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目年華     
水目山景区位于祥云县城东南方向,是滇西地区的佛教圣地,登山远望,群峰秀色蜿蜒,下川坝百里纵横,尽收眼底,主峰山势嵯峨,古树参天.水目山开创于南诏龙兴四年(唐元和八年),即公元813年,因开山祖师普济庆光禅师"锡杖涌泉"而得名,为南诏大理国时期的皇家禅林、云南禅宗第一寺院、滇西佛教文化传播中心.依山建有九庵十八寺,现保存有水目寺、普贤寺、宝华寺等佛教禅院,有中国南部最大的佛教塔林,全国罕见的"寺抱塔"奇观和久负盛名的宝华寺"戒堂",特别是佛门圣物肉身"舍利子",更有"一见结禅缘、一拜保安康"的佛家禅缘.  相似文献   

2.
正水目山是一个地名,因唐代开山祖普济庆光禅师用钖杖凿地,涌泉清莹而得名。水目山也是一个故事,因故事而成了滇西著名风景名胜区。水目山奇在形象,古人的赞叹至今依然动人:李元阳撰写的《水目寺诸祖缘起碑记》里就有精彩的赞叹:"对山遥睹,巍然弥勒跏趺;原野近瞻,宛尔宝莲千叶。左有云驿象山卫俯回顾;右有天华狮山护伏频呻。辅弼龙蟠虎踞,前列万峰,后靠玉枕。"让我们一起顺势游览,去探寻"水目"何在,一睹水目山"秋波",感悟水目山"柔情",领略水目山的诗意。  相似文献   

3.
水目寻佛记     
徐霞客是经楚雄进入祥云后,经过云南驿,再从冉家屯(今阮营)后的水目山南麓上山的. 这是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十二月初十七日.他先到了玉皇阁,经过普贤寺,再到了灵光寺.想去访无住,不遇.然后到观音阁,看到了《渊公碑》.在普贤寺里,他看到了大香樟、木犬、枯井、风洞、寺抱塔.徐霞客在水目山歇息了一天.第三天,十九日,他准备下山了.但天气不好,下起了雨加雪.滇西祥云的冬天是很少下雪的,几年才碰得上一次.幸而天公作美,上午雨雪就停了,天朗气清.他便下了山,完成了他的祥云水目山之旅.  相似文献   

4.
郁东 《大理文化》2003,(3):25-26
滇西佛教名山水目山风光宜人,景色各异,山上生长着许多美丽的故事. 与大理千寻塔造型相似的水目寺塔,十七层密檐实心塔下的四十八个柱墩石多少年来一直新鲜如故.日晒风吹雨淋,山上的许多风物都改变了原先的模样,唯这些柱墩石那么年轻.年年岁岁人不同,岁岁年年石相似,看到那些青石柱墩,我多少感到四周有一种神灵的谕示,人们在惊奇之余形象地说:这些石头像刚刚被錾子錾过一样,多少年来不长青苔不变颜色.  相似文献   

5.
佛教密宗自唐代传入大理地区以来与白族当地的宗教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形成了具有白族特点的中国佛教密宗的一个支派,简称“白密“.南诏时期“白密“极为盛行,大理国统治者更加推崇佛教,白族贵族、平民百姓均崇信佛教,白密大师被皇帝尊为国师,白密被奉为“国教“,政教合一,以教治国.南诏大理国时期,大理地区大量建塔、建寺,据胡尉本&;lt;南诏野史&;gt;记载:“帝好佛,岁岁建寺,铸佛万尊.“大理国被称为“妙香国“.基于段氏统治家族对白密的极度崇信,在皇权交替的形式上,大理国传世二十二代皇帝中竟有九位皇帝崇信佛法而主动禅位为僧:……  相似文献   

6.
李乙 《大理文化》2014,(8):72-74
正祥云持续三年的干旱,已经让许多人夏天出门都想不起带雨具了,我也一样。尽管手机天气预报说"今日阴,会有小雨"。我在出门时照样没带雨伞。此番出门是应几个北京作家朋友之邀一起去水目山。在出发前,我查阅了有关资料,据《大清一统志·大理府》载,水目山在云南县(祥云县)南二十五里处而大明一统志则将它称之为宝华山那  相似文献   

7.
安建雄 《大理文化》2012,(12):80-81
想去水目山游玩的念头由来已久,但因各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愿。今年八月的一个周末,在朋友的邀约下,终于有幸前往。在祥云县城稍做停留后,我们一行四人便驱车奔向据说安放着佛门圣物舍利子的水目山。以前曾经间或翻阅过一些关于水目山史料,徐霞客过访、林则徐专谒、担当和尚受戒、吴三桂问卜、大理国时曾有不少王族中人在此出家为僧等记载,都充分说明着水目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正相传,在南诏初期,"白子国"国王张乐进求的三公主金姑从洱海边嫁到了蒙舍(今巍山),成为南诏第一代王细奴逻的夫人。金姑勤劳聪慧、贤淑善良、乐善好施,她教会农家妇女纺线织布、挑花绣朵,还把洱海地区的栽种、养殖等技术带到蒙舍川,深受蒙舍川和洱海地区各民族的尊敬和爱戴。三公主嫁到蒙舍后,洱海边的人们十分想念她,逢年过节都要到蒙舍接她回家省亲。三公主去世后,南诏王室在巍宝山修建了三公主殿、在南诏都城图山修建了天摩牙寺供奉三公主。从那以后,洱海地区的村民就于每年农历二月到巍宝  相似文献   

9.
汪瑾 《大理文化》2008,(4):53-55
下关地扼滇西咽喉,自古即是云南重镇、滇省通衢,唐代南诏在此建龙尾城,成为南诏古都的南大门.宋代的大理国亦然,成为名符其实的龙关锁钥,乃风云际会、四通八达的枢纽要地.……  相似文献   

10.
吴棠 《大理文化》2004,(2):57-61
下关--大理白族自治州的首府所在地,早在汉时就是"西南丝道"(博南古道)途经的咽喉地带;南诏、大理国的雄关要隘.远在公元739年南诏从蒙舍(今巍山)进入洱海地区之前,这里就居住着被称为"河蛮"的部族.现今下关北郊荷花寺、大展屯、上村、磨涧一带都是"河蛮"村落.蒙氏逐走"河蛮"之后,沿西洱河北岸筑了一道土城,作为拱卫南诏首都太和城的南面要塞.这座土城叫龙尾城,唐朝樊绰编写的<蛮书>记载:"龙尾城,阁罗凤所筑".  相似文献   

11.
一苇 《大理文化》2008,(5):36-41
千百年来,下关即是滇西重镇,是南诏大理国时期的重要关隘,旧称龙尾关,因与龙首关遥相呼应,故将龙首关称为"上关",将龙尾关称为"下关".下关是大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和军事要塞,贯通东西南北的交通枢纽.……  相似文献   

12.
"滇西有家园,毗连南诏国.云之从龙,咏意古雅,虽不备‘晒经'典故,勿闻‘南现彩云',却也山色秀朴,地候宜人.幼时矢志塑育桑梓,游学青少年."这是云南白族著名教育家、经济学家、农学家、滇缅公路创始人、云南大学首任校长董泽先生简介自家身世的一席诗般话语.董泽字雨苍,1888年出生于滇西云龙县.自幼天禀聪颖好学,少年即就读云南甲种农业学校.  相似文献   

13.
任重 《寻根》2012,(6):97-99
青原山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境内,又名安隐山,从邻县吉水的嵩华山发脉,与天玉、芙蓉、黄源诸岭紧密聚结,蜿蜒起伏,面积约45.5万平方米,海拔约154米,全国重点保护寺庙之一的净居寺即坐落于此.据《青原山志》记载,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这里便傍山立庙,初名安隐寺;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敕赐"净居禅寺",遂改名净居寺.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佛教南宗六祖慧能的弟子刘行思到此开辟佛堂,广收僧徒,传禅宗的"顿悟法",创立青原派系.嗣后,行思声名大震,四方僧众云集,青原山自此香火鼎盛.继承行思衣钵的是希迁(石头和尚),他得法后,往湖南衡山继续弘法,创立"曹洞宗",后又衍生法眼宗、云门宗.  相似文献   

14.
相当于我国东周的中期,古印度的大圣人释迦牟尼创立了辉煌的佛教文明。大约在东汉初年,经贯通亚洲的丝绸之路,佛教从新疆传入中原,或许更早些经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传入洱海地区。佛教传入洱海地区后,特别是南诏、大理国对意识形态统治的需要,经两朝皇家的倡引,使南诏、大理奇迹般成为佛国。而在佛教诸佛、菩萨、尊者、阿罗汉中,阿嵯耶观音是大理白族缁素两众最为信奉的第一神祇。  相似文献   

15.
张云霞 《大理文化》2014,(7):96-110
正大理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西南地区的重镇,古老的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在这里交汇延伸,是滇西通往南亚、东南亚的大通道。西汉武帝时设置益州郡叶榆县,纳入中央王朝的版图,唐宋时期,创造了彪炳史册的南诏、大理文化,直至今天,大理仍是滇西中心城市建设的"桥头堡"。代代相传的南来北往交流中,各种文化在这里融汇、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理文化,成为中国西南民族文化资源最富集的区域,有"文献名邦"、"史冠南疆"之  相似文献   

16.
正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国家AAAAA级景区)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规划保护而积5.68平方公里,位于大理古城北郊,苍山东麓,是集苍洱风光、文物古迹、佛教文化、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崇圣寺三塔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大理的标志和象征。崇圣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鼎盛于宋代,以崇圣寺三塔、南诏建极大钟、雨铜观音像、"佛都"匾、三圣金像五  相似文献   

17.
《大理文化》2010,(5):119-119
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占地1000亩,位于大理古城北郊,苍山东麓,是集苍洱风光、文物古迹、佛教文化、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通过ISO9001-14001国际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崇圣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鼎盛于宋代,以三塔、建极大钟、雨铜观音像、"佛都"匾、三圣金像五大重器著称于世。曾有九位大理国国王在崇圣寺出家修行,为南诏、大理国著名的王  相似文献   

18.
游在祥云     
正"祥云坝,是个好地方,高原平地鱼米乡。水目山色美,青海水汪汪……"祥云本土歌曲悠扬的旋律在耳际久久回荡,飘过祥云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飘过这块有着"云南之源、彩云之乡"美誉的好地方。徜徉水目山水目山是祥云县有名的风景区。"鼎足中原,只这鹿苑家风,与天目相  相似文献   

19.
任重 《华夏文化》2012,(3):31-32
青原山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境内,又名安隐山,从邻县吉水的嵩华山发脉,与天玉、芙蓉、黄源诸岭紧密聚结,蜿蜒起伏,面积约45.5万平米,海拔76~154米,全国重点保护寺庙之一的净居寺即坐落于此。据《青原山志》记载,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这里便傍山立庙,初名安隐寺,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敕赐"净居禅寺",遂改名净居寺。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佛教南宗六祖慧能的弟子刘行思到此开辟佛堂,广收僧徒,  相似文献   

20.
大理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在唐、宋时期是南诏和大理国的都城、云南省的政治中心,元、明、清时期是滇西的重镇,文化发达,人才辈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