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豳风·七月》一诗有许多地方尚待进一步研究,“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 归。”即为其一。故从文化学角度,依据《礼记·月令》、《大戴礼记·夏小正》、《左传》等典籍的相关记载, 以为“公子”当解为“豳公”;“女”即为后妃夫人一类人物,“采蘩”与高禖之祭有密切关系,遂为“春日 迟迟”四句提供新的理解途径。  相似文献   

2.
《齐桓晋文之事》有句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部编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注曰:“寡妻,寡德之妻,谦辞。”这显然是望文生义,生搬硬套“寡人”、“寡君”的意思。此句语出《诗经·大雅·思齐》,这是一首歌颂文王善于修身、齐家、治国的  相似文献   

3.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文选《齐晋(?)之战》篇,有“吾子忍之”句。注云:“吾子,尊称,比子更亲热些。”查《辞源》于“吾子”条下注(二)“相亲爱之词”。并引两条书证:①《管子·中匡》:“吾子犹如是乎?”②《孟子·告子下》:“吾子过矣!”另查杨伯峻先生《孟子译注》在《公孙丑上》“或问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句下注云:“吾子,亲密的对称敬辞”。古籍中称“子”,一般表敬称。如,“苟子之不欲。”(《论语·颜渊》),“非子  相似文献   

4.
对高中语文传统篇目《孔雀东南飞 (并序 )》中“①媒人去数日 ,②寻遣丞请还 ,③说有兰家女 ,④承籍有宦官”这四句诗 ,课文注释说 :“这里可能有脱漏或错误 ,因此这四句没法解释清楚。有人认为‘说有兰家女 ,承籍有宦官’。两句当在‘阿母谢媒人’之后 ,是阿母辞谢媒人的话。意思是说有兰家之女 ,出身于做官人家 ,可配太守之子 ,而自己的女儿出身微贱 ,不能相配。但这两句后边 ,恐仍有脱漏之句。”笔者认为该节诗文不存在上述的脱漏现象 ,更不能把“说有兰家女 ,承籍有宦官”句移到“阿母谢媒人”之后。要正确理解该节诗文 ,必须理清其表述…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第一册《过秦论》中有“伏尸百万,流血漂橹”一句,其中“橹”课文注释为“盾牌”,很多同学不理解,明明是“船桨”,怎么变成“盾牌”了? 其实,这是由于“橹”的多义而造成的误解。按《辞源》解释,“橹”有四种义项,“①兵器。即大盾。《左传·襄公十年》:‘狄虒弥建大车之轮,而蒙之以甲,以为橹’。《文选·汉贾谊·过秦论》:‘伏尸百万,流血漂橹’……④划船的工具。长大而纵  相似文献   

6.
《论语·微子》的“荷丈人”中有“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一句。高中语文课本将“为黍”解释为“用黍米做饭”。这种解释虽然能够讲得通,但不符合文言文翻译“信”这一原则(信·达·雅),即不符合古人生活的习惯。因为“饮酒”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人设宴待客往往以酒菜为重,“杀鸡”为菜,那么“为黍”自然应该解释为“备酒”较为合适。这种解释可上溯到“黍”的本义,《说文解字》注:“黍可为酒,古从禾从水也。”“孔子曰‘黍可为酒,禾入水也’。”杜甫的《羌村三首》“其二”中有“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一句,意…  相似文献   

7.
《屈原列传》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争宠而心害其能。”注 :“[害其能 ]嫉妒屈原的贤能。害 ,作‘患’讲 ,这里是嫉妒的意思。”“害”本有嫉妒义。其后起专用字作“女害”。《说文·女部》 :“女介 ,妒也。”介声与害声古音同在祭部 ,声母同为喉牙音 ,故字也可作女害,见《集韵·秦韵》。《龙龛手镜》卷二女部“女介”字下云 :“胡计反。心不了也。又音害。《字林》云 :‘疾 ,女介,妒也。’”女介 有害者 ,故害亦有女介义。《楚辞·离骚》“各兴心而嫉妒” ,王逸注 :“害贤为嫉 ,害色为妒。”也说明“害”有嫉妒义。《文选·潘岳〈马湃督诔…  相似文献   

8.
在《孔雀东南飞》一文中,有四处用了“谢”字。其中“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一句中的“谢”字不少参考资料都解释为感激、感谢,这是用现代汉语去逆推古汉语之意,是不妥的。我们现在说的“多谢”是感激之辞,但在古代,谢还有“告诉”这层意思。如《集韵·祃韵》: “谢,告也。”《篇海类编·人事类·言部》: “以辞相告曰谢。”《汉书·车千秋传》: “谨谢丞相、二  相似文献   

9.
毛主席的诗词《念奴娇·昆仑》有这样几句,“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其中这个“三”字用得准确、具体,换其它数字都不恰当.“三”在文言文里有两种理解:一是实数,表示数目的多少.例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凡投三弟子.”《史记·滑稽列传》另一种是虚数,表示概数、极数,多的意思.例如:  相似文献   

10.
“亲媚”考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的名文《报任少卿书》中有这么两句:“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99年)对其中的“以求亲媚于主上”作下列诠解,大意是:以求亲近主上、爱主上。媚,爱。山西大学萧泰芳等合著的《古代汉语注释商榷》(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对“以求亲媚于主上”的看法是:“以求亲媚于主上”其实是个被动句,是“以求被主上亲媚”的意思。如果是自己想亲媚天子,就不必言“求”了。《诗经·大雅·卷何》:“维…  相似文献   

11.
《信陵君窃符救赵》是一篇传统课文,不知教了多少遍,从不觉得有什么值得斟酌之处,《教师教学用书》的分析、翻译也详备合理,易于接受。可最近发现,课文中“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一句,在《战国策·魏策》中记载为“赵王自郊迎”,感到很纳闷。“界”与“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战国策·魏策》上明明是“自郊迎”,司马迁为什么要改为“迎公子于界”呢?又《左传·宣公三年》记“王孙满对楚子问鼎”一事为:“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有趣的是,《史记·楚世家》在记述这件事时也作了一处重要的改动: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  相似文献   

12.
《论语·子张》中有“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两句,很久以来,人们都把“优”解释成“好,优秀”,这是不正确的。在《论语》产生的先秦时代,“优”字有“丰厚,富裕,有余力”的意思。“学而优则仕”即是“学习了,有余力便去做官”。旧《辞海》(合订本)129页  相似文献   

13.
<正>《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历来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其中“雨雪”词北京大学《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据《经典释文》“雨,于付反”(即“雨”读去声)注释为:“雨,是动词,雨雪,即落雪。”《大辞典》释“雨雪”云:“下雪。”正是以《诗经·采薇》这四句为证的。这样训释向无异议,其实大可商榷。  相似文献   

14.
在我所见到的各类教参中,对《孔雀东南飞》中“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这段话的解释几乎都是“这里可能有脱漏或错误”,故以“没法解释清楚”作结。在这个大前提下,有人作了如下解释: “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两句当在“阿母谢媒人”之后,是阿母谢媒人的话,意思是有兰家之女,出身于做官人家,可配太守之子,而自己的女儿出身微贱,不能相配。(高中语文第五册〈必修〉)  相似文献   

15.
《诗经·豳风·七月:“蚕月条桑,取彼斧戕,以伐远扬,猗彼女桑”。对其中“条桑”之“条”的训释,目前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释为“修剪”,如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程俊英《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另一种是把“条”当作“挑”的通假字,如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新版《辞源》和高亨《诗经今译(上海古籍出版社)等。  相似文献   

16.
请看下面三句:①以上所论世故,用“学问”概括有失偏颇,但世故之学,毕竟有大学问的。(2001年第3期《语文新圃·世故的学问》)②一番“学历不等于能力,文凭不等于水平”的高论,把学历视成一张废纸,这是有失偏颇的。(2002年2月4日《中国青年报·假文凭当然要打》)③我认为,把语文素质教育的生命力仅仅寄托在考试改革上,有失偏颇。(2002年第5期《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指挥棒”开始转向……》)以上三句中“有失偏颇”应当改为“失之偏颇”,或者改为“有失准确”。“有失”和“失之”都有一个“失”字,但这两个…  相似文献   

17.
说“竖子”     
中学语文《鸿门宴》中“竖子不足与谋”一句,各种课本对竖子的解释是:“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这里指项羽、项伯辈。”先说竖子。说它是骂人的话,言重了。《左传·成公十年》:“公梦疾为二竖子”。《史记·蒯通传》:“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遂成竖子之名”。《战国策·燕策》:“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史记·平原君列传》:“白起小竖子耳”。《吕览·必己》:“故人喜,具酒肉,令竖子为杀雁飨之”。《晋书·阮籍传》:“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以上这些例子,“竖子”并没有“…  相似文献   

18.
《卫风·氓》是《诗经》弃妇诗名篇之一。它以第一人称女主人公口吻悔恨地诉说了自己恋爱、结婚的经过和婚后被虐待被遗弃的不幸遭遇。肺腑之言,动人心魄;叙事完整,殆同小说。尤其是“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两个比兴句,备受人们喜爱。然而对其喻旨,却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归纳言之,约有三端:其一,女貌说——认为是比  相似文献   

19.
“贯”辩     
《诗经·魏风·硕鼠》:“三岁贯女”这一句,课本注释为:“贯女,养你。贯,侍奉、供养。”这样解释是正确的,但究竟为什么要作这样解释,则易使人感到茫然。“贯”字为什么这里解释为“侍奉”呢?清人马瑞辰在《毛诗传笺通释》里指出:“贯,即‘宦’之假借。”《鲁诗》、《韩诗》都引作“宦”,可为佐证。按《说文》“宦,仕也。从门从臣。”段玉裁注:“仕者,习所事也。古事、士、仕通用;贯、宦通用。”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云:“今读宦字声在匣纽,贯字声在见纽,古人声宽,喉牙  相似文献   

20.
探“能”     
对《孙子·谋攻》中“敌则能战之”一句,自曹操以来,就解说不一,诸家见仁见智,各执一端。近人郭化若将此句译为“有与敌人相等的兵力就要善于抗击敌人”;中南五省(区)编写的《中学语文参考资料》则译为“与敌人兵力相等设法战胜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