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创新3.0",基于技术、市场和社会生态位构造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框架;采用生物进化理论描述各生态位影响变量之间的关系,构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模型,并通过8家新材料上市公司的演化来验证模型的适用性。演化仿真结果表明:技术生态位与企业发展并非线性相关,企业应根据政策和市场情况确定合适的研发费用率;市场生态位与企业发展正向相关,但对以研发费用率为代表的技术生态位影响不大;社会生态位与企业发展正向相关,但受限于市场和技术生态位,在其到达一定程度后对企业发展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提炼基于生态位的绿色工艺创新路径演化影响因素:资源生态位因子、技术生态位因子、需求生态位因子和制度生态位因子。以这四个生态位因子作为研究变量,构建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路径演化的NK模型,并以机床制造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四个生态位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决定了绿色工艺创新生态位适应度,绿色工艺创新生态位适应度的变化与绿色工艺创新路径的演化是协同共进的。  相似文献   

3.
孙冰  徐晓菲  姚洪涛 《科学学研究》2016,33(8):1244-1254
基于多层分析框架(multi-level perspectives)构建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模型,结合技术生态位、市场生态位、社会技术范式的特征,将创新生态系统演化阶段划分为技术保护期、市场选择期、竞争扩散期。以深圳市新能源公共交通创新生态系统为研究样本,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模型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市新能源公共交通创新生态系统经历技术保护期、市场选择期、竞争扩散期,进行了有序演化;核心企业的发展战略对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政府的支持在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是系统内成员间协同合作的结果。研究结论对于深入推进并发展中国新能源公交战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京  陈晶  李舒妍 《科研管理》2024,(5):94-104
创新生态系统是加快形成区域高质量发展经济格局的重要支撑,加速释放的数字生产力为区域创新带来了巨大红利。基于2013—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多重中介模型、调节模型、门槛回归模型及空间模型,结合生态位理论和协同理论等,在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下探究数字技术与区域创新绩效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下数字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区域创新绩效,且对技术子系统绩效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商业子系统和科学子系统。(2)数字技术影响区域创新绩效的路径中,各子系统的生态位适宜度和子系统间协同不仅存在并行中介作用,也存在链式中介作用。(3)技术子系统和商业子系统的生态位宽度能够正向调节数字技术和区域创新绩效的关系。(4)数字技术发展强化了创新极化的格局。本文拓展了数字技术驱动区域创新相关研究的理论视角,也为各区域通过数字技术塑造多维生态优势提供了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3D打印新兴技术为研究背景,对新兴技术在位企业成长过程进行探索性研究,提出新兴技术企业成长机制模型,明晰新兴技术在位企业成长的内在机理。新兴技术在位企业成长过程体现了"内部资源驱动—合法性推动—外生性撬动"的机制。在种子期,特色技术的内部培育是颠覆性驱动要素;在稳步发展期,企业合法化战略是突破新进入缺陷约束关键;在快速发展期,"并购+战略联盟"的外生性发展策略可不断拓展企业实际生态位,从而实现企业成长壮大。新兴技术在位企业持续成长的内在机理体现了组织生态学"变异—选择—保留"的演化本质。  相似文献   

6.
企业生态位演化研究:联想跨国并购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丁玲  吴金希 《科研管理》2019,40(10):151-160
战略定位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企业生态位则是战略定位的核心。本研究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以联想跨国复杂嵌套型研发组织为研究对象,探索企业生态位演化的规律。本研究深入探讨了企业生态位空间拓展的过程模型,系统讨论了企业生态位的生命周期。同时,本研究揭示了企业生态位空间拓展与生命周期演化的深层次原因--研发组织双元化的复杂嵌套过程的三阶段促进企业生态位演化,所推导的三个演化模式有利于丰富组织双元化理论。研究结论有助于中国等新兴市场企业通过跨国并购,成功实现企业生态位的全球空间拓展,提升其全球持续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程跃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2):12-16,22
利用熊彼特创新理论证明了新兴技术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企业能力动态演化,进而得出新兴技术演化对企业能力演化的影响机制,并实证检验了新兴技术演化作用下的企业能力演化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动态能力是新兴技术演化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新兴技术的演化最终促进的是企业静态能力的提升,但动态能力在对静态能力进行重构和整合、满足新兴技术对企业能力不断提出新要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引致的生态位演变为研究对象,分析创新对于生态位形态改变的影响.当生态位分离时,创新能力处于快速成长期;当生态位部分重叠时,新兴产业发展取决于生态位饱和系数、创新因子和竞争系数;当生态位完全重叠时,新兴产业发展取决于各自占有资源要素情况,占据资源优势的一方将把另一方完全排挤.据此提出的三阶段演化曲线是对创新理论的补充和丰富.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生态位视角,以沈阳市浑南国际新兴产业园IC装备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扎根理论对案例资料进行编码分析,发现并构建了创新生态系统演进的NMSI模型。该模型揭示了创新生态系统通过"生态位定位—生态位共生—生态位跃迁—生态位整合"四个关键阶段实现从单一模式向复合模式的演进。同时,外部支持、适应性行为、组织变革和动态能力等因素分别在四个关键阶段中决定了模型的有效性。最后,结合当前新兴产业发展实践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P不确定环境下企业创新网络演化研究/P P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跃  银路  李天柱 《科研管理》2011,32(1):29-34
  摘要:本文基于环境不确定性影响创新网络演化的视角,从技术和市场两大环境不确定因素入手,描述了萎缩、稳定、加强、动态平衡、紧缩和动荡六种创新网络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创新网络演化模型。最后以新兴技术为例,对其创新网络演化过程进行介绍,由此归纳出“完全突破型”、“市场突破型”和“技术突破型”三条新兴技术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企业如何在战略阶段演进中构建与战略网络与商业生态系统相互融合与共同演化的开放式创新网络,已成为开放式创新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本文揭示了开放式创新网络与战略网络、商业生态系统的关联性及内在逻辑,运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以"每20分钟产生一项专利"的荷兰埃因霍芬高科技园区为研究对象,将园区开放式创新网络形成及演化3阶段的开放式创新网络概括为"1+0"、"1+N"、"N+N"3种形式,得出开放式创新网络的形成及演化取决于战略网络的类型和动态变化趋势以及商业生态系统中核心物种的生态位进化。  相似文献   

12.
针对物联网各环节参与者的合作与竞争活动日益频繁,分析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各主体之间的竞合规律及表现特征,阐释企业生态位的形态反应.基于有限理性假设,建立运营商与系统集成商之间的竞争合作演化模型,并进行Matlab仿真分析.从而说明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成员间的竞争活动是为了更好的合作,弥补企业自身竞争力的不足,为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借鉴态势理论,通过技术生态位“态”的分析,从量上衡量节点的技术创新能力,通过技术生态位“势”的分析,从增长率上衡量节点技术创新能力对网络环境的潜在影响力。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以2003-2015年间移动通讯终端联合申请发明专利数据为样本,分析不同时期移动通讯终端创新网络的演化规律,研究发现移动通讯终端创新网络结构由原来松散型、简单型逐渐向紧凑型和复杂型演化。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网络演化的结构特征值,对网络结构与技术生态位“态”和技术生态位“势”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实证结果发现:度数中心度与技术生态位“态”呈倒U型关系;度数中心度、结构洞和关系强度与技术生态位“势”均呈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TD-SCDMA技术的演化为例,剖析了新兴技术演化过程,揭示了政府政策在各个演化阶段中对技术要素和配套环境要素的作用机理.本文得出的结论是:新兴技术有其自身的演化规律,政策应针对具体的新兴技术发展提供其特定的微观环境;政府政策应以过程为导向,并根据新兴技术的演化规律不断调整,这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适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中,公司创业投资(CVC)是一种促进大企业开放式创新和创业企业快速成长的有效机制。CVC活动在我国的20多年实践证明:其促进了大企业与创业企业的共同发展,并使二者形成共生关系,通过共生介质和共生界面优化实现双方互利共生。在创新生态系统视阈下,大企业种群与创业企业种群可通过演化博弈形成稳定的共生关系,有利于提高双方的适应性并拓宽生态位,进而协同共生进行价值创造。因此,基于对公司创业投资(CVC)生态群落生态位的描述,引入Lotka-Volterra模型,利用算例仿真预测大企业和创业企业的创新生态位演化趋势,从共生、学习、创新、激励角度提出公司创业投资生态群落的共生培育机制,为我国公司创业投资生态群落中企业创新生态位的策略优化与选择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技术生态位与技术范式变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生态学中最基本的生态位概念及其思想,也适用于技术创新和技术范式研究。生态位理论在企业管理和产业发展中得到广泛运用,在技术分析研究领域,基于技术生态位概念建立的战略生态位管理理论,是结合案例归纳出的独特的思想方法,作为技术范式演化的分析模型,在生态学、演化经济学和技术研究之间架构了现实的桥梁,为技术变迁研究提供了综合分析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技术生态位作为战略生态位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被越来越多的学者用来研究新兴技术产业的发展问题。在将态势观点引入技术生态位的基础上,从网络关系的视角分析了生态位态势的愿景、力量和知识三个机制,在此前提下阐述了技术生态位态势的四个阶段。以东北三省新能源汽车产业为研究对象,根据前期的实地调查结果,分别讨论了三个机制作用下的生态位态势。实证结果表明:东北三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均拥有不断成长的技术生态位网络和稳步发展的技术生态位态势,其中辽宁省的技术生态位态势处于填满期,吉林省处于原型II期,而黑龙江省处于胚胎期。根据实证结果,研究有重点地针对四个阶段的技术生态位态势提出了发展建议,为技术生态位理论在我国区域新兴技术产业实践中的运用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8.
基于可视化技术对态势感知系统的支撑机制,构建林业产业生态位演化因子的态势感知可视化模型,以提取并识别合理的、科学的、适宜的林业产业生态位演化因子,为林业产业环境优化和生态位"扩态增势"提供整合性的决策依据。研究表明:第一,林业产业生态位演化是由资源、需求等利导因子,技术、政策和体制等限制因子共同推动,不同因子的优势度存在较大差异;第二,要不断强化高优势度的因子,也要持续关注低优势度的因子,以实现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生态位优化和林业产业正向演化。  相似文献   

19.
以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引致的生态位演变为研究对象,分析创新对于生态位形态改变的影响。当生态位分离时,创新能力处于快速成长期;当生态位部分重叠时,新兴产业发展取决于生态位饱和系数、创新因子和竞争系数;当生态位完全重叠时,新兴产业发展取决于各自占有资源要素情况,占据资源优势的一方将把另一方完全排挤。据此提出的三阶段演化曲线是对创新理论的补充和丰富。  相似文献   

20.
根据新兴技术的特征,运用现代创新理论分析了新兴技术产品的创新特征,建立了新兴技术产品的属性一效用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开发新兴技术产品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