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美能生乐,美能使人产生浓厚的兴趣。可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对文质兼美、美感洋溢的语文不感兴趣呢?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教师不注意发掘文章的美感因素,单纯地向学生讲枯燥乏味的字词句段篇,忽略了美对学生的吸引。因此,运用正确有效的做法,充分发挥语文阅读教学自身富有的美育效能,加强对学生的美感教育,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起来,是语文教学急需探究的课题。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美感。  相似文献   

2.
谈《菜园小记》一文的美感培养薛振堂所谓美感,是指人对于客观存在的美的感受和认识。我们语文教师必须通过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结晶——课文,向学生输送美,去陶冶他们的心灵,开发他们的智能,让他们获得感受美、理解美、评价美、创造美的能力,唤起他们对美好事...  相似文献   

3.
美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点.也是语文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的美感.实施美感教育,让美无处不在。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形成美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朗读品味美的语言,并且洋溢激情,让学生充分感悟美的情感,使美感目标能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去发现美,感悟美的存在,如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学生学习兴趣的诱发、视野的开拓、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等。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感的培养,是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需要。可以说:一个不知美为何物的人,一个没有美感的人,他的情感是不健全的。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感?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美无处不在。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的这句话说出一个道理:虽然美是客观存在的。但美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是我们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意义重大。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通过教学活动进行的,教育学生怎样感知、理解、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感培养是不可忽视的,是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感的培养,需要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渗透,让学生通过听、说、读、看等形式去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和想象美。  相似文献   

7.
于立 《华章》2012,(11)
美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它不仅有着较强的工具性和实用性,还有着鲜明的人文性.为此,我们应该用美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用美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用作文训练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以求在语文教学中应渗透美感教育.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美育又是语文教育的目标之一,引导学生关注美、感受美、审视美、创造美、表达美,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阅读开展美育,使学生充分解读文学作品中的美感,挖掘一般的文章中所蕴涵的美的力量.同时,引导学生诵读文言,领悟作品的声韵之美和感受作品的情境.  相似文献   

9.
古语有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是人的天性。欣赏美不但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而且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塑造人的高尚品格。这就要求我们每位语文教师要增强学生的美感体现,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实施素质教育,美育不可偏废。面对语文学科博大精深的教育范畴,只有帮助学生从领悟课文美感入手,引导他们走进美学的大门,提高审美素质,才能达到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促劳、以美健体的目的。一、率先悟情,发现美情感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因为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11.
<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陶冶学生美感,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是教学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管是文字语言,还是文本内涵,处处蕴含着美感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善于发掘美育因素,更重要的是巧用有效教学方法灵活渗透美育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使其感悟意境之美,体会形象之美,品味语言之美。一、注重诵读,感悟意境之美在语文教学中,所谓意境即内在心灵和外在景象的相融为一。对于小学生而言,因为自身阅历以及知识欠缺,他们主  相似文献   

12.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文字精练、意境深远,让人回味无穷。在课程标准理论指导下,语文教育者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掘古诗词的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审美教育,加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语文美感教学要以情感人。以美陶冶人。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感就显得十分重要。何谓美感?在通常情况下,美感指的是人们的审美感受。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大自然的景物异常丰富、多姿多彩,因此,自然景物的美就成了人类重要的审美对象。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关于景物的描写,都十分“美”。懂得如何挖掘景物的美感,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写作水平,还能陶冶情操,开阔视野,提高艺术修养,获得美的享受。那么,如何挖掘语文课文中的美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4.
言语美感是美的语言和美的精神在学习主体心灵上的同构物。言语美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人对语言中所含美的因素的领悟程度,影响着人的语言活动的质量。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的言语之美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提炼文本中美的材料唤起学生对言语美的感悟力。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言语美感,必须以美的语言材料为依凭学生的言语美感是由语言材料唤起的。如果语言材料不美,就失去审美的基础。现行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就课本而言,关键的不是要教师去选,而是要教师去钻,去发现课文中的美。语文教师备课,首要的就…  相似文献   

15.
诗词歌赋蕴含的美感使它成为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有关的情境,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在其中感受美、理解美、表达美,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6.
曾雪平 《现代教育科学》2009,(3):123-123,115
语文是一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科。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但要使学生掌握语言文字技巧、受到思想教育和情感的陶冶,还要揭示语文中蕴含的美,唤起学生的审美体验,并根据美感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7.
李观华 《广东教育》2002,(12):44-44
语文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最大优势在于情与美,而情与美主要来源于文学。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阴影的笼罩下,语文教育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训练,忽视以情与美为特征的文学教育,对语文课上少得可怜的一点文学,我们的语文教师也将其皮肉与灵魂分开,变成抽出了灵魂、意蕴和滋味的文学知识、文学技巧和文学理论的传授。语文课更多的是考虑政治思想、作家名气、社会需要,忽视了文学的美感、作品的质量、人的心灵需要,学生难于领略到灿烂辉煌的文学世界的风貌,体会不到人心灵的丰富和个性的舒张。须知,学生的文学基础不牢,语文素质就只是一…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科是富含情感的学科,语文教材中也不乏情感和美感的素材.这些颇具美感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且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佳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徜徉在这美妙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充分引导学生把握文中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这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教师就应把精力集中在"情感教育"上.怎样才能"发掘"出作品的内蕴,让语文教学"美"起来?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教学不吸引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根本原因是没有真正抓住"美"的教育、"人"的发展这一根本目的。美的教育强调感受、感悟,让学生从美的生活现象中发现美的人、事、物、情、理、景,去感受、去热爱、去效仿。美的教育就像一座桥,引导学生走向更高的人生境界。每个语文教师都必须学会让语文课拥有"美"和"美感"。一、呈现美,让教学语言有味《说文解字》说:"羊大为美。"中国古代的诗评家以"滋味"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传播语文知识的同时,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美感因素,借助语言文字的美、课文的意境美、人物形象美等美感因素,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