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魏佳  李慧 《出版广角》2022,(10):88-91
大数据时代,数字出版产业蓬勃发展。互联网技术的迭代、出版模式的变革及传播方式的演化给我国数字出版著作权法律保护带来诸多挑战。文章对《费晓雾的奇幻天空》数字版权案件进行分析,针对我国数字出版著作权法律保护目前仍存在的数字出版侵权维权难度大,数字出版版权授权不规范,数字出版版权交易合同不完善,数字出版准入许可制度不健全等问...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就信息化语境下如何做好档案数字化版权的保护进行了研究探讨。论述中,本文针对档案数字版权保护概况予以界定,并针对如何完善档案数字版权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为完善档案著作权作出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3.
刘蓉 《兰台世界》2015,(8):42-43
本文就信息化语境下如何做好档案数字化版权的保护进行了研究探讨。论述中,本文针对档案数字版权保护概况予以界定,并针对如何完善档案数字版权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为完善档案著作权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4.
知识资源平台的参与极大提高了中国学术期刊的传播效率,推动了知识分享与学术创新,但也使版权问题复杂化。知识资源平台的快速扩张,带来一系列侵犯学术期刊数字版权的问题,加强版权保护成为学术期刊数字化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作者、期刊、平台、读者是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各方利益都应当得到尊重和维护,只有通过完善数字版权立法、加强知识资源平台管理、发挥集体著作权组织作用等措施,才能保护好学术期刊的数字版权,协调好作者、期刊、平台、读者四方利益,推动中国学术期刊数字化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侵犯软件版权作为讨论基础,分析目前软件著作权法律保护的现状及原因,提出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肖尤丹 《传媒》2006,(8):44-46
缘起--信息网络与著作权 自1709年英国安娜法案以来,著作权的发展经历了印刷版权、电子版权、数字版权和网络版权四个阶段.每一次新技术的发展都会对著作权法造成深刻的影响.我们正在经历着数字版权和网络版权的时代.这一切变化都给网络传播中的著作权保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胡亮 《编辑之友》2012,(7):105-107
信息化时代,中国数字音乐市场规模日渐扩大,但其中涉及著作权侵权的问题也日益凸现,加强数字音乐版权保护已成为当务之急,只有提高数字音乐著作权的保护水平,形成数字音乐企业与网络服务商共赢的合作模式,促进数字音乐版权侵权的立法完善,才能使中国数字音乐版权保护走向良性循环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数字出版美术作品因其具有存在的虚拟性、发送的快捷性等特征,在带来诸多益处的同时,也导致侵权案件频发,美术作品数字版权保护面临新的挑战。要保护美术作品的数字版权需要相关法规细则的出台与完善,强化行政保护机制,应用先进数字版权鉴定、过滤技术,并以美术作品版权保护联盟的著作权集体管理方式综合实施。  相似文献   

9.
新形势下数字化期刊的版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锐锋  刘清海 《编辑学报》2011,23(3):201-203
分析新形势下我国数字化期刊侵权的主要表现及侵权隐患,指出完善著作权相关法律法规,构建合法使用机制是保护数字化期刊版权的当务之急。提出加强立法和技术研究,建立著作权专人负责制或聘请法律顾问,建立著作权集体保护制度,建立国家的数字版权交易平台等群防群治对策,呼吁人们一切从保护作者的合法权益出发,妥善解决好数字化期刊"海量作品授权难"问题。强调新媒体和新模式条件下版权保护最佳方法是"一对一授权"。  相似文献   

10.
数字资源采访实践工作中,图书馆面临着极大的版权风险。基于近年来图书馆数字资源相关版权纠纷统计分析,总结采购数字资源中的版权风险主要包括数字资源中含侵权作品、合同风险、服务风险等。图书馆应该对我国著作权相关法律中图书馆的版权例外保护条款和数字资源采访中的版权风险有充分而深入的认识,积极参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加强对数字资源供应商、资源合法性和合同的审查,强化数字资源服务中的技术保护措施、注意和告知义务,并制定图书馆版权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1.
目前,数字学术出版作品剧增,但对于该类作品的著作权的侵犯案件数量也在激增,而传统的以著作权法为核心的保护手段并不能实现对于数字出版学术作品的有效保护,现实的困境显示出对数字学术出版进行著作权技术保护的必要性.因此建立全面的著作权技术保护机制,尽快立法实现著作权技术保护的有法可依,并且要克服著作权技术保护手段与传统著作权法的冲突,实现对数字学术出版的著作权技术保护与法律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1991年6月1日开始施行。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版权局于1991年5月30日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此后《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世界版权公约》分别于1992年10月15日和30日在中国生效,1992年9月国务院公布了《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1993年4月《保护录音制作者防止未经许可擅自复制其录音制品公约》在中国生效。1994年7月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惩治侵犯著作权的犯罪的决定》。该《决定》于同日公布实施。上述五部法律、法规的公布与实施,以及加入三个版权和邻接权国际公约。在中国完善版权立法、健全版权制度方面,揭开了历史性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3.
网络图书馆知识信息数字化中的著作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其家  王玲 《图书情报知识》2006,(5):110-112,F0003
本文首先对知识信息数字过程中存在的侵犯著作权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对知识信息数字化过程中著作权保护资源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谁来保护读者——关于书籍质量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谁来保护读者———关于书籍质量的法律思考□于立深我国颁布了《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关于惩治侵犯著作权的犯罪的决定》,加入了《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世界版权公约》。从国内法到国际法,从民事责任到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建立了完整的著作权保...  相似文献   

15.
传统学术期刊数字化可能面临侵犯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两项著作权的风险.因此,作者、期刊社、数据库三方在增强著作权保护意识的同时,应当明确约定的合同,通过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获得数字化授权,在数据库数字化过程中注意保护期刊的版权信息和单篇作品的完整性,同时采取有力的技术防范措施等保护作者和期刊社进而保护数据库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网络著作权案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2011年的中国作家联名声讨百度文库侵犯版权的事件更是将网络著作权的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愈演愈烈的维权之战,一方面说明国人版权保护意识的日益强烈,整个出版业维权事业也势必会提上议事日程.另一方面也表明,"著作权保护"和网络"侵权"或者说"盗版"之间的斗争,是伴随着著作权(知识产权)制度全球化浪潮日趋白热化.[1]而网络公司对作家著作权、出版社版权的侵害和与之相关的制度困境已然成为阻碍我国出版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7.
张洪波 《传媒》2010,(8):18-19
数字网络侵权纠纷不断,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数字版权授权渠道不通畅所造成的.因此,需要尽快建立畅通数字版权授权渠道,同时以维权为辅,加大版权执法力度.在当前数字网络环境下,面对海量作品的使用和授权,要做到既保护作者权益,又节约版权洽谈成本,促进产业发展,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应该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什么叫侵犯版权?在目前我国还没有版权法的情况下,哪些行为可视为侵犯版权的行为呢? 为了保护作者的正当权益,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制定了版权法,授予作家对自己创作的作品种种“专有权利”(作者享有哪些专有权利,请见(《出版工作》1983年第四期《著作权、版权和出版权是一回事吗?》一文)。不经作者授权或法律允许,擅自发表和利用他人的作品,或者说擅自行使作者的“专有权利”,就叫做侵犯版权。  相似文献   

19.
科技期刊解决网络版权问题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我国不断有保护网络著作权方面的法律法规出台,从Google的"版权门"事件到龙源期刊网版权纠纷案依然层出不穷,引发了业界有关数字版权的热烈讨论.科学技术每次变革都会对知识产权产生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20.
数字时代著作权公共领域的知识共享面临许多困难与挑战,目前我国是否存在著作权过度保护问题存在争议知识共享协议的本土化未达到预期效果,开放许可制度成为著作权公共领域知识共享的科学选择.在民法典时代,著作权开放许可应尊重知识产权立法内部统一性的要求,将知识共享协议纳入我国著作权开放许可的规制范围,确立权利管理信息制度,与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相互配合,明确开放许可协议的侵权责任分配,并加快建设版权信用体系以完善著作权开放许可的相关配套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