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日益普及,众多群众积极参加的社会体育锻炼成为一种时代潮流,使得社会体育专业肩负起了培养社会和市场所需要的社会体育专门人才。然而,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在就业过程中会受哪些因素你影响呢。本研究以专项因素对于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为主要研究内容,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我国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社会对社会体育人才需求等进行分析,认为从全国范围来看,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不强.因此,应以体育职业社会需求和就业导向,根据市场需求和学校类型科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完全学分制进行多层次课程体系设置,调整课程设置内容和时间安排,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和严谨治学的精神,从增强学生学习和就业信心角度建立科学的多元评价体系,从而提高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就业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针对休闲体育的特性,阐述休闲体育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并以此为切入点,经过深层的理论分析,重点阐述休闲体育专业人才乐观的就业前景。目前社会生活中人们对休闲体育的需求呈逐步增长之势,随着高等体育院校对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不断完善和休闲体育学科的内在发展,提高休闲体育专业的人才水准是必然的,也将会更加有效地满足社会需求,这是对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就业前景看好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湖南省2009届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针对社会对体育毕业生的需求特点,找寻目前普通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旨在为提高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社会体育发展迅速,原有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以户外运动的快速发展为契机,通过对户外运动和社会体育专业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提出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应面向户外运动进行转变的设想,为解决社会体育专业人才输出与户外运动人才需求的矛盾,扩大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渠道,促进社会体育专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6.
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带动了社会体育事业的空前发展,传统的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目标、方式以及培养体系都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两型社会"的建设,为我国中部省份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时也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当然也给体育专业人才带来了更多的挑战。结合"两型社会"建设,对湖南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相应的策略,旨在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摘要:研究以文献资料法为主,对当前休闲体育专业在母学科不明,校内课程设置的社会脱节、高校专业师资专业能力陈旧、学生对行业、专业认同低以及校外培养环节中企业规模偏小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政府转型期功能、职能下放的新常态、以及新型应用专业发展的新常态对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指向。在理论分析、多方论证的基础上,作者提出并实施了通过有效的第三方行业管理组织,串联起企业和学校,形成“校内合作培养、应用能力提升、三方协同实习以及多岗位招聘”的四维联动的休闲体育应用专业培养模式,实现学校培养到就业的三方一条龙合作,从而有效的解决当前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以达到休闲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大力建设以及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面对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趋势和要求,就业市场的巨大压力和发展动向,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向复合型人才发展,通过对国内外体育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审视与分析,为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我国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我国6所高校824名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率较为理想,但是在社会体育领域中就业的比例较低。毕业生就业较多的部门依次为学校、企业、公务员和街道。在经济发达地区,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已经形成,超过半数的毕业生在商业性体育服务场所及相关服务领域从业。在未来,这些地区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出现持续的增长;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在社会体育服务领域中从业的毕业生比例偏低,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还没有形成。  相似文献   

10.
研究立足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通过对济南大学体育专业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分析,对体育专业的培养方案和目标进行全面、立体的解读,立足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视域下"3+1"培养模式的研究,改善体育专业面临的就业矛盾,缓解就业压力,同时缓解社会矛盾;难点就是解决内在培养机制上存在的问题;修改培养方案、制定长远的课程设置计划,修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链条,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对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人民群众增强体质的迫切需要;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需要;社会大众的心理需要以及体育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等五个层面的论述,认为现阶段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群体优先原则是完全可行的,且应成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工作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对山西省高校近五届共714名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西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率较为理想,但是在社会体育领域中就业的比例明显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毕业生就业较多的部门依次为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经营场所。受现有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山西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还没有充分培育起来。建议山西省要适度控制社会体育专业点的增长速度和招生规模;高校要及时了解人才需求信息、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以提高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并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此外,政府决策部门也要考虑全民健身工作的实际需求,在街道、社区增设体育专职工作岗位,同时也能够为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户外运动、野营、登山等运动越来越深受人们的喜爱。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逐渐自然就成为人们的向往之地。但是缺乏相应的专业人员和专业知识让这些运动存在较大隐患。因此本文提出,西部应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优势,构建适合西部的特色社会体育专业。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以江苏省人口动态流动为研究背景,对江苏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地区配置进行了计量分析,构建了一个江苏省人口数与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的计量模型,认为江苏省作为一个经济、教育大省,人口数每增加1万人,社会体育指导员应该增加9人。  相似文献   

15.
对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社会体育行政的基本特征、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转变地方政府市级社会体育行政职能,确立了以"管"为其主要职能,区一级社会体育行政与文化、教育等部门整合,为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已建立起各级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由此构成了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社会体育的行政体系。但在运行中存在着职能交叉、区(县)社会体育行政整合后职能弱化、地方政府各相关部门相互间缺乏一定沟通与协调等问题。因此,在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的前提下,依据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所探索的"大部制"背景,提出从合理利用体育资源的角度出发,地方政府(市县区)社会体育行政应建立由教育部门统筹管理社会体育的行政体系。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省社会体育专业本专科院校的教学计划、学生情况以及就业意向等进行调查分析,为课程体系的优化提供充足的现实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分两大方面三个层次进行,体现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板块课程的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奥林匹克运动所带来的价值。在后奥运时代对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研究仍是一个新的课题。尤其是体育专业院校作为最具奥林匹克文化传播力的专业院校,对体育大学生的奥林匹克教育则成为今后推动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调查发现,目前体育院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现状不容乐观。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推理法对体育院校奥林匹克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推动体育院校奥林匹克教育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提倡经济、社会、环境与人的协调发展。研究探讨大众体育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社会体育和体育文化的角度入手,探索珠江三角洲地区"网球热"的体育文化因素对和谐社会建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摘要:主要采用田野调查法对重庆酉阳河湾村摆手舞保护的持续跟踪研究发现,民族传统体育与区域文化的通融性发展,这既是民族传统体育生发之本质规律,更是保护之根本方法,主要表现在:1)民族传统体育与区域文化之间存在着从冲突走向融合,相互嵌合无限渐进循环式发展的通融逻辑与表象;2)民族传统体育与区域文化的通融发展,正好回应了民族传统体育事象生存发展的本源性载体和内涵性、原真性、生态性和本土性等诉求。因此,在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中:1)应与民俗文化变量通融发展,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及民俗文化的活动开展、挖掘与整理,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与民俗文化之间的相互丰富与发展;2)应与人口变量通融发展,保证必要和足够数量的传承人和族群,并始终把民族传统体育融汇贯通于“人”即民族居民的发展中;3)应与自然变量通融发展,保持和维护好自然地理生态概貌,构建、保护民族传统体育事象空间地标,并在民族传统体育中融入、彰显其“人”与自然的情怀;4)应与物态变量通融发展,保持和保护好村寨风貌、器物图文等,将民族传统体育符号植入物态变量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