奔走权贵之门与豪华场所的那种匆忙。如此  相似文献   

11.
一、“教师的灵感”诱因微探 “教师的灵感”的产生,源于长期教育教学的实践与探索,长期教育教学的合作与交流。我们探其诱因,则是为了善于把握诱因,善于诱发灵感。  相似文献   

12.
三、小语实用记忆技巧指导方法在谈小学语文实用记忆技巧的指导前,再谈一下记忆理论。人们常说的“记忆”,其实包括“记”和“忆”两方面,先记后忆,不善于记则难以忆,不善于忆则浪费信息储存的资源。记忆涉及到知识、经验、词汇、形象,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大脑区,各...  相似文献   

13.
教学与撞钟     
在我国 ,最早把教学与撞钟联系起来的当属《学记》。“善待问者如撞钟 ,叩之小者则小鸣 ,叩之大者则大鸣 ,待其从容 ,然后尽其声”。这一段文字 ,以撞钟喻教学 ,形象而富有意味。教学如撞钟 ,好的教师善于旁敲侧击 ,做广泛而适当的引喻 ,引起学生的反应和共鸣。教学中 ,教师在引介一个新概念和讨论一个新问题时 ,要从容以对 ,当学生尚未具有强烈的求知意愿时 ,教师不要强行施教 ;当学生进入了积极的思维状态时 ,教师不要急于把现成的结论和盘托出 ;当学生能够主动发问时 ,教师对学生疑问的解答也要具有开放性 ,要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  相似文献   

14.
《礼记·学记》云: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以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意思是说,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就像撞钟一样,轻轻叩击则钟声较小;重重叩击  相似文献   

15.
一、主题与背景 “疑”是思维的开端,古人说:“学则须疑,疑则有问”,疑问是发现之母,是创新思维的火花,是追求进步的强大动力。“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知识始于问题,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问题意识”是科学素养的核心。但是中学生受生理、心理、知识水平和社会经历等等的限制,缺乏敏锐的观察力,不善于发现问题,所以教师在化学教学中需要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从问题的一步步展开中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16.
“民俗”一词,在我国作为一个学术概念使用较晚,但作为道德教化使用,却是较早的。春秋时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先驱孔子在论到礼乐时就说过:“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魏晋“竹林七贤”之一阮籍在《乐论》中则说:“心气和洽,则风俗齐一。”直接用  相似文献   

17.
贵刊1993·3期刊载的《“从容”读音辨正》,其“从容”的读音实属错辨。其文辨正“从容”读音为“cōng róng”,殊不知今日之“从容”已非昔日之“从容”。  相似文献   

18.
“从容”一词释为“镇定、沉着”。我认为作为一个教师,应充分认识教态的“从容”效应,并将从容的艺术纳之于课堂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9.
"水"性管理的六大要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家哲学贵“灵”贵“柔”,而“灵”与“柔”又以水的特质来体现。水处柔弱,柔能克刚;水处流动,流水不腐,水处卑下,善于迂回,知迂回则无损;水善于忍让,善于融通,善于渗透,在一派柔弱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追求的目标是“三个维度”,其中要实现“过程和方法”这一目标,就离不开倾听。只有善于倾听,才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只有善于倾听。才可能了解学生的思维;只有善于倾听,才真正有可能实现“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善于倾听学生的见解,将使我们的课堂更精彩,师生关系更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