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李霁宇 《大理文化》2011,(5):90-103
从洱源到法国杨达宽出生在大理洱源罗坪山麓、黑江畔的乔后小镇一个普通白族人家。杨达宽虽然出生在贫困年代、普通家庭,但幸运的是,杨达宽的父亲是位颇有学识和涵养的"教书先生",在当时好多农家都没有识字的人,  相似文献   

2.
哑木 《大理文化》2012,(6):55-57
骑着一头毛驴去大理 骑着一头毛驴去大理,从大唐出发 那时大理,还不叫大理,叫南诏 那时哑木也还不叫哑木,他只是 点苍山里的一位猎人 那时南诏有公主,芳名为阿凤 我要去向她求亲,演绎一个千年的传说  相似文献   

3.
心灵的轨迹     
第一次听说大理的时候,我还不会写"大理"。那时候村里来了个小炉匠,他说他是大理的。他补锅、茶壶、铁桶。收钱,也收粮食。那是个什么都需要修补的年代,每家都能拿出几样破锅烂桶来。伴随着小炉匠的风箱、不断四溅的火星、小铁锤的锻打声,"大理"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了。第二次听说大理的时候,我还没有到过大理。那时候我在读小学五年  相似文献   

4.
大理三月街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驰名中外的三月街赛马是随着三月街集市贸易而产生的.大理自古产良马,闻名四方.北宋时期,大理国每年以成千上万马匹出售给宋朝.到了元朝,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对大理社会风貌这样记载: "……这省里养了许多马,送到印度去卖."在交易中,要看马跑的速度和走法来区别优劣,因而出现了赛马和马术,流传至今.建国前三月街赛马场设在大理古城西郊的官道上.每逢三月街赛马之日,热闹非凡,观众成千上万,参赛选手除了大理地区的白、彝、回、汉等骑手外,丽江、迪庆的藏族、纳西族等骑手也前来参赛.但是,比赛时有时无,规模也小.……  相似文献   

5.
张峰 《华夏文化》2009,(1):58-59
李慈铭出生于浙江会稽望族,自幼家道富裕,得以识字读书。他“生有异才”,开蒙识字极早,四五岁时便识字于白华绛跗阁中,六岁时“识字一千”,十一岁“始学作文”,十二三岁“即工韵语”。由于他在诗歌、骈文方面极富天赋,所以在十五六岁便渐渐得名。毫无例外,他也希冀通过科考,步入仕途,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以光耀门楣。  相似文献   

6.
尹学渊  杨士斌 《大理文化》2012,(10):113-114
张友相,云南大理古城人,是清末民国初年大理地区著名的本土画家。他在民间绘画艺术的成就及社会影响,我国著名学者徐嘉瑞、马曜等都在他们的著作、论文中有过介绍:他的声望和创作情况,大理地区尤其在下关老一辈人口中也有种种传说:他的家族事略、他的为人以及他在艰难岁月里奔走于苍山洱海之间,从事民间美术创作的情况在他几代后人中,更是口口相传,留下种种令后辈仰慕的记忆。可是,由于年代久远,张友相的手绘真迹画作,大多已经散失无存,其后人曾经保存的一些作品,也在上世纪60年代前后的社会动乱中全部流失损毁,令人扼腕叹息。所幸其曾孙张跃伟先生几十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寺院藏书在汉传佛教寺院的兴建和翻译佛经活动中初露端倪.大理古代寺院藏书也随着佛教和佛经的传入而兴起.南诏后期、大理国时期佛教得到了发展,佛经也随之而传入大理.据元代李京<云南志略>记载,唐开元三年(公元714年)南诏遣使张建成入朝,"玄宗厚礼之,赠浮图像,云南始有佛书".加上后期不断的求经、赠经和购经活动,使大理古代寺院藏书在吸收汉文化经籍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寺院藏书特色、体系.大理古代的寺院藏书、大理古代私人藏书和书院藏书共同形成了大理古代图书事业的主体.  相似文献   

8.
大理的脉络     
王峥嵘 《大理文化》2021,(3):96-112
三十年前,大理在绝大多数人想象中还是偏远的蛮荒之地,是密林和毒虫的自由天堂.但随着考古工作的进行,云南和大理本地的考古工作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大理的历史认知已经逐渐有了定论,脉络也逐渐清晰了起来. 大理这个名称 大理是地名,也是国名,从历史上说,国名出现在前,地名出现在后,也就是说,当大理成为地名的时候,国已经不在了.而且,可以确定的是,作为国名的时候,地域广阔,而当它成为地名时,所涵盖的面积已经不大.  相似文献   

9.
风·人     
大理的风花雪月四景,其中三个都柔美如水,唯有下关风像个强悍而狂野的小伙子.但也正是因为它的强悍,才铸就了下关人那在风雨中也不弯曲的脊梁.  相似文献   

10.
大理两章     
大理看云 来到大理,才发现大理的云确实与众不同.想想,也许是因为我两次来大理都是秋高气爽的好天气,又都是艳阳高照的好时候,再想想,不对,有这样好天气和好时候的地方多的是,为什么难得见到这样多姿多彩的云?不要说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虽说大气污染的治理花费了气力,但像这样水洗了似的雪白雪白的云朵依然是很难一见的,天空中的云彩总是灰蒙蒙的,或者干脆看不见云彩,如大理这样雪白的云彩只能够在梦里.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来大理不去蝴蝶泉,就好象没有来过大理."蝴蝶泉之美妙名不虚传. 本人在大理生活五十多年.有时陪友人,有时陪兄弟姐妹,有时随单位或服从会议安排,游蝴蝶泉年年有份,次数记不得了.唯有一次例外,心灵震撼强烈,五十多年后的今日,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2.
正技巧至今都还无人能够企及的小提琴大师尼科洛·帕格尼尼(1782—1840)离世已有一百七十多年了。研究他的论文和书籍多得不计其数,但是对他究竟死于何种疾病,还是时有争论。好多部他的传记都说他死于肺结核。这个像魔鬼墨菲斯托菲里斯一样身子高瘦、眼睛凹陷、披一头长长黑发的意大利人,的确是一副典型肺结核病人的形容,而且他确实也患有肺结核病。但另外还有不少研究者重视梅毒对他生命的腐蚀,相信他放浪形骸的生活方式,确实  相似文献   

13.
1月20日下午,"风花雪月、乡愁大理"中国当代美术名家大理采风作品展开展仪式在州群艺馆举行. 陈坚致辞,杨国宗主持开展仪式. 陈坚首先向出席启动仪式的各位领导、各位艺术家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指出,有史以来,大理就以旖旎的自然美景、厚重的历史文化、多彩的民族风情,为诸多艺术大家激发灵感、收集素材、抒发胸臆、打造佳作、铸就经典提供了有利条件、创造了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4.
有人建议将大理学院的校训定为:弘扬大理.我希望学院能采纳这则校训,弘扬丰富的大理民族文化,只是它的字面意思,我欣赏的是隐藏在文字背后语意双关的丰富内涵:大理,大道也.大学,有大道存焉.  相似文献   

15.
记住阿东     
那是他出事前的一个月--近乎整整的一个月,一位酷似商人的<×书画报>的编辑千里迢迢来到大理组稿.我被通知前往晤见.然而,对于书画,我只是喜爱和爱好而已,是个不入道的外行人.我把我的担心如实地告诉给了编辑大人.他似乎并不以为然,只是一再地声称"只要出面组组稿……就有辛苦费".我禁不住也不以为然起来.他谈论版面的事,并拿出样报让我看,平心而论,这张报纸很美也很大气,加上是彩印的,就格外地抢眼.他一再地催我,并再三说,会有好处费的!"……有回扣的."他压低声音很神秘地凑近我说,那神情颇像传授祖传秘方似的.我直率地告诉他:我不适合.不过,我说,我可以推荐给你一个人,他也许会适合于这张报纸.  相似文献   

16.
阅读喜洲     
赵勤 《大理文化》2004,(6):27-28
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二年,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来到苍山洱海间的大理喜洲.他的笔下有这样精彩文字:  相似文献   

17.
冯汉斌 《大理文化》2013,(11):86-87
一场精心安排的大理之行,不经意间,却与一副名联的主人撞个满怀:“能攻心则反侧白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成都武侯祠里这副极富意味的楹联可谓妇孺皆知,而追根溯源,作者即是大理剑川人、清代大儒赵藩。而不经意间告诉我这副对联作者的,是剑川沙溪古镇一个颇具白族特色的客栈的主人,他说话时的那神态,悠闲中透着奕奕神采,仿佛在说,我们大理,自然风景固然绝好,文采风流也未遑多让,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18.
《大理文化》2010,(7):113-116
沟河断流、塘坝见底、大地龟裂、禾苗干枯,2010年,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正席卷云岭大地,就是山青水秀的大理也未能幸免。据不完全统计,大理旱灾造成63.15万人、  相似文献   

19.
赵丕鼎先生,是大理、洱源远近闻名的大本曲艺人,他常常被这一带群众请到戏台或家里演唱,每每一请就唱几天,几大本.自从大本曲北腔高手黑明星高龄过世后,赵丕鼎,可谓是北腔传人,也是北腔的名师.  相似文献   

20.
好酒待舅公     
10多年了,台湾省台中市的老舅公年年说“明年有转”,却年年“转”。家中除了那两个还要大人送学堂的侄子侄女,大家心照不宣:他说的“明年有转”,总以为那个“后年”台湾与大陆可以直航。那么,不识字的舅公要回家就便利多了。识字的我们还可以带他的老姐去台中看他,到台湾旅游哩。这是他今生此世梦寐以求的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