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凡落想落笔,为人人意中所能有所能到者,忌,不用。必出人意表,崛峭破立,不自人间来。......不然,人人胸中所可有,手笔所可到,是为凡近。"当我们看到日本江户时期的代表画家尾形光琳的《红白梅图》时,不由得想起中国清代文艺评论家方东树在《昭昧詹言》中的这段话。不是吗?我们从图中不难见出,光琳正是以他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想人所未想,千锤百炼,为人们创造了一个美轮美奂的境地。《红白梅图》  相似文献   

2.
龚自珍不仅是独步一时的大诗人,也是震烁古今的大思想家。他在《壬癸之际胎观第一》中说:"众人之宰,非道非极,自名曰我。"在《壬癸之际胎观第九》中又说:"群言之名‘我’也无算数,非圣人所名;圣何名?名之以不名。群言之名‘物’也无算数,非圣人所名;圣何名?名之曰‘我’。"将"我"视为万物之源,将"我"推到与  相似文献   

3.
王涛 《大理文化》2010,(5):55-55
我家客厅里有一个比真手略大的大拇指造型的艺术品。每次看到它四指回弯,拇指竖起的样子,心里便会想起很多往事。10年前,我在部队当兵时,写了一篇小散文,被连长大加赞赏。在全连大会上,连长念了这篇小文,念毕,连长再次竖着大拇指感叹:"好文章啊,我们连一定能出一位作家!"这句话让中专毕  相似文献   

4.
我州父子作家赵阔、赵晶晶合著的小说集《狐狸·青龙》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了,捧渎这本300多页的集子,发现许多篇章曾在《滇池》《边疆文学》《春城晚报》上拜读过,是父子齐上阵的文学结晶.这本父子合集,正如赵阔所言:"父子两代尽管时空相距、生活经历、内容表现各各不同,但追求生活真实的风格是相一致的,用真诚的眼光探索生活,追求质而不是壳的真实".原在《春城晚报》上连载,收入集子里的《迷人的游戏》、《无聊着,幸福生活》,就是赵阔父子"追求生活真实"的文本.……  相似文献   

5.
一苇 《大理文化》2014,(12):71-75
正提起弥渡,你也许会想起那首歌,那首被称为"东方小夜曲"的《小河淌水》:"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也许你会脱口蹦出一个词:花灯。或者,你一脸坏笑:呵呵,到了弥渡,不想媳妇。当然,天生桥、铁柱庙、太极山,还有茶马古道上的密祉小镇。够了,弥渡,世界名曲《小河淌水》的故乡,盛产民歌和爱情,不去,让人心驰神往,去了,让人魂牵梦萦。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世界里,有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冒险家在景仰他,男人在向往他,女人轻薄他,历史学家、文学家在研究他。他会让你想起拉伯雷笔下的巨人,畅饮人类知识之河,精通多种学问;他会让你想起堂吉诃德荒诞不经的游侠生涯,但是他的冒险远比与风车作战、把乡村客店当做城堡来冲击、耽于漫无边际的幻想更为精彩;他会让你想到好色之徒唐璜,但他绝非伪装爱慕、恬不知耻、玩弄诱骗女人成性,而是真诚地追逐女人,女人也以真诚的热情回报他;他会让你想到卢梭等伟大的自传作家,但他的自传《我的一生》不仅是为个人立传,也是为整个世纪立传。巨人、堂吉诃德、唐璜等人生活在虚构的文学世界里,而他生活在真实的历史世纪里。他的一生本身就是诗歌,就是小说,甚至比诗歌和小说更绚烂更精彩,他就是卡萨诺瓦。  相似文献   

7.
随笔二题     
正我去地坛,只为能与他相遇永远忘不了中学时期,我在课堂上偷偷阅读史铁生作品《奶奶的星星》的情形,当读到"奶奶已经死了好多年。她带大的孙子忘不了她。尽管我现在想起她讲的故事,知道那是神话,但到夏天的晚上,我却时常还像孩子那样,仰着脸,揣摸哪一颗星星是奶奶的……我慢慢去想奶奶讲的那个神话,我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  相似文献   

8.
“传说荷马是一位盲人。……但他却让我们看到了他自己无法看见的东西”,西塞罗说的是《荷马史诗》的思想价值。的确,《谪马史诗》充分体现了“诗比历史更真实”的道理,至少,从《荷马史诗》的三大男主角身上,我们可以读出古希腊文化的三种特质:力量、荣誉和智慧。  相似文献   

9.
我想,年过古稀的吴剑雄先生是不需要赞美之辞的,但面对他在退休之后的几年里出版的四大本专著:《鄂尔多斯植物志》上下、《鄂尔多斯古树名木》、《鄂尔多斯珍稀濒危植物》,我们还能说些什么呢?也许,说什么都是多余的。让我们看一看,有时候他在忍饥挨饿、食宿无定、抗风寒、冒着摔伤和心脏病随时发生的风险中,编写出来的几大本专著,品味一下吴剑雄的事业人生。  相似文献   

10.
怀念玉兰     
金灿 《大理文化》2011,(9):39-41
读明代苏州才子文征明的《玉兰》:"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我知姑射真仙子,天遣霓裳试羽衣。影落空阶初月冷,香生别院晚风微。玉环飞燕元相敌,笑比江梅不恨肥。"读罢合卷,总让我想起故乡老家的那棵白玉兰来。几十年了,淡忘了许多童年往事,但老家天井里那口老井边的玉兰树,却始终深藏在我记忆的深处。  相似文献   

11.
又是一年的开始,又是新的一期出版,每当此时,作为一名编辑,总是诚惶诚恐,不知过去的一年呈现给读者的精神食粮是否合格,是否能让读者共情或者有所收获.回顾2020年的《大理文化》,小说仍是重头戏,全年"开篇作品"和"小说平台"共刊发小说19篇,约计26万字.在数不清的来稿中,我能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欲望,也能看到故事背后的那一个个人物,体会到故事里的一段段感情.回顾2020年《大理文化》刊发的小说,我能记起当时编发的情况,每一次阅读,每一次校对,都让我对这些小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感知,每一次编稿、改稿都希望呈现给读者的是我自认为无论在讲故事的手法还是故事本身都很好的小说.  相似文献   

12.
“咚、咚”的舂碓声,有力地凸现在哗哗的水声之中。随即有音乐响起,有提琴、小号、黑管和鼓、钹等汇合成的音乐,其间还跳出了鸟的叫鸣。我是在听一曲叫《森林中的水车》的时候想起了苍山上的碓房的。“咚、咚”的碓声,一下一下,椎打着我的心。  相似文献   

13.
<正>《诗经》中的《淇奥》篇,《毛诗序》称"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谏,以礼自防,故能入相于周,美而作是诗也"。其实,对于这首时间、地点、人物都无明确指示的诗来说,卫武公只是一种宽泛形象下被选取的特例,我们更应关注的也许是这种被泛指的君子形象所反映出的周代社会价值取向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本文结合传统阐释和现代注解,梳理了诗中描写的对象,即在注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程旺 《华夏文化》2014,(2):39-40
正"莫若以明"和"以明"在《齐物论》中共出现三次,都是作为总结性的话语,对理解整个《齐物论》的思想宗旨也有很大的关系。历代学者的解释也不尽同,但主流的诠释是把"明"解释为《老子》所谓"知常曰明"(五十五章)或"照之以天"、"照之以本然之明"。如宋吕惠卿说:"明者,复命知常之谓。今儒墨之是非不离乎智识而未尝以明,故不足为是非之正。若释智回光,以明观之,则物所谓彼是者果无定体。无定体,则无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敬爱的读者 :首先请接受我们龙年的祝福!在过去的一年里 ,我们收到许多读者热情洋溢的来信 ,很抱歉不能一一复信。在此 ,请允许我们向您表示最真诚的感谢!希望您继续在百忙中参与、关注《世界文化》的发展 ,在给予鼓励的同时 ,多提意见或建议 ,让《世界文化》更加精彩 ,更贴近您的工作、学习与生活。《世界文化》编辑部读者来信摘登哈尔滨师范大学的朱洪洋先生 :一次偶然的机会 ,我结识了《世界文化》 ,被其内容深深吸引。她知识面广 ,品位高雅 ,是大学生的良师益友。我看过后爱不释手 ,推荐给其他的同学。他们也与我有同感 ,很喜欢这份杂…  相似文献   

16.
正最近我们镇上的一位女士神神秘秘地对我说:"你该竞选总统!"本来我是想当恭维话听来着,直到她告诉我"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还活着,现在正在美国爱荷华州务农呢,我知道我们应该结束谈话了。可是回到家里,我不禁美滋滋地想,如果我能当总统,我该给美国人带来什么福利呢?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进程带来青年社会的转变,青年一代对于二元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取舍让我们看到东西方文化艺术精神的融合以及传统美学精神的现代转化。春节期间热映的《功夫熊猫3》与《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个是对传统的回归,一个是对经典的西化,分别体现出在现实语境下,文化艺术话语的回归和青年文化现代性转变的新局面。分别代表我们对中国传统走向世界,走向全球市场的战略思想和逐利之路。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语文老师让同学们当"老师".他说:"请些同学讲一下指导丛书."我一听,心里别提多高兴,因为我很想尝试一下当老师的滋味,可一直没有机会,现在机会来了,我当然高兴了.但有些同学怕,他们总是担心选到自己.而我呢?我很希望能选到自己.没料到确实选到我了.当时我的心高兴得像一朵盛开的鲜花.但真正要我上讲台时,我才知道很难.  相似文献   

19.
2021年《大理文化》全年12期共刊发散文44篇,约42万字.我们沉浸在这些作品中,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些真诚、动人而又充满性灵的文字打动,仿佛透过《大理文化》在与作者的灵魂直接对话.因为这些作品渗透着创作者生命的本真,他们燃烧着自己生命的力量,让真诚的情感和真实的生命体验充实着单薄的文字、丰盈着脆弱的纸页,让沉默的文字发...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提倡和阐述的"共同体"理念,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等全球合作实践而不断丰富,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新型国际格局提供中国智慧和方案。我们看到,"共同体"理念一方面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创新和发展,如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