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张方 《青年记者》2007,(8):64-64
读报类节目“遍地开花” 早在1950年4月1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办的“首都报纸要”节目(也就是现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要”),可视为广播电视读报节目形态的雏形。在21世纪曾经一枝独秀的凤凰卫视2003年1月6日开播的“有报天天读”,将解读全球重要报刊头条新闻及主要社论作为节目重点,短短半年时间收视率飙升凤凰卫视节目前三名。[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当前电视读报节目大致分为两种形态。一种是信息播报型,以信息量见长。这类读报节目最早可以追溯到1950年4月10日开办的“首都报纸摘要”节目(也就是现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这类节目以众多报纸为选择对象,融汇多家传媒信息,经筛选、浓缩后向观众发送,无疑拓宽了新闻的视野和信息的广度。另一种是新闻评论型,以点评见长,如《马斌读报》《峰言蜂语》。此类型的读报节目往往是以观点串联读报,新闻事件看似只是一个引子或论据,但观点从何而来呢?它依然要就报纸“说话”,离开报纸,观点就无从谈起。因此,选择什么样的新闻内…  相似文献   

3.
马莉  邓为 《新闻前哨》2004,(6):11-13
当前,随着媒体竞争的日趋激烈,不同媒体之间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多。我们看到,广播早已有了报纸摘要节目,电视近年来也纷纷开设了读报栏目。同时,报纸也在借用电视画面要素来处理图片,营造吸引读者的封面效应,甚至出现了新闻链接这种原产于互联网上的报道方式,产生了如“新闻连续剧”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近几年兴起的新型电视节目形式,“电视读报”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力。“电视读报”节目以报纸为主要信息来源,依托电视传播媒介,以新闻“二传手”角色出现,是电视和报纸创造性“联姻”的产物。本文从传播学视角出发,围绕构成完整传播过程的五要素,对“电视读报”节目的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传者和反馈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探讨“电视读报”节目在传播过程中的特点,为实践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读报节目以众多报纸为选择对象,融会多家传媒信息,拓展了新闻视野和信息的广度,同时读报节目形式简洁,往往是数份报纸、一台电脑和一位主持人,简洁的形式决定了它的低成本运作。正是这种低成本和大信息量吸引众多的广播电视媒体对读报节目趋之若骛。然而读报节目在表面的热闹背后,却有着极其明显的缺失和局限。这些局限使得读报节目后力乏陈,难以在媒体竞争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针对目前的读报节目“跟风热”,结合  相似文献   

6.
目前,“读报”已成为许多电视台新闻节目中的新亮点。大大小小的读报节目充斥着银屏。报纸与电视的这次“牵手”,极大地弥补了电视在新闻评论方面的欠缺。长期以来,报纸以深度报道和新闻评论而见长,而电视则以形象直观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7.
“读图时代”引发的视觉疲劳,让人们开始回归最初的信息传播方式——“口耳相传”,这里解释为“读”和“听”,而读报节目恰恰满足了受众放松眼球,获取信息的强烈需求。与电视读报节目相比,广播读报节目因广播媒体超强的“伴随性”而具备了彻底放松眼球,调动耳朵的可能。那么,广播读报节目如何长足稳健地发展,不妨侧重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在泛滥了的电视读报节目里,央视2套“第一时间”板块的《马斌读报》以鲜明的个性脱颖而出,受到业界专家与普通电视观众的喜爱。这档节目的个性表现在多个方面,除突出焦点性、大众性、趣味性的选题、严肃与轻松相结合的编排风格外,颇具匠心的细节安排在实现“相同的新闻,不同的读法”的节目理念过程中尤为成功。这里就该节目主持人在有声语言、体态语言和环境布置的几处典型细节设计加以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王军 《新闻界》2003,(5):29-31
当前,随着谈话节目的走红,尤其是凤凰资讯台的《凤凰早班车》、《有报天天读》等栏目收视率和广告收入的不断攀升,国内多家电视台开设了“电视读报新闻”类栏目。但从目前已经播出的节目来看,栏目策划理念陈旧,毫无新意,主持人居高临下的说教味浓,缺乏创意的突破和形式的创新,播出效果自然和期望值相距甚远,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结合具体案例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一、多重新闻业如今,在美国和欧洲,“多重新闻业”悄然兴起。所谓“多重新闻业”就是指不同媒体之间素材的共享与重构,对一则新闻素材以多种形式加以表现。比如首先在报纸…  相似文献   

10.
江泓 《河北广播》2006,(6):90-91
几年前,跟别人说是在做一个“说新闻”的节目还需要解释很多关于“什么是说新闻”的内容,现在则不必,因为“说新闻”的节目到处都在做,人们已经习以为常了。比如:电视领域有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有报天天读》;CCTV-1《媒体广场》、CCTV-2《马斌读报》;河北卫视的《直播生活》、河北电视台都市频道的《都市印象》等等。广播里本地比较为人所熟知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晚报浏览》、河北电台新闻频道的《都市在线》、河北电台经济频道的《建楼读报》、河北电台交通频道的《阿布的新闻布丁》、石家庄新闻频道的《新闻串串聊》等等。  相似文献   

11.
时下,广播电视媒体中的读报类节目纷纷登场,这类节目以大量的信息和适当的点评满足听众的收听需求。在这种需求背景下,山西广播电视总台新闻综合广播频率在今年3月1日新增设了一档晚间读报类节目《天天读报》。每晚20:00~20:30播出。《天天读报》节目的宗旨是:健康、生活、娱乐。“健康”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电视荧屏能否"有报天天读"——谈电视读报节目的传播劣势》这篇文章中认为,电视读报节目虽然是目前异军突起的一个电视栏目,在各大电视台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但是,许多电视读报节目摈弃了电视传播的优势,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电视读报节目无法凸显电视传播的巨大优越性;二是二级传播,有可能造成信息误读;三是新闻素材来自其他媒体,信息相对缺乏时效性和新鲜性,这些劣势共同导致了电  相似文献   

13.
岳坤莉 《新闻窗》2013,(1):79-80
现代社会,新闻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是人们获得信息、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近年来,随着电视的迅猛发展,新闻类节目的播报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今,在广播电视不同类型的新闻节目中,我们既可以听到“播”,如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为代表的各台新闻联播节目,也可以听到“说”,如各台的新闻杂志类节目,还可以在同一个节目中听到说、念、播,例如现在流行的一些读报节目。  相似文献   

14.
电视读报节目,这两年可谓异军突起。先是凤凰卫视于2003年初开播《有报天天读》,短短半年时间栏目收视率挺进凤凰前三名。后来,央视也有了专门的读报节目——新闻频道每天早上的《媒体广场》, 央视二套早上的《第一时间》、四套的《新闻60分》等许多节目都开设了读报内容,一些地方台的早晨时段节目也纷纷增加了读报内容,如上海卫视“看东方”  相似文献   

15.
说起读报,很多人会想到“报刊选播”,这是电台的读报节目形式。而在近几年里,将报、报评引入电视,用声画语言来解读报章,成了一种新型的电视节目形式,成绩不俗。凤凰卫视2003年初开播《有报天天读》,短短半年时间栏目收视率挺进凤凰前三名。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自2003年7月1日正式播出起,就推出一档全新早间读报节目《媒体广场》,集萃各类媒体,每天清晨滚动播出两遍.而散落在各栏目间的读报板块,更是数不胜数。  相似文献   

16.
电视读报节目状况广播电视读报节目在我国新闻传播史上最早可以追溯到1950年4月10日开办的"首都报纸摘要"节目(即现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  相似文献   

17.
伴随新闻改革的推进,传媒领域频现新的气象,其中电子媒体的读报节目的兴起,令人耳目一新。2004年1月1日,中央电台中国之声推出的早间《早报早读》节目,是继中央电台的全国名牌栏目《晚报浏览》后的又一档读报节目,开播以来受到广大听众的欢迎和好评,他们称赞《早报早读》“这种  相似文献   

18.
陈子文 《视听界》2008,(2):64-66
电视读报节目的兴起要追溯到2003年、2004年,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是当时引领读报潮流的佼佼者。作为一个定位在大中华区的政论节目,至今是凤凰卫视日播节目收视率的前两名;而作为一个以粤语方言播报的读报新闻杂志节目,广州电视台2004年开播的《新闻日日睇》也有相当多的铁杆观众,曾获颁2005中国电视节目榜最佳地方新闻及资讯节目。  相似文献   

19.
电视读报节目的播报风格没有统一的标准,但至少要避免过分的没有感情色彩的“播音腔”。播报风格的改变主要表现在语言风格上,不妨向“说新闻”取经,多些口语化、个性化,把“读报”与“聊报”、“评报”相结合,语言风趣些,点评深刻些,神态自然些,做到亦庄亦谐[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所谓军事新闻的“必读性”,是指军事新闻虽不像法律那样具有强制性,但由于它对广大读充满了诱惑力,让人非读不可,使人觉得“一天不读报。就好像少吃了一顿饭”。军事新闻能达到这种效果,就有了较强的必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