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加坤 《学苑教育》2012,(24):26-27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感恩教育,对传承美德,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学校开展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的感恩教育,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格,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感恩意识的缺失,是传统伦理在继承上出现脱节、家庭教育错位、学校教育手段和评价体系单一、社会价值和舆论导向多元化等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对青少年进行感恩教育,可以以传统孝道为视角和切入点,并结合时代特征赋予其新的内涵,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对青少年进行感恩教育的过程中注入新的内涵和具体内容,在传承传统文化和美德的同时,增强感恩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感恩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是现代文明精神要求,对青少年进行感恩教育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随着社会结构转型,我国当代青少年的感恩状况却令人担忧。家庭和学校作为青少年生活主要场所,对培养青少年感恩行为有很大影响和作用,是介入青少年感恩缺失现象的主要领域。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感恩意识缺失既是社会现象的一种折射,也是教育培养的缺乏.从社会影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对当下众说纷纭的青少年感恩冷漠的成因进行分析,并从校园文化建设、课程体系建立、家校合力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加强青少年感恩教育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5.
加强青少年感恩教育,帮助青少年怀有感恩之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抓手。学校感恩教育总体上存在针对性不强、内容单调、形式单一、效果欠佳的问题。感动中国人物感恩思想鲜明、内容丰富、育人功能独特,是青年少感恩教育的优质资源。要真正发挥它的教育价值,必须积极探索感动中国人物素材在感恩教育中的具体实施办法,推动学校不断完善青少年感恩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6.
感恩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感恩和感恩教育的概念做一梳理;从社会、家庭和学校方面分析了当代青少年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在基础德育中实施感恩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感恩教育——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欣 《现代教育科学》2007,(2):10-11,22
感恩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感恩和感恩教育的概念做一梳理;从社会、家庭和学校方面分析了当代青少年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在基础德育中实施感恩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刘春霞 《考试周刊》2014,(12):150-151
青少年感恩教育已经引起学校、社会和家庭的高度重视。结合五年制师范生感恩品质的现状,作者就学校感恩教育的方法与原则阐述了如何利用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开展感恩教育,以及培养五年制师范生健康人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处于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时期,由于青少年心理的不成熟,很容易冲动以及受外界不良风气之影响,极易造成感恩意识的淡薄,这是影响青少年感恩心理的内因,在主体意识之中起着主导作用;社会、家庭及学校等外因也会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手段内化为感恩主体的感恩驱动力。这内外两种因素共同影响着青少年的感恩心理。针对这些特点采取途径对青少年进行感恩教育,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感恩是培养少年儿童健全人格的基本要求。近年来,有部分青少年和儿童缺乏感恩教育,以"我"为中心,不知回报,只知索取,折射出长期以来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感恩教育上的缺位。因此,实施感恩教育,势在必行。具体来说,可以挖掘丰富的感恩教育内容,唤起学生感恩的意识,树立感恩的榜样,开展感恩活动。  相似文献   

11.
感恩是在我国备受推崇的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基因,是青少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品质。通过提升青少年的感恩意识,培育青少年的感恩之心,强化青少年的感恩行动,引导青少年学会感恩父母、感恩学校、感恩教师和感恩社会,树立新型的孝道文化、尊师文化和爱国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一、感恩教育的意义学校教育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再学会学习。感恩教育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过程中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参与和配合,营造良好氛围,使学生从小就知道关爱别人奉献自己的爱心,养成健康良好的人格。  相似文献   

13.
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感恩教育的背景及原因分析1.社会、学校和家庭环境的变化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重要背景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学校和家庭环境都在发生较大的变化,尤其改革开放以来受市场经济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以及独生子女家庭对子女溺爱,导致青少年感恩意识的缺失。第一,社会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4.
面对道德滑坡、社会公信尽失现象,构筑道德堤坝,加强青少年感恩教育显得尤为必要。当今社会,青少年感恩意识淡化是不争的事实,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忧虑。本文深入分析青少年感恩意识淡薄的深层原因,从经济、文化、教育现状提出对青少年进行感恩教育的践行策略。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部分当代青少年的感恩意识呈现出淡薄的趋势。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对感恩教育内涵的分析,并以湖南卫视播出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栏目《变形记》为例,分析了当代青少年的感恩教育现状,并从多维探讨了加强当代青少年感恩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现今有些学生感受不到父母深沉的爱,不理解父母,甚至讨厌父母的“唠叨”,心中只有自己,不知爱别人,孝敬感恩父母的意识缺失.对此,可从家庭、学校、社会和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分析探讨青少年孝敬父母意识缺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以培养青少年学会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他人,做一个有德行的、人格健全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似文献   

17.
当今的青少年缺乏感恩意识,其原因可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进行分析。要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教师首先要作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组织学生参加有益的感恩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8.
感恩是人的重要品质。大学是青少年品格塑造和个性完善的关键时期,由于大学忽视了社会文化的特点、教育对象的特质等,致使当代青年的感恩教育存在吸引力不够、针对性不强、体验性较差等问题,故关于青少年感恩教育对策的研究具有现实性和迫切性。基于此,新时代的感恩教育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要根据社会发展的时代特点,丰富和发展感恩教育的内容;要根据感恩教育对象成长成才的规律,精准设定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9.
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感恩教育,使之感恩父母、感恩党和政府、感恩社会,树立自强自立意识,让其具有和增强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在道德教育中尤为重要,而且是非常迫切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正>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学生的必备品德。中学阶段是学生思想认知发展的关键期,为树立正确的“三观”打下基础。而感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能帮助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内核,在提升文化自信的同时,自觉主动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因此,学校教育不应该只将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上,更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育人功效,将感恩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教育活动中。为实现理想化的教育效果,要厘清感恩教育的基本内涵,采取相应对策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青少年的感恩意识,促进社会文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