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一切都好,只缺烦恼……”这是王菲《浮躁》的歌词。整首歌反复就这么几句:“九月天高人浮躁/九月是平淡无聊/一切都好,只缺烦恼。”,因为“一切都好”,所以就觉得“平淡无聊”了,所以“浮躁”了,所以……“只缺烦恼”!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当今的热门话题。但我国青少年的创新能力普遍缺乏 ,据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和中国科协的一份调查报告称 ,我国青少年具有初步创新人格特征的仅占 4 .7% ,具有初步创新能力特征的仅占 1 4 .9%。究其原因 ,社会“浮躁病”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可低估。浮躁是创新的大忌。一、浮躁搞不好创新时下社会“浮躁病”的一个显著特点 ,就是急功近利 ,急于求成。“十年磨一剑”的意识弱了 ,“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情况少了 ,恨不得“一口气吃成胖子” ,许多人不下苦功 ,好寻捷径 ,草率马虎 ,华而不实。据《当代》《十月》《北京文学》《上海文学》等期刊…  相似文献   

3.
中国青年报新近发表一篇《新鸳鸯蝴蝶梦》奇文,舛误多多。尤其是对显学《红楼梦》关于薛宝钗判词“可叹停机德”误作林黛玉之例等颇有辨析清楚之必要。凡此种种,此文是登不得国家级名报殿堂的,不知何故,竟然发表,可见时下心态浮躁,学术泡沫效应之一斑,特呈文相商,真可谓“我手写我口”矣!  相似文献   

4.
《师道》2008,(10):63-63
在现在这个疲于奔命的时代,人心难免浮躁,或许我们更需要享受一下“悲伤”。“悲伤的曲调,如我们熟悉的《江河水》、《二泉映月》和《梁祝》等,它们的节奏更悠扬。”专家指出,大家熟悉的那些悲伤调子的流行歌曲也同样,就像潺潺流水洗涤着我们的心灵。从这个意义上讲,浮躁的人应该多听悲伤的歌。太昂扬的歌曲韵律铿锵,节奏快,与浮躁的心相遇,就像锣撞上了鼓;  相似文献   

5.
新课改以来,广大教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积极投身到教学研究与改革中,以高度的创新精神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涌现出一大批新课例和一些好做法,着实令人欣喜振奋。但是在听课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少老师的“创新”与《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形似神异”,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肤浅与浮躁。在实践新“课标“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种倾向应引起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钟瑛 《语文知识》2003,(3):36-37
《中国教育报》2002年3月12日第1版有篇《棒杀浮躁,惟诚信是》的时评。题中“惟诚信是”该作何解,实难揣摩。费解之处在一“是”字。“是”的意义和用法一般有三种:①代词,义为“这”“此”等;②形容词,义为“对的”“正  相似文献   

7.
鞠九江 《下一代》2009,(7):10-18
没有营养的人容易生病,没有文化和信仰的群体容易浮躁,这“浮躁病”比身体疾病更难治愈。……我要发挥余热,在家乡建一座博物馆,以传继祖国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弘扬和振奋民族精神,给后人留下一笔永久性的精神财富。——摘自《张济民日记》  相似文献   

8.
《广西教育》2007,(7C):44-44
贾平凹,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等。《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贾平凹和他的小说   贾平凹 (1953~ ),陕西丹凤县人。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出版社与杂志社任编辑。 1984年成为专业作家。 1992年任新创办的《美文》杂志主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商州》《浮躁》《妊娠》《废都》《高老庄》《怀念狼》;中短篇小说集《山地笔记》《腊月·正月》《天狗》;散文集《心迹》《抱散集》《静虚村散叶》等。 许多人不知道贾平凹的“凹”到底该读 wā还是ā o。其实,他自己说得非常明白:“姓贾,名平凹,无字无号;娘呼‘平娃’,理想于顺通;我写‘平凹’,正视于崎岖。一字之改,音同形异……”又言“苦于…  相似文献   

10.
于丹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开讲“《论语》心得”之后,就遭遇了“挺于”和“反于”的“冰火两重天”,褒者誉之为“学术超女”、“文化的传播者”,贬者称于丹恶搞经典、忽悠大众,是“高学历文盲”。“于丹事件”的发生,其本人固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始作俑者、罪魁祸首还是社会和国人灵魂的普遍浮躁,《百家讲坛》、出版社、媒体以及大众都难咎其责。  相似文献   

11.
孙景龙 《学子》2004,(8):41-41
著名学者吴小如先生,把学术名人文章或书籍里的常识性错误,名之为“不该出现的硬伤”,并且“看到社会上出现‘硬伤’的书籍和文章层出不穷……心甘情愿感到悲哀,甚至思想很沉重。”“更为当前学风浮躁和文化滑坡现象感到忧心忡忡”。(《文史知识》第5期《不该出现的硬伤》)。于是,吴老常常写些文章,匡正些错  相似文献   

12.
今年9月5日,全国政协常委张涛指出,每年国家统计的数万项科研“成果”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无实际价值,形成了大量“科技泡沫”。几位科学家表示,科技界必须改革以“量”为核心的评估体系,浮躁学风和“科技泡沫”将阻碍中国科技事业进步。(《新京报》2006年9月7日)  相似文献   

13.
一卷贾平凹的小说《浮躁》在握,边读边思,爱不释手。作家用“浮躁”一词准确地概括了一种时代心态:即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中国因受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而普遍产生的一种不满现状、要求变革,但又不知从何做起的狂躁心理。 在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大部分中国人都产生了这种浮躁情绪。浮躁虽然不是美德,但也有它好的一面,它表明安于贫困、安  相似文献   

14.
戴正兴 《辽宁教育》2007,(12):30-33
2007年语文课程改革的进程究竟怎样?语文界对此曾作出这样的评述:语文教学正在告别课改初期的困惑,正在走出“泛语文”、“非语文”的尴尬,向它的本来面目回归:课堂教学一度出现的“虚假浮躁、急功近利”的现象逐渐得到遏止。中小学语文课堂有了明显的变化。语文教育专家于漪在《语文学习》发表文章说:“听了一些课,发现了一个可喜的现象:语文课泡沫少了,  相似文献   

15.
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指出:“当今时代四处热气腾腾,一派欣欣向荣;但细心观察又觉得不少人心浮气躁,不少事浅尝辄止。”“不论是做人、做事、做管理,都应当踏踏实实。从实际出发,从大处着手,从小事做起,拒绝浮躁。”汪先生的观点可谓一针见血,发人深省。的确,浮躁是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心态,在教育领域也是如此。不少学校管理者总是求大、求快,自以为效率很高,殊不知,这种粗放型的管理浪费了很多宝贵的资源。笔者以为,学校管理者也要拒绝浮躁,把平常的事情做细,从粗放型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节约型管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分析贾平凹小说主题思想的发展过程。其创作之初,受孙犁、王汶石影响,主题思想较清浅。后继承鲁迅思想批判农民精神弱点,但无新意。“商州小说”中思想有一个较大发展,从《鸡窝洼的人家》到《腊月·正月》再到《浮躁》,主题思想一部比一部复杂深广。但《浮躁》中仍无作者自己正面倡导的前后统一的人生哲学。到《废都》则有变化。这是一部有缺点的书,但从其主题可以发现贾平凹小说思想上的深化。小说中有了作者意在弘扬的、一以贯之的哲学:老庄思想。至此其小说主题完成了一个越来越深广的轨迹。  相似文献   

17.
《论语》以孔子为中心,成功塑造了孔子这个人物形象。《论语》中的孔子既有因时而动、善于权变的大智慧,又有“人不知而不愠”、“修己以安人”的大境界,更有一种为理想、为信念百折不挠的大精神。这一大智慧、大境界、大精神对当下一些青年学子中存在的浮躁、迷茫、厌倦、孤独等现代病不失为对症的良药。  相似文献   

18.
怀着对教育的热爱与向往,十一年前,我终于走上了讲台。但现实的纷繁芜杂,使不谙世事的我有了诸多感伤,心难免浮躁。于是教育期刊成了我心灵的慰籍。我是从《江西教育》杂志中先于许多同行知道了邹有云——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团主要成员。  相似文献   

19.
提起“浮躁”、“浮泛”、“浮夸”,人们会异口同声地说:当戒。然而在当今社会,尤其在学术界、知识界、教育界等领域,这“三浮”现象却依然存在,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这种浮躁心理和浮泛、浮夸之风,影响学术活动和教育改革健康发展,使科学发展观难以落实。因此,人们当以力戒。  相似文献   

20.
学生作业书写潦草,答题丢三落四,我们常常一言以蔽之——“马虎”。诚然,学习中的马虎现象司空见惯,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熟视无睹,应该积极探究其根源。本人认为,学生学习时的浮躁心理是马虎的根源所在。“浮躁”一词,《辞海》解释为轻率、急躁。学生的浮躁心理一般有以下几种表现:1、轻浮,蜻蜓点水式地学习;2、无恒心,见异思迁;3、急躁,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一、学生浮躁心理产生的原因1、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尽管这几年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呼声很高,但大多情况下是雷声大雨点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依然十分繁重。笔者曾对一些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