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陈金霞 《编辑之友》2011,(10):110-113
一《国文月刊》的创办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保存文化力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合迁湖南,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7年11月1日,长沙临时大学开始上课。不到两个月,南京又陷敌手。长沙临时大学被迫再迁昆明,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校校长  相似文献   

2.
西南联大教授的精神与学生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联合大学是南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于1937年平津沦陷后,在长沙组成的临时大学.由于南京陷落,武汉告急,临时大学又迁往云南昆明,并于1938年7月1日将长沙临时大学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西南联大办学时间虽然不长,但硕果累累,成绩斐然.在短短九年间(1937-1946)培养了大批顶尖人才,造就了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  相似文献   

3.
正抗战爆发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在战火中被迫南迁,先在湖南长沙联合办学,称"长沙临时大学"。数月后,日军攻陷南京,武汉、长沙告急,临时大学从长沙迁往昆明,并改称"西南联合大学"。1938年2月,师生们从长沙出发,分海陆三条线路西迁,其中尤其以湘黔滇步行团西迁最为艰难。步行团由336人组成,在由黄子坚、闻一多、曾昭抡、吴征镒等11位教师组成的辅导团带领下,步行3500里(1750公  相似文献   

4.
作为西南联大图书馆的开端,长沙临时大学图书馆也是联大图书馆历史的一个关键阶段。要对西南联大图书馆完整的历史进行深入了解,离不开对长沙时期的办馆历程的研究。文章从成立背景、组织结构、藏书建设、阅览服务等方面入手,详细描述了长沙临时大学图书馆的办馆情况。  相似文献   

5.
在1937年抗口战争爆发的背景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迁到湖南长沙,组建了长沙临时大学,10月25日开始上课.1938年4月,迁至云南昆明,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并于5月4日正式开学.西南联大包括理、工、文、法商、师范5个学院26个系,2个专修科,1个选修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都是有着深厚学术积淀的著名高校,有着不同的办学风格与教学科研特色.三校组建成为西南联大之后,许多知名的教授、学者、专家纷纷加入,人才济济,使学校拥有了一大批优秀的师资.这些有识之士在简陋而艰苦的环境之中,恪守严谨的教风与学风,保持兢兢业业的治学态度,探寻永恒的自由与真理,使西南联大成为当时中国最为杰出的大学.  相似文献   

6.
七·七事变后,1937年7月29日北平沦陷.当天下午三时,日军铁蹄踏入清华园,在校内穿行而过.8月中旬,清华奉政府教育当局之命南迁,与北大、南开联合成立长沙临时大学,11月1日开学.  相似文献   

7.
长沙,上了不到一个星期的课便又南迁 1937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令清华、北大、南开三校于长沙筹办临时大学。11月1日始上课,至次年2月南下昆明,历时不到半年。 [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西南联大建校七十周年。她的校庆日是11月1日。 西南联合大学是与中国抗战共始终的一所著名大学。1937年平津沦陷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联合在长沙组成临时大学(即后来的西南联大),到第二年2月南下昆明,到抗战胜利后复员北上,前后共计9年(1937年11月1日~1946年7月31日)。[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巍然中央”。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7月29日北平陷落,日机轰炸南开大学,主要建筑物被毁。8月5日,日军占领清华园,9月日军进驻北大第二院和灰楼新宿舍。9月10日教育部发出第16696号令: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及中央研究院设立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1月1日长沙临时大学上课。12月3日,日军占领南京。1938年2月长沙临时大学迁往昆明,更名为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虽然在中国的大学教育史上仅仅存在过8年,但是,它  相似文献   

10.
杨世瑜 《兰台世界》2020,(2):121-124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京津地区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举校南迁,几经辗转,最后在云南昆明创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根据南京国民政府的要求和云南的实际需求,"西南联大"创办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简称"西南联大师范学院")。凭借"西南联大"优秀的师资背景,该院发展迅速。"西南联大师范学院"培养目标明确,实施方案得当,促进了云南基础教育与师范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图书馆馆际合作的典例为:西南联大三所大学之间的紧密型合作;西南联大与国立北平图书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之间的互助合作;有共同宗教背景的高校联盟在上海公共租借地以及在成都华西坝开展一定地域内的互助合作等。由于战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战时工作宗旨的变化,图书馆馆际合作的主要特点为:馆际合作主要集中在高校图书馆以及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之间;战时馆际合作局限在一定区域和一定时期内,合作各方因地制宜、同舟共济地开展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2.
抗战期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组成的西南联合大学办学近九年,被认为是当时中国“最杰出的大学”.西南联大图书馆在极其艰苦的岁月里,为联大师生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通过对西南联大图书馆的工作进行梳理,以期对现阶段我国大学图书馆的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抗日战争烽火催生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以下简称西南联大)这所特殊的、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好的大学.西南联大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校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为常务委员,共主校务.西南联大汇集了-大批学贯中西的著名专家学者,大师如云,陈寅恪、陈省身、华罗庚、周培源、冯友兰、费孝通、吴大猷,吴晗、闻一多等赫然其中.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图书馆人文精神研究在我国图书馆界成为热点。西南联大图书馆作为一所颇具规模的战时大学图书馆,在狂风暴雨之中出色地完成了它的使命,其人文精神对于我们今天的图书馆建设和服务具有重要的启发。  相似文献   

15.
西南联大是抗战全面爆发后北大、清华、南开三校联合筹设而成的新校。从组织性质、常务委员和管理人员的身份、师生管理、联大组织内部隐含的变数等方面阐述西南联大突出的组织特色,即三校在这所新设立的大学中是联合、合组关系,是参加西南联大、服务联大,而三校也有各自的建制、机构和事业。  相似文献   

16.
龙美光 《云南档案》2018,(12):43-46
西南联大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所成就卓著的与抗战相始终的著名战时大学。抗战时期,西南联大教授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在极端困苦中坚守学术精神,开创一代学术盛事。他们落脚昆明,以强烈的责任感,问学求知,传道授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办学成就。西南联大教授们打破“部颁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自编自印语文教材,以此引领学术风气,熏陶了一批成就卓著的英才。其中,联大文学院编选的两本旨在培养学生新文学气质的语文读本曾广受联大学子和学界称赞。  相似文献   

17.
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抗日战争烽火催生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以下简称西南联大)这所特殊的、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好的大学,西南联大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校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为常务委员,共主校务。西南联大汇集了一大批学贯中西的著名专家学者,大师如云,陈寅恪、陈省身、华罗庚、周培源、冯友兰、费孝通、吴大猷、吴晗、闻一多等赫然其中。  相似文献   

18.
1920年秋,夏明翰毅然离家出走,来到长沙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在何叔衡的引见下.认识了毛泽东,一边刻苦自学,一边从事湖南学生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创办自修大学,培训干部,夏明翰是第一批学员。不久,经毛泽东、何叔衡介绍入党,成为湖南最早的一批中共党员.并任自修大学补习学校教务主任。1927年2月,毛泽东在武汉举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班,  相似文献   

19.
1919年五四运动后,湖南的知识界掀起了研究新思想、新文化的热潮。除了早已于1918年4月由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等发起组织的新民学会不遗余力地致力于新文化运动外,毛泽东、何叔衡等人又发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俄罗斯研究会,教育界人士朱剑凡、陈夙荒等也组织了健学会。与此同时,长沙的文教界  相似文献   

20.
吴永贵 《编辑之友》2011,(7):123-125
抗战时期敌寇压境,国民政府临时迁都,沿海、沿江诸省亦多有迁移省会者。湖北的恩施,安徽的立煌,江苏的车桥,江西的泰和,福建的永安,湖南的耒阳,河南的洛阳、鲁山,广东的连县、曲江,浙江的永康、金华、丽水、云和等,都曾成为抗战时期或长或短的临时省会。就像陪都重庆因政府文化机构和学者文人的移驻,而呈现出战时的出版文化繁荣一样,各省的临时省会也出于同样的际遇因缘,而成为各自一方战时的出版文化据点。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